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6 06:15:21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投资效益 自营收益率 持仓结构

一、 宏观经济分析

(一) 国内外宏观环境

1.短期

当前内外经济环境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比较适合中国固定收益市场的发展。

从外部来看,欧债危机使欧盟经济景气指数从2011年以来持续下滑,短期内不太可能有显著改善。而从美国PMI指数来看,虽从2012下半年开始有一定的回升,但是整体呈调整下滑的趋势,经济复苏缓慢。外部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会加大投资者对避险资产的兴趣,因此利率债的市场环境较好。

从内部来看,主要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两个方面来分析:

(1)经济增长:GDP增长率从2010年以来持续下滑,2012年二季度开始首次跌入8%以内,经济增长放缓。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和投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出口萎缩,而美国及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出口短时间内难以有较大提升。而由于收入差距大、社会保障制度滞后以及高房价等原因导致的国内内需不足,拉动内需的产业结构调整及收入分配改革等都需要制度和技术的创新,短时间内难以取得显著的效果。2013作为新一届领导人的开局之年,面对出口和消费的低迷,要保经济增长只能从投资入手。因此,2013年政府可能会加大基建的投资力度,因此城投债可能会取得较好的增长。

(2)通货膨胀:CPI自2011年7月份达到近四年的高点6.45%以后,持续回落,从去年11月份开始有小幅回升。今年换届新政府为促民生保增长可能会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带动物价上涨。而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美联储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将延续至2014年下半年,可能会带入一定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因此2013年通货膨胀可能会有一定的回升,进而导致债券收益率上升。

2.中长期

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深化,固定收益市场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一方面,对于债券一级市场,金融脱媒使企业由原本的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转变,企业债市场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增加债市供给。另一方面,对于二级市场,银行作为债券市场最大的参与主体,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银行存贷利差缩小,金融脱媒挤压银行信贷空间,同时成本的上升将导致银行对更高收益率债券的需求,因此较低评级的信用债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总的来说,未来债券市场会进入持续的牛市,这个牛市是指产品和市场的发展,并不是行情的变化,因为行情总是有涨有跌。2011年成为债券市场重要的转折点,债券市场规模首次超过股票市场,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如果国债期货顺利推出的话,将会提高债券市场的定价效率,并且提供了更有效的避险工具,债券市场将能够吸引更多人进来。

(二)政策环境

1.供给方面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上,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在货币政策上,强调“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

财政政策:现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表现在结构性减税,但是财政收入不能完全靠税收,与发债结合将会更加合理。同时“营改增”的推行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为匹配基建投资的增长,地方政府的发债量会有一定的增长,城投债供给会增加。

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在2011年末达到近三年低点后开始缓慢回升,今年1月M2同比增长率达到自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当前CPI处于2%的较低水平,通胀压力较小,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可能会缓慢上升,整体来说,2013年资金面比较充裕,债券供给将会增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货币政策以平稳为主,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由于金融脱媒导致银行贷款减少,信托类贷款又受到限制,再加上股市低迷使股票融资量下降,那么发行债券将成为社会融资总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债券供给会增加。

2.需求方面

行业政策:从2012年2月13日启动的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联网测试到现在已经有一年的准备时间,一旦推出将给投资者提供有效地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同时提高债券定价效率,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到债券市场,提高债券市场的需求。

二、行业自营业务分析

(一)2012证券市场回顾

2012年股市表现低迷,股市新增开户数下滑,上证指和深证综指整体呈现振荡下行趋势。而债券市场却表现强劲,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规模大幅上升,2012年相比上年国债发行规模变化不大,但是信用债发行规模则提高61%。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超过股票市场规模的差距在拉大。另一方面,中信标普债券指数呈直线上升趋势。2012年企债指数上涨4.9%,相比上年同期上涨135.12%;国债指数上涨1.85%,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中证转债指数上涨3.80%,而上年同期则下跌-2.75%,信用债市场量价齐升。

(二)行业自营业务分析

1.券商收入结构,自营突出

图1 券商收入结构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券商收入结构正在逐步发生转变,由以经纪业务为主向多元化转变。

国内证券公司规模小,业务结构比较单一,过分依赖传统的经纪业务。证券行业的收入结构与美国七十年代相似,经纪业务收入占绝对优势,2009年之前经纪业务收入占比高达70%。根据图1显示,目前券商的三大传统业务经纪、投行和自营,仍占券商总收入的80%,其中证券买卖的佣金收入占60%以上。这就造成国内证券业盈利能力取决于二级市场的好坏,一旦行情不好,收入将会大幅下滑,系统风险过大,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与证券市场状况高度相关的传统业务收入大大减少,利润难免降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由此显现出来。2009年上半年以来,为应对恶劣的经营环境,券商开始降低佣金率。受证券市场交易额下降和佣金率持续下滑的影响,证券经纪业务的收入明显下滑,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08年的70.8%下降到2012年的38.93%。

而随着创业板的开启,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比相对2008和2009年有个大幅的提高。尽管股市的低迷导致股市IPO下滑,但是国家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为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因此2012年投资银行业务并没有出现大幅下滑。资产管理业务占总收入比从2009的0.78%增长到1.55%,保持为证券业第四大收入来源。

2.固定收益投资助推自营增长

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2012年上半年112家证券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6.28亿元,其中经纪业务收入273.3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值由2011中期的54.6%下降到38.7%,而自营业务收入195.2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由2011年中期的9.2%上升到27.6%。

由于盈利模式较为单一,2010和2011年作为证券公司来源支柱的经纪业务收入的大幅大降导致证券公司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大幅下降,由2009年的63.9%下降为2011年的-28.86%。然而,2012年券商经纪业务的下滑幅度超过前两年,而券商总收入却只出现小幅下滑,这主要得益于自营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2012年自营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大幅增加,约为2011年的6倍左右,一部分原因在于2011年基数比较低,但主要原因还在于2012年券商对于债券的投入比例普遍提高。

2012年市场整体表现“为债强股弱”,在此背景下,各大券商抓住市场机遇,加大对债券的配置,导致自营业务收入大幅上涨。19家券商自营收益共计96.21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增74.3%。因此,尽管股市表现低迷,经纪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但自营业务撑起一片天,证券公司还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三、结论

(一)宏观层面

从短期来看,供给方面当前CPI处于2%的较低水平,上半年通货膨胀可能会有一定的回升,导致债市利率上行;新一届政府在出口和消费低迷的情况下,可能会通过加大基建投资来保增长,城投债供给会增加;需求方面由于国内外经济均充满了不确定性,会加大投资者对避险资产的需求,固定收益产品需求会上升。

从中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深化会导致企业由间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公司债市场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银行受资金成本上升的影响可能会加大对中低评级债券的需求,而随着利率互换等衍生产品的推出,以及国债期货的即将推出,债市将会获得更大的关注和发展。

(二)行业层面

2012年市场整体表现为“债强股弱”,在此背景下,各大券商抓住市场机遇,加大对债券的配置,助推自营业务增长,自营业绩表现突出。全年自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达22.41%,同比增长五倍,取行成为券商第二大收入来源。

(三)公司层面

综合横向和纵向分析来看,由于2009年受4万亿投资政策的影响,沪深股市大涨96.71%,上市券商自营投资均未跑赢大盘。从2010-2012年,第一梯队的中信虽然自营规模无人能及,但投资风格偏激进,重点投资在股票和可转债上,组合变化不够灵活,仅2010和2011年自营投资跑赢大盘。虽整体收益率不高,但收益比较平稳,综合投资效益处于中等水平。

第二梯队的大型券商自营规模大,投资偏稳健,收益也比较稳定。其中海通历年重点投资在企业债上,受益于近三年企业债市场的大涨,自营投资均跑赢大盘。收益是前九大券商中最为平稳的,投资效益为本梯队中最高,盈利能力仅次于宏源。其余四家中,广发盈利能力最高,但稳定性偏差,综合投资效益处于中等水平;招商和光大表现较为相似,但招商收益较为稳定,综合效益略高于光大;华泰盈利能力最差,也不够平稳,投资效益为本梯队最低。

第三梯队的中型券商自营规模中等,投资策略灵活,投资收益丰厚。宏源和兴业投资组合灵活,收益率高,近三年自营投资均跑赢大盘,是上市券商中唯一的两家自营业务收入超过经纪业务收入的券商。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2

广发证券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不能满足净资产收益率中枢保持稳定的所有条件,长期确实有下降的风险,在短期配置上,等待周期性拐点带来的传统行业盈利改善机会;在长期配置上,寻找能够逆市出现结构性改善的行业。同时结合海外经验和国内特征,A股的波动区间和估值中枢确实可能长期下移,但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机会。其他券商对未来市场又有怎样的判断?

