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实效提高的尝试

时间:2022-10-27 09:55:05

课堂教学实效提高的尝试

【摘要】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教学主体。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实现这些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明确新课程标准下的对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要求,以便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引入、学生的探究、思维的调动及交流表达等各个环节的设计中提高教学实效性,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实效 认知和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49-01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84%的课堂交流中扮演主角”,“由于教师的教主要是借助教学行为而进行的,教学即表现为教学行为,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

1.新课程标准下的对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要求

首先,从事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是符合规律。教学行为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违背这些规律的教学甚至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或是无法挽回的影响。

其次数学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教会教材中规定的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能受益终生的学习、分析、应用、交流、合作的能力。

第三数学课堂教学同时也是爱的教学。由对数学的知识的学习、探究产生对数学美的感受,产生对数学的爱、对逻辑思维的爱、对理性的爱,进而升华到对科学的爱,进而升华为对文明的爱、对人类的爱。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时也应是懂爱、懂奉献的人。

2.新课程标准下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注意

(1)合理的处理好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新课标提倡高中数学课程应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内容的有机整合,提倡应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仅是对教学的“辅助”,而不是“代替”,教学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优越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遵循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科学的、创造性的处理课堂教学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相对于旧教材增加了一些教学设计的成分的内容,如设置了“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教材的选学素材也很丰富,如设置“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拓展性栏目,这些内容都力图使学生能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因而课堂教学时应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以完成此目标。

(3)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师生及生生间的交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有效的课堂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的提供学生交流、动手的平台。

二、寓平凡无奇方显实效,结合教学实例具体说明

结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认识及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具体做法:

1.引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

如通过学生感觉很神秘的考古问题、感兴趣的经济收入增长率问题引入指数函数的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幸运52》中的经典栏目《李勇猜价格》,引入二分法的探究,从做简谐运动的钟摆的位移的周期性变化得正弦曲线,进而引发探索三角函数的特性等等,这些内容无一不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身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2.动手实验,引发问题,使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标下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并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 教学实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验证已有结论的最好方式。

3.鼓励提问、以问引思、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宋代教育家张载有“学则须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之说。而我们以往的教学方式不重视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久而久之使学生不再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而是习惯性的被动接受。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

如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学中,由《李勇猜价格》,引入二分法的课题后,学生非常兴奋,紧跟着给出例题:求方程的x3+3x-1=0的近似解。问题给出后并没有急于按老套路直接用二分法引导分析求解,而是“请同学们对这个三次方程的实数解提出一些问题”,学生立刻很有兴致地讨论起来,很快的就归纳出:该方程有无实数解?若有,有几个?实数解大约是多少?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看到学生兴致如此高昂,“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结果在判定方程的解和解的范围时,学生自己找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数形结合,做函数y=x3和函数y=-3x+1的图像或做函数y=x2+3和函数y=■的图像,观察它们的图像只有一个交点,同时也可以观察出方程解的范围;二是利用函数x3+3x-1=0的单调性及存在异号的两个函数值,判断该方程只有一个解,并利用二分法定义的思路,确定了方程的解在(0,1)内。通过学生的自主提问、自主探究、自主解答,使教学充满了情趣、激情和灵动。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很好。

4.运用巩固时,合理沉默,给学生表达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寻找和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体会、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强加给他们。

如果我们能做到学生能分析的问题我们不分析,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代替,课上保持合理的沉默,那么学生将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2]ThomaS L.Good Jere E.Brophy 著,陶志琼等译.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4]陶宏伟,赵雄辉,张.中学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含义[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1)

[5]张劲松.深入研读课程教材,切实把握教学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4)

上一篇: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下一篇: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生物教学中的方法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