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医托”更坑人

时间:2022-10-27 10:02:03

媒体“医托”更坑人

闲暇之余,打开收音机,想听听新闻,了解天下事;欣赏音乐,消除疲劳。然而,并不能遂愿,原因是现在的广播电台虽多,节目的品种虽多,但新闻及音乐类节目时间相对压缩,取而代之的是“广而告知”,而其中一大“特色”又是医疗医药广告“扎堆”,这“专家热线”那“医药广场”,还有什么“患者沙龙”等等。尤其是有问必答,甚或是热情的“专家咨询”,将电台节目气氛烘托得十分热闹火爆。一番“热线电话”(我怀疑其中有社会上的“医托”在作秀)后,继而主持人不时盛情地告知:为满足广大患者朋友的要求,某某“专家”将带着爱心深入到某地举行现场咨询。在治病心切的疑难患者们翘首期待之下,“专家”们终于如约前往,大家像是等到了救星,如虔诚的教徒倾听“专家”们“指点迷津”。一番热情的“望闻问切”和“对症开方”后,“专家”们便水到渠成地极力推介其特效药品和医疗器械,而对此深信不疑的患者们在他们的循循诱导下,纷纷“慷慨解囊”,兴奋地抱着“灵丹妙药”而归。谁知花了数额不菲的血汗钱,换来的是不痛不痒的“疗效”,只有大呼上当,自认倒霉。

笔者的姐姐就是其中被愚弄者之一。姐姐由于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听人介绍,姐夫迷上了收音机里说的,几次赶到几十里外的城里,又是听“专家”讲课,又是买药购器械,结果花了几千元的冤枉钱,却不见效果,靠种田为生的姐姐、姐夫又气又悔,从此他们不再相信这类鬼把戏。

事实上,如此新闻媒体与“医疗专家”、“特色门诊”合演的闹剧并非少数广播电台,还有一些地方的报纸、电视。为了赚取广告费,他们良莠不分,与一些医技平庸但能鼓吹蒙骗的游医、诊所一拍即合,粉墨登场,共演双簧,猎取的对象是那些受疾病折磨的老年人和医疗条件与经济实力不济的农民兄弟。这些游医、诊所厚颜地打着“特色专科”、“祖传秘方”的招牌,扯起“新药特药”和“著名专家”的“虎皮”,又加上具备权威和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与其默契合作,为其打场鼓噪,因而就更具“号召力”和“欺骗性”,因而就常使患者们深信不疑,致使上当受骗者众,危害也就更烈。

不良广告和虚假广告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一些新闻媒体虽一时凭此侥幸赚了“票子”,却在公众面前丢了“面子”,甚至倒了“牌子”,得不偿失。新闻媒体再也不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少数居心不良者的“医托”了,应把社会良知当生命,自觉地对各种医疗、医药广告进行严格把关和认真筛选,要注重审定其资质,防止滥竽充数,药效和医疗器械的疗效要有权威机构的鉴定和认定。唯有如此,才能重拾和护卫新闻媒体的社会口碑和公信力。

上一篇:依托传统文化激活文化报道 下一篇:支持记者工作与尊重群众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