本刊记者统计了38家券商的中期策略,其基本共识可以归纳为:总体趋势方面,下半年行情好于上半年;节奏上先扬后抑概率大,即三季度向上反弹,四季度震荡回落;震荡幅度不会太大,沪指主要波动区间为2200~2600点。

58%券商看多下半年行情

股市连续大幅下挫迭创新低,上半年沪指累计跌幅12.78%。38家券商中期策略,明确看空的仅有5家,占比13%,分别是安信、长江、国元、齐鲁和华泰联合。其中,安信、国元证券认为,A股下半年弱势整理的概率较大,投资机会弱于上半年。齐鲁、华泰证券也,认为,下半年A股将呈震荡回落走势。长江证券则表示,三季度可能有阶段性反弹行情,但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仍会延续2009年以来的下跌探底态势。

根据统计,看平的券商有11家,占比29%,包括中金、平安、国金、宏源、中投、广州、东北等券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金和国金两种观点。中金认为,下半年A股将呈倒V型走势,全年呈M型。7、8月份将有反弹,三季度末市场开始回落。国金证券则相反,认为下半年A股将先抑后扬,三季度继续寻底,三四季度之交可能开始反弹。其他如东北、中投等券商则认为,A股仍将维持区间震荡走势。

看多的券商家数正好是看平的两倍,一共22家,占比58%。主要包括今年以来就一直看多的国泰君安、中信、国信、长城、广发等“死多头”。而他们的看多理由与年初相比其实相差不大,无非是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资金面较为宽松、政策转向稳增长、经济有望于二、三季度见底等。有意思的是,不少券商在趋势判断上不谋而合,如国泰君安与中信建投同时提出了“小牛市”的判断,招商、光大同时认为A股将迎来“中期上涨”,中信、海通、高华、广发、东海则一致指出是“震荡向上”。

中信证券认为,下半年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将有所改善。在发达经济体的带动之下,全球增长将趋于稳定,但由于新兴市场高增长难以再现,全球经济反弹的力度不算强劲。中信证券策略组认为下半年上证指数核心运行区间下限在1900点,上限在2500点。

长城证券认为,大盘下跌风险有限。2013年下半年,大盘的总体格局还是要持续震荡,这一状态可能要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因为,从目前的基本面看,经济复苏的状况还是低于市场预期的;目前的数据还难以判断下半年经济复苏是否会有所反复,还是会继续维持现在的格局,不会有太大起色。相对应,股市也不会有系统性的机会。从总体看,银行、地产的估值还是很低,股价下跌的空间不大,因此整个大盘下跌的风险也有限。而银行本身最大的问题是对不良资产认定的分歧,这一点制约了银行股股价的上涨,因此整个大盘也不会有太大的上涨空间。所以,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下半年大盘还是会维持持续震荡的格局。

刺激政策渐行渐远

在国内开始收紧银根,美联储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大幅震荡的背景之下,联讯证券认为,货币政策已经被挤到一个较小的空间内,上有债务风险而下有失业风险。考虑到央行近期OMO的特征,下半年货币利率总体呈现偏紧的特征,外汇占款的流出对资金面有关键性作用,而经济基本面的回落或促使利率在—个季度后回落至中性水平。

东兴证券认为,2013年下半年的流动性趋紧,5月份美联储会议显示买债步伐趋于相机抉择,流动性扩张步伐开始放缓。6月20日凌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最可能的情况是从今年末开始缩减QE规模。综合分析上述相关会议及操作,虽然美联储6月份作出明确表态,但是变化始于5月份。而监管新规和银行流动性管理思路调整引发的万亿资金回笼是近期银行体系资金紧张的直接原因。

瑞银证券认为,在未来几个月,预计信贷增速将会放缓,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会上升。随着部分影子银行业务停滞或收缩,那些更加依赖于影子银行信贷的部门,如地方融资平台、建筑业相关部门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打击。

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6月份终值为48.2%,低于上月的49.2%,创9个月来新低。中原证券认为,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资金流动性会比较平稳,物价也不会抬头,经济预期往下走基本是比较明确的了。现在,中国经济最大的变数就是出口。

中投证券认为,下半年国内经济内生性下行概率较大,产能过剩与房地产泡沫化成为复苏的“绊脚石”。下半年下行风险增大,政府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年内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可能性较小。预计下半年中国GDP同比下行,环比走弱。消费需求小幅提升,出口上行,但投资继续下行可能性较大,企业继续“去库存”。预计二季度GDP在7.6%,三、四季度降至7.5%与7.3%。

82%券商看好三季度行情

在22家明确作出对三四季度行情判断的券商中,有18家看好三季度行情,占比82%,看好四季度的仅有4家,占比18%。如此悬殊的差距显示,绝大多数机构都认为,在节奏上,三季度是A股反弹的最佳时点,四季度应以规避风险为主。

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去年年底。当时,绝大多数券商表示,相对看好春节后(或—季度)行情。实际情况也确如所料,A股于1月初见底反弹,一直到3月中旬才出现调整,并在4月份重启反弹,5月初再次见顶回落。此次声般能否再如大多数人所料还是个谜。

在统计的38家券商中,有15家给出了对下半年沪指波动区间的判断,平均预测低点为2180点,平均预测高点为2633点。总体上,券商认为,下半年A股将在2200~2600点之间波动。

其中,对高点预测最乐观的是广州证券,其预测的沪指波动区间为2150~29∞点。多数券商预测的波动高点都在2700点左右。预测最悲观的则是平安证券,其预测的波动区间为2000~2400点。而绝大多数预测的低点都在2200附近。

而从年初的情况来看,当时券商预测2012年沪指波动区间的平均值为2137~2961点,与下半年的预测相差不大。但年初预测的高点更高,低点更低显示,下半年券商看多情绪相对更为谨慎。

最看好医药、公用事业、金融服务

行业配置方面,下半年券商推荐最多的是医药生物、公用事业及金融服务,推荐率达到6S‰其中,公用事业中推荐次数最多的是电力、环保,金融服务行业中推荐最多的是保险、证券,而去年受到热捧的银行业竞无一家推荐。

其次,房地产、机械设备、交运设备、食品饮料被推荐次数也较多。其中,房地产推荐率为57%,被不少券商作为下半年的配置主线之一。机械设备推荐率为54%,交运设备、食品饮料推荐率均为40%。

推荐最少的行业包括化工、有色、采掘、钢铁、轻工等。在整体对经济前景不太乐观的情况下,这些强周期性行业最先遭到摒弃。

安信程定华:A股下半年投资机会减少

6月18日,安信证券2013年中期策略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参加该报告会的机构人士逾千名,现场可谓一座难求。首席策略分析师程定华博士在报告会上表示,下半年A股市场投资机会可能弱于上半年,而IPO重启既是风险也是机遇,市场将迎来新公司新机会。

