券商称A股迎来“两会”行情 3000点是道关口

时间:2022-10-27 10:11:29

券商称A股迎来“两会”行情 3000点是道关口

上周(2月15日~2月19日)是猴年首个交易周,股指表现强势,经历了猴年后的“三连阳”,周四周五,沪指冲高回落,但市场人气仍在。分析人士认为,整体看市场仍有反攻预期,3000点关口位置或将承受较大解套盘压力。

有分析称,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而能否激发增量资金入场,后续量价配合的程度将决定反弹的高度和时间。在大幅走强后,近期离岸人民币再次出现百点下跌,后续汇率如果能够保持稳定,将有助于A股稳定。

对于接下来的行情走势,有券商认为,目前指数已经逼近前期2850-3000点平台,随着多空力量的短暂均衡,市场近期会进入震荡状态。虽然IPO将继续,但融资金额有限,对市场整体并不构成太大冲击。预计A股将延续升势,继续向上收复失地,但上方压力逐渐增大,涨幅将会收窄。

也有券商表示,实体经济好于预期,中短期流动性无忧,“两会行情将继续展开。“两会”带来的结构性机会较多,每年“两会”前后是政策密集期,后续还会有很多从宏观到行业的政策,容易催生主题性机会。同时,1月金融数据大超预期,A股面临较好反弹窗口。

还有券商表示,对于反弹行情的持续性,尽管短期基本面有好转预期,但在“供给侧改革”、僵尸企业清退,经济调结构的背景下,基本面还将面临阵痛过程,总体缺乏实质性机会,难以支撑反转甚至中级别反弹行情的出现。

英大证券表示,预计短线市场仍将延续强势,沪指有望回升至3000点震荡区间。■

券商看盘

方正证券:

“两会”行情开启 结构机会为主

方正证券表示,实体经济好于预期,中短期流动性无忧,大盘迎接“两会”行情展开。大盘放量上涨,K线技术形态构筑W底,短线有望挑战2850点平台上方压力。从沪深两市成交量差异化上看,当前市场仍为存量博弈,大盘中期均线空头排列,“两会”行情为反弹,反转条件仍不具备,3000点箱顶突破较难,但“两会”带来的结构性机会较多。操作上,轻指数,重个股,逢低关注受益“供给侧改革”的国企改革、并购重组、土地流转及低价蓝筹股,回避高位放量题材股及退市风险股。

市场还将进一步反弹,但在全球货币政策不对称性没有明显改观之前,仅会以交易性机会的视角来看待市场,而交易性机会往往不适合重仓和中线持股。

银河证券:

短期面临较好反弹窗口

银河证券表示,1月金融数据大超预期,A股面临较好反弹窗口。1月份金融数据公布,社会融资总额3.42万亿元,同比多增1.37万亿元,1月份人民币贷款2.51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1月份M2同比增加14%,M1同比大幅增长18.6%。超出预期的金融数据,或表明稳增长正在加力。总理近日也表示,当经济滑出合理区间的苗头时,政府会果断出手,并表示去年救市行为的正确性。宏观数据结合领导表态,有助于鼓舞市场信心,A股短期面临较好环境,仍然处于反弹窗口期。长期看A股的走势关键仍在中国自身经济及流动性走向,供给侧管理下的去产能是带动经济走出泥潭开启新周期的关键,货币政策再宽松的空间不会太大。

渤海证券:

市场总体缺乏实质性机会

渤海证券表示,对于反弹行情的持续性,尽管短期基本面有好转预期,但在“供给侧改革”、僵尸企业清退,经济调结构的背景下,基本面还将面临阵痛过程,总体缺乏实质性机会,难以支撑反转甚至中级别反弹行情的出现。此外,仅就短期而言,目前市场仍存两个阻碍,其一,市场缺乏持续性题材,无法通过赚钱效应带动增量资金持续入场;其二,技术上指数马上步入2850到3000点一线的阻力区间,如无成交量的有效配合,则行情很难取得更大的突破。因而,在行情判断上,维持偏中性的判断,建议投资者在操作上维持审慎。

西南证券:

市场近期会进入震荡状态

西南证券表示,节后利空因素消解,市场连续上涨,整体来看,在1月跌出黄金坑之后,2016年A股仍有不错的前景。目前指数已经逼近前期2850-3000点平台,随着多空力量的短暂均衡,市场近期会进入震荡状态。虽然IPO将继续,但融资金额有限,对市场整体并不构成太大冲击。仓位过高时可在市场冲高时适当降低仓位。预计A股将延续升势,继续向上收复失地,但上方面临解套盘的压力,涨幅将会收窄。

国海证券:

2月为反弹窗口期

国海证券表示,每年“两会”前后是政策密集期,国务院总理的讲话、央行等八部委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在此时点出现不是偶然,有一个大的背景是“两会”即将召开,后续还会有很多从宏观到行业的政策,容易催生主题性机会。目前点位,仓位偏低、能够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的是私募,其操作风格灵活,也更容易催生主题性行情。2月反弹窗口期,重主题,轻行业,建议投资者关注国防军工、十三五、“供给侧改革”的主题性投资机会。

上一篇: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的“体育场”倾向探析 下一篇:浙北地区韭菜设施栽培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