他认为,从下半年行情来看,新股发行既是风险也是机会,可以为市场提供一些新鲜血液,新的公司也代表新的机遇。“我们还是关注弱周期行业,看不出下半年有经济好转迹象。例如TMT行业,估值太高,下半年的市场供应量会起来,对于这些行业会有抑制作用。”

程定华还表示,今年以来有个因素没有被他们估计到,即融资融券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我们以为是双向的,但其实是单向的,当风险偏好上升时,大家拼命融资,今年5月一个月融资总规模接近600亿元,而去年全年才700亿元,这大大强化了资金对于个股的控制力。”

在行业配置方面,他建议重点关注低估值、弱周期类行业。包括银行、交通运输、食品饮料、汽车、家电、医药行业等。

事实上,安信证券策略报告会一直被市场重视,其原因与该券商此前多次准确判断走势有关。

2010年6月,安信证券举办中期策略报告会,程定华当时判断:随着经济增速达到比较合理的水平,财政政策方面会有一些松动空间,下半年股市有望反弹,但仅是反弹,绝不是反转。当年7月2日,沪指见底2319点,并于11月创下3186点高点。

2011年底,程定华预计2012年反弹高度有限,指数难以有效逾越2800点水平,相对看好上半年市场表现。而在2011年上半年,A股确实出现反弹,全年最高点为2478点。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3

排行榜显示,106家券商2007年底总资产已达1.73万亿元,就资产规模而言虽然还不及一个交行(2.1万亿元),但2007年创造的净利润已达1306亿元,接近14家上市银行净利润之和的一半(后者为2810亿元);鉴于3家已上市保险公司净利润合计为500亿元,纵然加上未上市的保险企业,估计整个行业净利润也很难超过1000亿元。因此,就净利润而言,券业在现代金融四大支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中,已跃居第二,尽管资产规模远远比不上保险业。

当然,这是一个特定年代所创造的小概率事件。106家券商以3440亿元净资产、创造净利1306亿元,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达37.95%,相信绝大多数行业都不会有如此暴利。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担心今年券业利润将大幅下降。由于排行榜没有券商自营和经纪业务的单项指标(市场不好时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两项),我们无法推知各家公司的业绩起伏。但有一个指标颇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客户保证金的多少。一般来说,一家券商吸纳保证金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说明该券商对经纪业务的依赖越强,受行情起伏的影响也越大。值得庆幸的是,排行榜显示,有多家券商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即保证金)低于或接近其总资产的50%,但业绩仍相当出色。如中信证券,保证金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3.21%,海通证券保证金比例为56.57%,说明它们有超过(或接近)一半的资产做的是经纪以外的业务。尽管如此,这两家券商在盈利排行中还是分列第一和第六位,而且今年一季度盈利还能持续增长(分别增长101%和26.3%)。

多少年来,券商总是自嘲自己好比农民“靠天吃饭”,对那些资产实力不强、净资本很低的券商尤其如此,只有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我们的证券公司才可算得上是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将券商做大做强。排行榜显示,在经历了2007年的大发展之后,106家券商净资产总共不过3440亿元,平均每家仅32亿元,而其中有三分之一券商还低于10亿元。

6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第522号令,就为改变这一现状创造了条件。522号令的基本精神是,在多数券商经过整改已合格合规之后,监管部门接下来将对券商设立和购并在审批时效上大大加快。例如,在境内外设立、收购或参股证券公司,自受理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券商变更实际控制人的审批期限为3个月;收购兼并分支机构的审批期限为30个工作日;等等。由此推测,那些已公告借壳上市的券商,如广发证券、西南证券等,监管部门是否尽快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而那些已经上市的券商,是否会加快收购兼并的步伐?

事实上,不仅是证券公司,自《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5月18日正式实施后,整个资本市场的购并速度都已大大提速:证监会的《申报工作指引》将重大重组受理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将相关上市公司的静默期缩短为30个工作日。与此相适应,两交易所也将相关股票的停牌时间从原来的数月缩短为30日。与此同时,股市中的购并概念股也持续走强。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4

如今,债券市场与宏观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已日益明显。

经济面

影响未来收益率预期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强势增长的新经济周期的启动阶段。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内生经济增长动力不断增强,经济与物价指数双回升,正在悄然改变着债券市场的基本面,并影响投资者对后市的预期。请看以下3组数字:

GDP增长:2003年一季度增长9.9%,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季度。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9114亿元,同比增长8.5%,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同期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

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2003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比去年同期加快8.7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2%,比去年同期加快17.9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在2003年第二季度短暂下滑后迅速反弹,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保持平稳增长,同比增长8.6%。物价摆脱了负增长的低迷区间,促使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力量逐渐增强。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1.8%;1~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0.8%。物价指数的连续上涨使我国经济基本走出1998年以来的通货紧缩趋势。

当宏观经济向好的预期越来越明显时,资金的使用成本势必要提高,升息和通胀的预期也就越来越强。而升息和通胀预期增强,国内投资者就会要求债券的收益率提高,尤其是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在缺乏作空机制的情况下,国内投资者此时无疑会偏好于持有风险规避能力较好的短期债券或浮动利率债券。

今年11月,在宏观经济向好及通胀的预期较为明显,且资金面已经较为宽松的情况下,债券市场却仍然继续下跌。其中,长期固定利率债发挥了领跌的作用,而浮动利率债却能不时走出独立上涨行情;短期债和浮动利率债在市场明显受到青睐,而期限稍长的固定利率债,投资者则避之惟恐不及。新近发行的江苏交通企业债也为此作了调整,把债券期限由15年改为10年,票面利率也提高了50个基点左右,但其发行形势与8月份之前投资者在一级市场上抢购企业债的现象已是大相径庭。

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以及通货紧缩的缓解,反映出当前通过继续降息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加上央行既往的8次降息,我国利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市场升息预期不断增强。因此,业内权威人士认为,正是宏观经济面的变化,从大环境上制约了债券市场的走强,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债券市场会进入一轮时间较长、空间较大的调整期。

资金面

决定短期利率波动

信贷规模大幅增长 今年前10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25332亿元,同比多增加1106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贷款量(18475亿元)6857亿元。

广义货币M2增幅加快 由于信贷投放的迅速增加和外汇占款的迅猛增长,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幅大大上升。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1.45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4个百分点。目前的广义货币M2增幅高于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增幅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长之和11.8个百分点,处于较高水平。总体看,我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

银行依然掌握了主要的金融资产 在以银行为主导的我国金融体系中,作为货币市场上的主要资金供给者,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情况决定着整个市场的资金面状况。

近几年,商业银行一直具有较高的超额备付金。2002年,商业银行备付金率一度高达7%以上。今年6月底,商业银行备付金率为3.88%,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是集中了银行体系超额备付金的绝大部分。

上半年,债市整体资金面一直比较宽松,短期资金严重供大于求,商业银行存在较大的资金运用压力,参与者通过回购方式获得流动性变得非常容易。

在资金供过于求的推动下,今年前5个月债市不断上涨,债券收益率总体呈下行态势:20年期债券的收益率仅为3.2%;7年期债券的收益率也下跌到了2.62%。从国债收益率曲线可以看出,除7~10年期品种的收益率保持较为稳定外,其它期限债券的收益率都出现了15~20个基点的降幅,收益率曲线整体上表现向下平移的过程;金融债整体收益率平均降幅为35个基点左右,其中中短期品种跌幅较大,一般在45个基点以上,而长期品种则降幅较小,金融债收益率曲线变得更为陡峭。

由于央行的货币政策是以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为主要操作目标,而商业银行又是我国债券市场中的最主要参与者,也是债市资金的最主要提供者,因此可以说,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会对债券市场资金面产生较明显的直接影响。上半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就一直坚持连续大力度的回笼基础货币。应该说,当时央行回收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愿望还非常迫切。

尽管央行持续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但市场资金仍然非常充足 一方面,对冲外汇占款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成为基础货币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当前的资金分布结构弱化了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据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对手是那些超额备付金较高的银行。因此,央行常规性的公开市场操作虽是回笼了部分基础货币,但由于这些银行具有较高的超额备付金,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回笼的货币量,根本难以影响这些银行的资金头寸情况,货币政策意图并没有很好地传递到整个市场。

上半年,市场资金面一直保持充足状态,这推动了市场利率不断走低,并带动了债券市场收益率的走低,导致债市的持续上涨。而大盘股发行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成为影响下半年市场资金面的最主要因素(请见配文“准备金率风波”)。

政策面

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筹集资金及充当股市的“避风港”,它越来越成为金融调控的手段和依托,债券市场已经具有反映资金价格和货币政策传导手段的功效。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的金融功能日益显现,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时,已经开始重视债券市场。

人民银行

央行基于对宏观经济好转和局部经济过热的判断,逐步采取了抑制信贷货币过速增长的政策。除了采取连续的公开市场操作对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进行日常调控外,央行还采取了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和调高准备金率等措施。这些措施都通过影响市场资金面或利率预期来影响整个债市的变动。

首先,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今年上半年,投资与出口增长迅速,信贷投放量与外汇占款也迅猛增加,货币供应量大幅上升。对此,央行持续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对冲:年初宣布,扩大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队伍,增加了3家公开市场交易对手;并增加公开市场操作频率,一周进行两次操作。

其次,发行央行票据,创新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今年,由于央行正回购交易的操作因债券陆续到期且债券存量有限而难以继续操作,央行创造性地通过持续发行央行票据来对冲外汇占款等因素引起的基础货币投放。

自4月23日发行今年第一期央行票据以来,截至11月底,人民银行共发行54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6750亿元。巨额央行票据的发行,在上半年虽未使货币供应量调整到理想的目标,但其发行利率及二级市场的收益率仍然对债券市场利率和债券价格有较大影响。

央行票据其实就是短期债券,备受投资者青睐。今年第二期央行票据发行时,只有23家公开市场操作一级交易商投标。8月12日,第二十九期央行票据发行时,则有38家一级交易商投标。目前,央行票据在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的交易结算量已与国债、金融债并驾齐驱,其收益率水平也被部分投资者作为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的基准。

央行票据规则的定期发行,使其成为传导利率在货币市场、一级市场以及二级市场联动的链条,央行票据的短期性质使二级市场的联动首先体现在短期券种收益率变化上。此外,央行还利用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来引导市场利率。

再次,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

6月,人民银行在的金融运行情况中表示,针对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信贷增加较多的实际情况,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选择适当时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金融机构进行“窗口指导”,防范出现新的信贷风险。

国内媒体将此视作“央行将调高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强烈信号,并在业内出现了人民银行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传闻。受此影响,投资者信心造成强烈冲击。虽然传闻尚未得到证实,但宁可信其有的防备性心理,在投资决策上已有所表现―投资者纷纷采取抽身观望的策略,债市一改上涨势头,开始进行盘整下跌。面对如此高速的货币发行量和贷款增长,央行有关领导纷纷出面给予口头警告和劝告。

最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信贷。

八月中旬,央行票据的周发行量连创新高,达到500亿元和600亿元。但从七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央行的“窗口指导”和连续公开市场操作未能很好抑制商业银行货币信贷的过快扩张和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因此,央行决定使出轻易不动用的杀手锏――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债市闻声下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使得投资者债市运作的资金环境由原来的高备付金环境转为低备付金环境,资金推动型的盈利模式已不再适用,也引起了投资者对新的盈利模式的思考。

最近一个时期,央行已在多种场合提出:

要统筹拟订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规划,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

要增加投资工具,扩大投资主体,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扩大居民理财空间;

要进一步完善托管、结算、清算系统,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依法开展债券结算业务;

要积极推进住房贷款证券化;

要逐步建立货币市场经纪人和做市商制度,加强基础建设;

要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改革,支持利率避险产品的发展。

很显然,发展债券市场将成为我国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以公开市场操作成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为标志,货币政策操作已基本完成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相应地,货币政策传导也由主要通过银行信贷体系转为更多的依赖债券市场。可以说,债券市场的发展,将直接对下一步的金融改革产生影响。

财政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手段,各自都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1998年3月提出启动内需至今,财政政策一直占据着主导性地位,我国债券市场也由于国债的启动而得到迅猛的发展。

随着新经济周期的启动,经济内生增长因素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从去年开始,积极财政政策逐步淡出之说就在多种场合被提及。今年年底,财政部有关官员指出,我国明年将减少国债发行规模,并将财政政策重点从扩大投资转向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依据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及时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转型,国债投资将退居次位并承担税改部分的成本。

11月29日闭幕的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明年中国新发的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的使用,要重点向以下几方面倾斜:“三农”、社会发展、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同时还要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支持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

截至2003年11月底,今年国债的发行规模为6023.8亿元,加上尚未发行的最后一期国债,今年国债发行总量预计达到6200亿元以上,新增规模比去年稍有下降,这充分表现了经济增长自主性的增强对财政政策的影响。随着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国债的市场利率基准功能将逐步显现,因此国债的发行规模并不会大幅下降。预计明年国债的重点是短期债。同时,企业债、市政债也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品种。

财政部国库司副司长周成跃前不久在“国债流通市场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上就明确表示,财政部将积极创造条件,克服某些制约短期债发行的制度障碍,尽快改变年度国债发行额度管理的模式,实现短期国债的滚动发行,进一步完善国债的期限结构。

今年,财政部定期发行7年期跨市场国债,旨在培育基准利率国债。从今年债券市场的走势来看,7年期国债品种也发挥了较好的基准作用,其价格相对稳定,并在上涨和下跌的行情中引导着中长期债券的走势。

中央政府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5

近期,一则央行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的消息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据了解,根据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的调控要求,从2016年三季度起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

此前,MPA 能够有效约束金融机构在表内腾挪资产、规避调控的现象。而表外理财被纳入广义信贷测算后,表内业务转移至表外处理的现象也将受到约束,其抑制理财规模进一步扩张的信号闪现。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公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下称“《理财半年报》”),截至2016年6月末,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6.28万亿元,其中投向债券、非标和权益类的约占三分之二。保本的理财产品余额为6.1万亿元,已计入银行表内。非保本理财余额合计20.18万亿元,假设这部分的资产配置结构与整体一致,则约有13.5万亿元的理财资金需要纳入广义信贷测算。

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测算后,广义信贷指标将扩大化,其测算结果将作为金融机构三季度评估的重要参考。如此,银行的考核压力无疑是加大了,至少短期内表外理财规模扩张的速度会受到制约。此外,由于表外理财投向非标的部分中,限制性行业为数不少,预计银行体系信用投放的行业分布也会有所调整。根据《理财半年报》,截至6月末,40.42%的理财资金投向了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占17.74%,非标占16.54%。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组指出,MPA要求广义信贷增速与目标M2增速偏离不超过22%(M2增速±22%),其实根据上市银行的数据,资产增速没有那么快,但部分中小型银行资产扩张较为迅猛,加强约束后,通过同业业务或表外理财弯道超车的难度大增。该研究组同时强调,这只是一次“测算”,对银行业的实质影响是有限的,但体现出监管部门防范风险、压制银行过快加杠杆的意图,监管的趋严将导致银行理财规模增速的放缓。

债券和非标资产占比提升

从银行理财产品资产配置的情况来看,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银行存款和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理财产品主要配置的前三大类资产,共占银行理财投资余额的90.32%。其中,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配置比例为56.04%,近年占比持续提升;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比例为17.74%,在低利率背景下占比明显下降;非标准债权类资产配置比例为15.62%,自2013年下降后在2016年略有回升。此外,其他资产配置具体包括:权益类投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金融衍生产品、产业投资基金、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以及代客境外理财投资QDII,配置比例合计为9.68%。

债券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固定收益资产,是理财产品重点配置的资产之一,在理财资金投资的12大类资产中占比最高,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40.42%。从债券配置的结构看,信用债占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28.96%,且以高信用评级的债券资产为主体,利率债(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央票、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占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6.92%。

进一步来看,理财产品直接投资的信用债以高信用评级的债券资产为主体,整体信用风险相对较低。截至2016年6月末,理财资金直接投资的信用债中,55.7%为AAA级债券,25%为AA+级债券,18.1%为AA级债券,0.82%为AA-级债券,0.38%为AA-及以下债券。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也是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投资的资产之一。银行将发行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集中在一起,投向企业贷款、同业贷款、贴现票据、委托贷款及其他金融工具,或者直接进入银行资产池中,通过单一类信托、券商资管、公募基金子公司等通道机构,利用信托受益权等与非标资产对接。

2013年出台的“8号文”,对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交易平台等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做出了规定。限制了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规模的上限,为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的孰低者。同时规定商业银行对之前投资但达不到本通知要求的非标资产,应比照自营贷款于2013年年底前完成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资本计提。

“8号文”之后,银行通过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受到诸多限制,银行理财产品的非标业务规模逐渐压缩,所占比重由2013年年末的27.49%下降至2016年6月末的16.54%。从结构上看,截至2016年6月底,投资于非标债权类资产的理财资金中,收(受)益权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非标债权类资产的33.18%;其次是信托贷款,占比为16.45%。

当前,银行业理财资金主要投向债券市场、货币市场、非标市场以及权益市场,各类基础资产的回报率将决定银行理财产品的综合收益率。分类比较各类基础资产的收益率水平,自2015年年初下降1%-3%不等。3个月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自2013年年末达到5.93%的峰值后逐步回落,从2015年3月起回落速度加快,由5.35%下降至2016年9月的3.87%。总体来看,银行理财资金投向各类基础资产收益均明显回落,带动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

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无法直接投资权益类资产,主要通过主动对接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以及私募产品等重要渠道来进行股票质押式回购融资、两融收益权、结构化配资业务等权益类投资。其中,通过购买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产品,银行可与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等进行沟通协商,确定权益投资的具体方向;而通过股票质押式回购融资、投资两融收益权、结构化配资业务等方式,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间接流入股市,但具体流向不在银行的把控范围之内。

在给投资者创造收益的同时,理财产品也通过合理配置各类资产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实体经济,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累计有18.99万亿元的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投向实体经济。截至2016年6月底,投向实体经济的理财资金余额16.03万亿元,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60.74%。

从理财资金投向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截至2016年6月底,投向实体经济的理财资金涉及国民经济90多个二级行业分类,其中规模最大的五类行业为:土木工程建筑业、房地产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和道路运输业等,前五类行业合计占比为51.54%。

从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情况来看,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两高一剩”行业、商业房地产(保障房除外)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监管下,2015年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资金量有所下降,其余额从2014年年末的2125.4亿元降到1937亿元,降幅为12.35%。具体来看,涉及“两高一剩”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非标资产规模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分别较2014年年末下降63.2亿元和279.5亿元。

截至2016年6月末,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资金余额为2034.9亿元,较2015年年末有所回升,主要为商业地产投资出现回升。其中,涉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非标债权类资产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较2015年年末下降2.34%。

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下降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的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16年6月末,国内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余额达14.7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2.53%;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配置比例达56.04%,较年初上升5.05%。

其中,信用债占理财投资总额的比例稳中有升,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信用债占理财投资总额比例分别为25.45%、25.42%和28.96%。此外,信用债中高信用评级债券资产――AAA级债券资产占比稳步提升,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所占比重分别为47.27%、53.49%和55.70%;同时,AA-级和AA-级以下债券资产占比在2016年上半年明显下降,2016年6月末占比为1.20%,较年初下降2.65%,信用债整体风险逐步降低。

与此同时,除了投资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的占比持续提升外,国内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也在稳步增长,占比自2013年下降后略有回升。截至2016年6月末,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投资余额达4.3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23%;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在理财资金中的占比较2015年年末略有回升,所占比重由2015年年末的15.73%提升至2016年6月末的16.54%。

在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收(受)益权、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所占比重较为稳定,截至2016年6月末,上述非标债权占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3.18%、16.45%和13.88%。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比重逐年提升,2016年6月末所占比重为7.33%,较2014年年末提升1.62%;而委托债权比重则逐年下降,2016年6月末所占比重为6.31%,较2014年年末下降10.14%。

2016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首次出现负增长,截至6月末,投资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为4.68万亿元,较年初减少0.62万亿元。另外,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在理财资金中的占比逐年下降,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的所占比重分别为26.56%、22.38%和17.74%,这主要是因为2014年以来的6次降息,使得银行理财资金逐步减少对于现金及银行存款等低收益率资产的投资,同时将理财资金投向具有较高收益率的债券资产等。

债券是银行理财资金的主要配置资产,截至2015年3月末,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5年)达到3.46%,中债中短期票据到期收益率(AAA+、5年)最高达到4.83%,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29%。随后债券市场收益率不断下跌,截至2016年9月25日,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5年)仅为2.55%,中债中短期票据到期收益率(AAA+、5年)仅为3.12%,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为3.87%。

从货币市场收益来看,银行间同业存款是银行理财资金配置的主要品种之一,主要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是理财配置中的低息资产。截至2015年3月末,期限为3个月的Shibor利率为4.90%,之后大幅下降;截至2016年9月25日,3个月期Shibor利率降至2.80%。

而非标市场收益情况与降息进程基本同步。2015年3月以来,伴随着降息的进程,贷款类信托和债权投资信托收益率均逐渐下降。截至2015年3月末,贷款类信托年收益率为9.23%,债权投资信托年收益率为9%;截至216年9月25日,贷款类信托年收益率降至6.81%,债权投资信托年收益率为7%。

权益市场收益情况则呈现较大的波动性。2015年6月,上证指数达到最高点5166.35点,深证综指达到最高点3140.66点,随后,上证指数与深证综指一路下跌。2016年年初以来,上证指数与深证综指分别在3000点与1900点附近徘徊。

综合考虑以上各类基础资产的收益率情况,整体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受此影响,3个月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自2013年年末达到5.93%的峰值后逐步回落,从2015年3月起回落速度加快,由5.35%下降至2016年9月的3.87%。

降杠杆不减权益配置动力

对于市场来说,投资者最关注的是在低利率的背景下,银行理财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渠道是否会发生质的变化?目前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无法直接投资权益类资产,主要通过各种中间方式实现间接投资权益类资产。

近年来,对接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以及私募产品是银行理财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包括A股、H股以及非上市公司股权等)的重要渠道。在该过程中,银行可与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等进行沟通协商,确定权益投资的具体方向。

股票质押式回购融资,是指上市公司按一定的抵押率把股权抵押给券商从而获得资金,而这部分资金最终来源于银行理财产品。通过这种途径,银行理财资金间接进入股市,但具体流向不在银行把控的范围之内。投资两融收益权指的是银行将理财产品的资金拆借给券商,同时券商需要以融资融券业务的收益权作为质押。通过投资融资融券业务的收益权,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也间接进入股市,具体流向同样不在银行把控的范围之内。

结构化配资业务指的是银行将理财产品的资金借助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和阳光私募的产品,为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提供配资服务,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作为优先级或夹层享受固定收益。结构化配资包括:伞形信托和一对一单账户配资两种类型。

伞形信托配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信托通道下设立很多小的交易子单元,虽然共用一个信托账号,但每个子信托完全独立,单独投资操作和清算;银行理财资金则借助信托产品,通过为各子信托客户配资、增加杠杆后投资于股市。伞形信托的门槛通常为300万元,配资比例一般为1:3,作为银行理财产品资金入市的开路先锋,杠杆比例曾一度达到1:8、1:9;但随后由于其高杠杆存在的高风险已被证监全面叫停。

目前,银行的一对一单账户配资业务仍在正常开展。所谓一对一单账户配资业务,即银行将理财产品的资金借道信托产品等,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向高净值客户等提供配资,配资杠杆率已降至1:1,资金门槛则通常是千万元级别;由此,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通过单一结构化配资的方式投资于股市,作为优先级享受固定收益,利率通常在6%左右。

若严格执行MPA监管指标,不少银行的理财业务将会受到冲击,尤其是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型银行。根据中债登公布的理财半年报数据,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理财规模分别较年初增长了22%和58%,按全年考虑其增速大概率将高于MPA的监管要求。虽然广义信贷口径的调整对2016年理财业务规模的影响可能不会很大,银行甚至可能趁机做高理财规模基数,但在2017年其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6

投资要点:

1、“一人一户”限制或将取消,互联网券商受益。

2、做市商有望为券商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据新华网报道,统一证券账户平台将于“十一”期间上线。与之相配套,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24日公布新版《证券账户管理规则(修订版)》,明确逐步放开一人一户限制。

若“一人一户”限制取消,将强烈利好互联网券商,改变目前互联网券商“开户容易转户难”的局面。锦龙、国金在网上开户的用户体验、佣金、客户流量及配套产品等方面具备优势,新增客户数有望进一步提升。东吴与也已达成战略合作,网上开户及配套产品短期有望上线,借助的流量优势,东吴的客户数也有望大幅提升。

同时,8月25日,做事转让方式实施正式拉开帷幕。做市商有望为券商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我国新三板扩容刚刚起步,在未来5年内,新三板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阶段,5年后进入稳定发展期。新三板业务对证券公司收入的贡献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新三板挂牌带来的投行收入;二是通过撮合交易带来的交易佣金收入;三是通过直投、资管等业务获得的其他收入。新三板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做市商的利差收入,预计5年后有望超过百亿元。

环保:工业节能或迎规模化发展

投资要点:

1、CO2减排任务纳入政绩考核。

2、“水十条”有望在2014年下半年出台。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指出,“十三五”能源规划要落实“节能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将“节能优先”放在首位。同时,“十二五”规划中工业节能减排的两条主线分别为淘汰落后产能及生产技术改造升级。水泥、钢铁等高耗能产业落后产能淘汰均于2012年、2014年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预计“十二五”末以及“十三五”期间工业节能领域将迎来新的大规模发展,提供节能相关设备、工业节能工程建设以及节能服务的相关上市公司蕴含投资潜力。预计工业锅炉、余热余压利用、燃料智能化等相关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的工业节能领域在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重点推荐易世达、华西能源、开元仪器、森源电气、置信电气等标的。

另外,“水十条”有望在2014年下半年出台,或将造就千亿市场盛宴;市政污水产业升级,水价改革加速再生水步伐;农村水市场未来5年或爆发;饮用水安全升级,超滤改造、家用净水器市场将提速。水处理板块被看好,推荐津膜科技、三川股份。

LED:国产化替代势不可挡

投资要点:

1、国产化替代趋势最利好芯片及背光环节。

2、LED家庭照明渗透率不断提升,助力行业景气度。

8月21日,有传闻称拟调高LED厂的关税,由现行4%调高至10%。受此利空冲击,21日台系LED厂出现全面重挫行情,而大陆LED板块大涨。然而,关税传闻只是触发因素,LED行业国产化大趋势早已确定。首先,LED大陆企业整体竞争力超越台企的趋势已经形成,这要比单纯的政策扶持更确定、更长远。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方面来考量,台企都在逐渐丧失优势。未来大陆LED企业对台湾企业的替代大势所趋。

同时,目前LED市场景气度较高,主要表现在背光市场的企稳,公用、商业照明的大规模启动以及家庭照明的渗透率快速提高。2014年LED将是贯穿全年的行情,在照明放量,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将迎来营收和利润率的双重拐点。从相关企业产业链调研的情况来看,今年不少LED公司都有兼并收购和再融资的需求,由于二三线LED企业利润基数普遍不高,所以对应的业绩弹性非常大。

推荐三安光电、聚飞光电、瑞丰光电、佛山照明、阳光照明、鸿利光电、勤上光电、利亚德、洲明科技等公司投资机会。

旅游:政策保驾护航 前景广阔

投资要点:

1、旅游行业整体温和复苏。

2、国务院文件,重新定位行业发展战略。

2014年上半年旅游行业增长稳定,其中尤其是景区出现了温和复苏。从中国旅游研究院所的数据看,预计2014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18.5亿人次,同比增长10.2%,国内旅游收入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入境旅游人数6200万人次,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23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5410万人次,同比增长18.7%,出境旅游花费超过7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预计上半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9.1亿人次,同比增长9.6%。旅游总收入为1.6万亿元,同比增长14.8%。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7

传闻:济南中标项目因被投诉而取消。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维尔利证券部,工作人员证实该项目确实被投诉,但处理结果尚未形成。

维尔利(300190) 专业从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在国内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综合实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收入1.64亿,同比增长31.6%;净利润2794万元,同比增长29.2%,扣非后净利润2679万元,同比增长23.7%。

维尔利6月27日曾公告中标济南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BOT项目,负责该项目的改扩建工程配套设备采购,中标金额为4200万元,可预计该项目的中标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存在积极影响。

然而近日有传闻该项目因被投诉而取消,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证实该项目在中标公示期间有其他投标人向当地招标办投诉,目前此事项尚在处理中,投诉的最终处理结果尚未形成,目前公司也仍未拿到该项目的中标通知书,最终处理结果本刊将持续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近日公告认购垃圾处理公司60%股权,专业人士认为这是维尔利开始进军固体废物处理,实现战略转型的标志。公告显示维尔利拟向购垃圾处理公司瑞科际定向增资认购1.5亿股,每股不超过1.8元,合计不超过2.7亿元。增资完成后,维尔利将作为控股股东持有瑞科际60%的股权。通过增资控股瑞科际公司,维尔利将成功实现产业链向上游的垃圾处理领域延伸,促进公司实现从单一垃圾渗滤液处理业务向固废处理业务的战略转型。

据记者了解,与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相比,固废处理市场空间更为巨大,我国“十二五”期间仅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就将超过2600亿元,其中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109 亿元,战略转型成功后,维尔利将面对更巨大的市场,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江南高纤:三季度增速或仍达40%

传闻:江南高纤三季度增速有望继续在40%以上。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江南高纤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以公告为准。

江南高纤(600527)是中国最大的涤纶毛条生产企业,主导产品为涤纶毛条和涤纶短纤维,拥有中国定价权,市场占有率超过50%,拥有毛条生产线6条、差别化涤纶短纤生产线3条、复合短纤生产线2条。

今年以来受到宏观经济下滑的影响,市场需求较为低迷,纺织行业普遍受到拖累业绩下滑。不过中报显示江南高纤却拥有为数不多的靓丽业绩,据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7.38 亿元(同比下降4.89%);营业利润0.98 亿元(同比增长49.39%);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0.91 亿元(同比增长54.01%)。

由于以前主要用于精纺呢绒如西服面料等,现在扩大至粗纺呢绒如冬装毛呢外套、且需求较大。江南高纤主打产品之一的涤纶毛条目前仍供不应求、需求超预期。同时该公司2012年涤纶毛条将新增两条生产线,产能达3万吨,预计2013年将再增三条,产能达3.6万吨,且毛利率将不低于30%。

同时半年报显示,江南高纤另一主打产品卫生材料ES纤维售价稳定、毛利率也稳步提升。复合纤维主要应用于卫生材料和无纺布领域,因此受到本轮化纤市场调整的影响较小。该公司半年报显示ES纤维产销稳定,收入增长达双位数,毛利率达17%-18%,公司ES纤维的长期发展策略为:“扩大产能,垄断市场,逐步提升毛利率水平”。有券商分析预计8万吨复合纤维将于2012年底投产,公司市场份额将提升至40%-50%,进一步对竞争对手形成遏制。

同时伴随龙年新生婴儿潮带来的纸尿裤等需求,三季度仍保持40%以上的增速是可期的。

腾达建设:尚未中标杭州地铁2号线

传闻:腾达建设中标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腾达建设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招标细则还未出台,公司仅具备入选资格,最后是否中标以及中标项目都还未知。

腾达建设(600512)是为数不多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一家民营上市公司,它同时还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以及桥梁工程等多项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该公司于08年公司通过公开增发4900万股A股股票,募资净额4.56亿元,用于购买工程建设相关的高端设备,如用于轨道交通建设的盾构设备。

近期传闻腾达建设中标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记者致电该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对该消息很无奈,实际上公司仅仅通过投标资格预审,而目前招标细则还未出台,招标段落以及招标金额都还尚未出台,公司也在持续关注该项目,最后是否中标尚无定论。

实际上,早在杭州地铁一期项目该公司就曾取得过好的成绩,今年8月份公司曾公告以7482.17万元的价格及458日历天的工期中标杭州地铁1号线七堡车辆段出入段线盾构区间工程;以1850.1万元的价格及41、51、41日历天的工期中标杭州地铁1号线武林广场站、文化广场站及湖滨站市政道路改造与恢复工程,中标金额合计9332.27万元,该项目对公司未来业绩具有积极提振作用,不过该项目工期为458天,该工程对2012年业绩贡献有限。

东方雨虹:徐州项目或月底开工

传闻:徐州募投项目9月末开工。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东方雨虹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相关事项请关注公告。

东方雨虹(002271)是防水行业龙头企业,于2008年9月10日上市,成为中国建筑防水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资料显示,其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高速公路和城市道桥、地铁及城市轨道、高速铁路、机场和水利设施等领域,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总产能分别达到3000万平方米和3.5万吨,位列中国建筑防水材料行业销售额第一名。

近日有券商报告指出东方雨虹在“结盟大地产商”的盈利模式下,将进入利润率水平回升的“收获期”。因大地产商越来越倾向于同大型防水企业结盟或战略合作,防水材料供应商的布局、响应速度和质量管控是大地产商主要考量因素,而东方证券报告显示东方雨虹“结盟大地产商”的盈利模式转型契合了行业发展的重要转变方向,而该公司多年积累、铺垫,并明显领先于同行业的渠道网络逐渐到了发力之时, 凭借其网络布局同大地产商结盟预计未来将顺利铺开,而该公司业内明显领先的施工力量也有望成为保障,盈利模式的转变有望开启雨虹新一轮成长周期。

东方雨虹9月12日公告称,昆明募投项目建设土地不能按时交付使用,为了加快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公司拟将昆明“一条年产1000万平方米防水卷材生产线”实施地点改为徐州市卧牛山,而变更后的“一条年产1000万平方米防水卷材生产线”将作为卧牛山防水材料生产研发基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3000万平方米”项目中的一部分。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8

上半年券商整体业绩评述

2010年上半年,上市券商仍保持原有格局,但具体名次有所变化:中信、海通、广发、华泰、招商、光大为第一集团,其余券商为第二集团。

在第一集团中,中信证券成功解决了“一参一控”问题,创新业务发展潜力巨大;广发证券借壳上市,经纪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受益于区域振兴和丰富的股东资源,宏源证券整体业绩提升较快,成为第二集团领头羊。

经纪业务比重降低,投行提升整体业绩

佣金费率下滑带来的经纪业务利润率降低,导致经纪业务在券商收入结构中比重显著下降;与此同时,上半年中小板及创业板IPO繁荣,使得投行成为提升券商业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通道佣金费率的持续下滑以及投行景气最高点的来临,在大力提升经纪业务服务水平的同时积极发展创新业务,才是券商业绩可持续性的关键。(见表1)

上市券商净资产变动情况

就净资产变动情况来看,华泰上半年IPO融资157亿元,净资产规模仅次于中信、海通,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3,较2009年底增长118.54%;其他券商净资产规模较2009年底略有变动,主要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浮盈或浮亏。(见图1)

投行与利息收入占比提升

2010年上半年,受佣金收入同比下降和自营亏损拖累,上市券商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95%,除国金、宏源、国元和海通4家上市券商外,其余上市券商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其中东北证券二季度自营亏损2.42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6.32%,降幅居上市券商之首;西南、太平洋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37%和31.20%,分列上市券商第2、3位,充分说明:在市场低迷情况下,规模较小及自营占比较大券商业绩下降尤为明显;投行业务繁荣对上半年券商营业收入提升效应明显:国金、宏源、国元和海通承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49.33%、18.90%、13.55%和11.36,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49%、30.36%、11.15%和6.05%,居上市券商前4位;2010年上半年,上市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平均占比高达62.80%,仍是券商最主要收入来源;承销及利息收入平均占比显著提升,分别由2009年的4.82%和6.25%,跃升至2010上半年的17.68%和10.64%。(见图2)

费用比较

上半年网点与人员扩张导致上市券商管理费用增速过快,上市券商平均费用收入比由2009年上半年的34.88%增至46.78%,平均管理费用占经纪业务收入比重也由2009年上半年55.02%增至75.72%,费用增速过快极大地削弱了经纪业务利润率;就上半年管理费用同比变动来看,除招商、广发管理费用同比下降,中信增幅较小以外,其余上市券商管理费用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其中,海通由于服务部升级和大福证券整合工作,管理费用同比增长79.69%,居上市券商第2位;就单季度管理费用环比变动而言,光大管理费用一季度、二季度环比分别增长12.67%、21.63%,而招商、宏源上半年费用控制较好,管理费用持续下降。

上市券商ROE与净利润比较

2010年上半年,宏源、国金、广发整体业绩提升较快,净资产收益率水平较高,居上市券商前3位;国元2009年下半年刚实行增发,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在上市券商中排名居末位;佣金下滑和费用剧增导致上半年券商净利润同比降幅明显,平均降幅为22.06%;除国金、宏源和招商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5.81%、40.31%和0.66%外,其他上市券商净利润较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见图3、图4)

经纪业务比较分析

总体来看,上市券商中,招商、中信、国金、光大在2010年上半年部均交易成绩稳居前四;而从排名增长情况来看,光大,宏源部均名次增长较快,经纪业务增长潜力突出。(见表2)

大券商市场份额稳定

上半年上市券商经纪业务市场份额排名变化不大,考虑到转让中信建投股权,中信股基市场份额将由8.44%降至5.12%,排名仅次于华泰,居上市券商第2位;就市场份额变动情况来看,上半年上市券商经纪业务市场份额整体较为稳定,较去年同期略有攀升,平均增幅为3.38%;中小上市券商由于基数较小,同比变动幅度较大,其中西南份额同比增长26.51%,居上市券商之首;在大券商中,广发同比增长5.28%,增幅居上市券商第3。

佣金费率及网点比较

上半年券商佣金费率降幅明显,上市券商综合佣金费率同比下降21.29%,较2009年底下降降幅为17.02%;其中太平洋、东北、宏源综合佣金费率基数较高,降幅相对较少,广发、华泰、光大综合佣金费率同比分别下降24.55%、24.42%和20.94%,居上市券商前三;若考虑扣除基金分仓收入,2010年上半年华泰、光大、招商经纪业务佣金费率基数较低,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分析上市券商季度佣金费率变动,不难看出:上市券商二季度佣金费率环比降幅收窄,平均降幅仅为2.18%;上半年券商服务部升级工作逐渐进入尾声,由于新疆地区大批服务部的升级,宏源网点数较2009年底增加17个,增幅居上市券商之首。

一般而言,地区经纪业务发展势头主要由其地区佣金费率及网点数量优势决定的;上海地区,华泰在佣金费率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而海通、中信具备网点数量优势;广东地区,广发、招商、光大经纪业务竞争优势明显。

佣金收入比较

2010年上半年,佣金费率同比大幅下降,而4月份以来市场低迷导致成交量进一步萎靡,“量价双降”共同导致佣金收入同比下降,上半年上市券商佣金收入同比下降15.60%;除国金由于基金分仓收入同比增长导致佣金收入同比增加外,其余上市券商佣金收入都有所下降。

在上市券商中,西南证券股基交易量及市场份额提升较快,佣金收入同比降幅较小,仅为5.35%。

买卖证券款比较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上市券商在买卖证券款的排名中座次未发生变化,中信、广发、华泰稳居前三甲。从上半年各券商同比增幅来看,华泰居首位,海通、东北、广发增幅分别为58.39%、55.39%和52.99%,大券商买卖证券款同比增幅较大,进一步表明:随着佣金费率逐步自由化,小券商在资金实力和网点数量上的劣势更为明显。

自营业务比较分析

从上半年自营收入季度数据看,受二级市场整体低迷影响,上市券商自营业务收入的规模和比重的波动性较大,特别是二季度除宏源、海通自营分别实现盈利1.03亿元、0.68亿元外,其余上市券商二季度自营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华泰、东北、招商二季度分别亏损3.24亿元、2.42亿元、2.08亿元,对业绩拖累较大。

通过比较各上市券商的可用资金(自有的货币资金、交易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的投资收益率,不难发现宏源可用资金投资收益率为5.13%,居上市券商之首;而招商、华泰、光大由于进行了融资且规模较大,投资收益率较低。

投行业务比较分析

投行收入

上半年上市公司家数爆发式增长,在IPO数量呈几何式增长的大背景下,一方面,上市券商IPO数量相应增多,所有上市券商在IPO项目上均有所斩获;另一方面,上市券商承销收入同比呈爆发式增长,其中华泰、海通、国金承销收入同比增长幅度居上市券商前三甲。(见图5)

投行收入贡献率

上半年中小板及创业板IPO繁荣,使得券商投行收入比重提升,而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滑和自营亏损,进一步提升了投行收入占比;部分小券商也能在IPO盛宴中分得一杯羹,对公司收入贡献较大,其中国金证券承销收入占比高达49.31%,业绩贡献尤为明显。(见图6)

投行竞争格局有所变动

受创业板繁荣影响,上半年券商IPO竞争格局有所变动,中信证券不再是IPO承销的老大,而招商、华泰、广发凭借中小板及创业板承销优势,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宏源、国金、国元等中小券商同样受益于创业板的扩容,IPO承销家数及规模提升显著。(见表3)

资产管理和基金分仓业务

上市券商中,海通、光大、华泰资管业务发展较好,收入较为稳定。其中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各季度资管收入稳步增长较为明显。上市券商中,基金佣金收入增幅最大的是西南证券,同比增长155.68%,但其基数较低。大券商在机构客户的争夺上优势明显。

创新业务分析

融资融券

4月份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以来,两市融资融券规模快速增长,6月份单月融资融券规模达到1294亿元,然而融券规模较小,仅为22亿元;上市券商中,中信、海通、光大、广发开展业务较早、市场规模较大,招商、华泰等第二批融资融券试点券商自7月份开始陆续开展业务;就融资融券业务收入来看,中信上半年获得利息收入0.19亿元,较为可观,未来市场整体规模的扩大将为上市券商提高新的利润增长点。

直接投资业务

除国金、东北、太平洋外,上市券商都设立了直投子公司,并陆续增资扩大规模,目前中信、海通、光大投资规模最大;从业务贡献率来看,直投业务利润还未凸显,预计下半年创业板第一波“解禁潮”开始后,券商直投的业绩贡献将逐步得到体现。另外,上市券商国际业务也正稳步开展,海通(香港)上半年实现收入3.28亿,对于母公司利润贡献0.35亿元,其他券商也将逐步拓宽国际化道路,加大投资力度,在国际市场开辟新的战场。

股指期货

就股指期货成交量而言,长城伟业、渤海和海通期货成交量居前三甲,其市场份额分别为10.83%、10.07%和7.81%;就上市券商期货子公司收入情况而言,广发期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17和0.34亿元,居上市券商期货子公司之首;预计下半年股指期货业务收入贡献率将有所提升。

(作者供职于长江证券研究所)

观点

西南证券:期货公司成盈利点 圈地转向二三线城市

半年报中,相关券商旗下的期货公司上半年以盈利居多,成交量居前的海通期货、广发期货、长城伟业期货上半年净利润均超过2000万元,其中广发期货净利润超过3300万元。但由于股指期货业务今年4月份刚开始运行,期货公司的净利润对券商的贡献不大。按净利润占比来看,海通期货、广发期货的净利润仅占母公司净利润的1%至2%。券商在佣金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经纪业务占有率的提升并不容易。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业务今年刚推出,这两方面的运作空间较大,今后有望为券商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券商营业部异地迁址和服务部升级的时间窗口即将关闭,近期券商申请新设营业部的速度加快。8月23日,招商证券太原、长春、铜陵、漳州和玉林5家营业部于昨日同时开业。而在此前8月公布的数据中,已有海通证券、长江证券、万和证券、红塔证券、上海证券及南京证券等6家券商递交了设立营业部的申请根据记者了解,券商营业部的设立布局上,仍然以“圈地”为主,尤其是一些具有市场潜力的东、中部地区经济枢纽城市及蓬勃发展的二三线城市,更是成为券商“圈地”的重点。

西南证券:业绩非上市券商不敌上市券商

随着上市券商半年度的业绩披露,在银行间市场公布半年度业绩的非上市券商的业绩排名也变得清晰。与2009年对比可以发现,由于业绩明显下滑,排名居前的非上市券商正逐渐“让位”于上市券商。

2009年上半年,非上市券商国泰君安实现的净利润仅落后于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其营业收入甚至高于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和申银万国净利润排名也在第五和第六位。而今年上半年,随着新一批券商的发行上市,华泰证券和招商证券等上市券商已经超越国泰君安等非上市券商。

作为非上市券商中的佼佼者,国泰君安在200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13亿元,实现净利润达23.23亿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国泰君安实现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34.25亿元和14亿元。不但在业绩排名中跌至第五位,与其自身相比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当然,另外一家非上市大型券商中国银河证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2.05亿元,而其25.31亿元的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也仅低于中信证券。

作为“准”上市券商中的一员,国信证券的业绩排名也较2009年有所下滑,虽然投行业务同比大幅增长3.29倍,买卖业务净收入也仅同比下降了17.17%,但仍被华泰证券和招商证券反超。另一家已经通过发审委审核的“准”上市券商――兴业证券业绩在行业中表现较为稳定。其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5亿元,较2009年上半年的5.45亿元同比下降了33.03%。

上一篇:上半年保洁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矿山半年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