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所面临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7 08:19:55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所面临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海外并购活动。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面对众多的海外并购机会,我国企业掀起了一波海外并购热潮。但是,在海外并购市场上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将近70%的海外并购是失败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还面临着许多障碍。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强政府协调与引导,确保海外并购的智力需求,以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

关键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并购障碍;政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9)03-0062-05

近年来,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海外并购活动。尤其是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进入上升通道、2006年股改基本完成以及在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国外企业资产纷纷缩水,我国企业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海外并购浪潮,2007年全年共发生跨国并购事件84起,2008年全年共发生跨国并购事件66起,并购事件涉及石油、矿产、汽车、飞机、家电以IT行业等。海外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其规模扩张和获取各种资源的有效途径。然而,据统计,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并不高,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并购仅有33%,有67%的海外并购不成功,例如中海油失意尤尼科、海尔退出对美泰的收购、TCL和阿尔卡特劳燕分飞、华为、中兴等因“安全问题”收购业务搁浅等一系列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实现海外并购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成为决定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

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2001年“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产生了海外并购的愿望。得益于人民币加速升值、危机使得海外企业资产贬值以及欧美等国家纷纷降低投资门槛等因素,中国企业近年来频施大手笔在国际市场开展资本运作。2008年7月,继中国铝业公司以典型的华尔街式并购成为全球第二大铁矿石供应商――力拓矿业集团最大的单一股东后,中钢集团以总价值约12亿澳元成功购得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中西部公司50.97%的股权并对其控股,完成了中国国有企业第一次海外“敌意收购”。同年12月,首钢集团欲收购澳大利亚吉布森山铁矿19.72%股份的海外并购项目正式获得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核委员会批准。事实上,上述案例只是2008年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浪潮的冰山一角。由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成为全球并购行业极为艰辛的一年,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却一枝独秀。以交易金额计,中国海外并购占中国整体并购交易的47.6%,以交易数量计则约占10%,相较于2007年的24.7%和5%分别翻了一倍,其中金融、钢铁、能源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急先锋。

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经验

总结以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充分调查论证,准确选择海外目标市场。“走出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市场和国外资源,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说,凡是有市场、有资源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作为投资区域。在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上,应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注意聘请当地知名咨询机构、顾问公司协助调研,以取得第一手的、详细的真实资料,特别是在境外企业的选择上,一般都选择那些政局稳定、劳动力丰富、产品有出口配额的地区。例如格力电器公司在巴西建厂时,对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考虑当地人力资源状况、当地居民工资状况、当地原材料供应能否满足需要、生产配套设施是否齐全、外协厂家能否满足生产需求、当地政府对外投资项目的支持程度、购入原材料及产成品销售的运输里程、对周边地区及国家的销售辐射、当地能源供应价格及供应是否充足等等,无不做详细深入的了解。

2、加强研制开发,大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近年来,国内不少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产品和技术双双达到世界级水平,国际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产品出口呈现持续攀升势头,技术输出取得长足的发展,在海外的品牌影响日益扩大。例如海尔已在美、日等发达国家设立了10个信息站和6个设计分部。海外的网络不断把海尔产品在世界各地的信息反馈到总部,总部再利用全球的研发网络集中在海尔中央研究院进行超前技术研究。海尔中央研究院集中了国际一流的检测设备,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海尔不断推出的新产品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并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来开发新产品。这就使海尔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大为提高。

3、坚持贸易先行,积极渗透当地营销网络。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最终目的是扩大和占领当地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为此,必须建立畅通无阻的销售渠道,特别是要利用好当地的销售网络。不少厂家采用制等方式,选择多家当地有名的代销商,利用他们对本地社会、市场和政界熟悉,有市场方面的优势,从而使产品迅速占领当地市场。例如小天鹅公司当初在印尼、马来西亚建厂的合作伙伴就是当地有名的销售,而且起初两家境外企业均为外方控股,由于外方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再加之对当地市场十分了解,从而使小天鹅洗衣机迅速打开销路,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三、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主要障碍

虽然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其中也不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高度关注的成功案例,但是中国企业海外资本运作的低效率令人担忧。一项权威统计显示,我国近年来企业海外并购的整体成功率不足三成。迄今为止,中途铩羽而归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并不在少数,尤其是2005年中海油被迫中途退出竞购尤尼科的事件至今仍然记忆忧新。这些失败的并购案例尽管结果一样,但其背后的原因却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次贷危机无法改变我国企业规模偏小,并购实力有限的现状。当今,在世界舞台上主宰跨国并购的大多是那些大型跨国公司,虽然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众多国外企业面临资产缩水、经营困难等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和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相比我国企业规模还普遍较小,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较弱,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较差。我国大企业同世界500强企业的差距仍然很明显。以总营业额为例,2008年我国入选世界500强的企业只有25家,占总数的5%,中国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营业额为10565.66亿美元,仅占全部世界500强公司营业总额的4.47%。更为关键的是,我国国内迄今为止仍没有一家企业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此外,目前引领我国跨国并购的企业大多数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其治理结构不完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

差,从而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

2、政府对于海外并购管制过多,企业缺乏并购法律支持。目前我国与海外并购有关的经济政策和法律制度尚不完善,海外并购的最大障碍来源于政府的管制。出于防止资本外逃和监管困难等因素考虑,我国对海外投资采取了“逐级审批、限额管理”的严格审批制度和外汇管制制度。按现行规定,凡海外投资超过一定规模的项目,都要上报国家商务部审查批准,涉及不同行业的还要进行会审会签,既费时又误事,增加了企业跨国并购的难度。

另外,从海外并购立法来看,法律的保障对跨国并购是非常重要的。美、英、法、德、日等国家都采取了立法手段保护来支持国内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但在我国,目前相关法律还相当欠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关立法严重滞后,存在以主管部门规定、行政法规代替国家法律的倾向。迄今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企业海外投资与并购的法律。二是双边及多边投资、跨国并购协定滞后。我国与其他国家和政府签订的一些双边和多边协议无法有效地支持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在对外投资保护等方面权力不对等,并且我国没有建立境外投资保证制度。这些法律与制度方面的缺陷大大增加了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风险。

3、缺乏有效的中介机构支持。中介机构包括金融、保险、法律、理财、审计、教育与培训以及商会等机构。发达国家一般都有成熟的非政府中介组织系统,不仅为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从目标企业财务状况到所在国政府监管政策等各个环节的全面信息,而且还能并购中涉及的诸多法律手续与业务。目前我国虽然也发展了一些商业与金融等中介组织,但其无论是实力还是经验都明显欠缺,许多中介机构甚至还从未接触过跨国并购业务。因此,我国企业在开展海外并购时很难得到中介机构的高质量服务,无法获得有用的信息和帮助,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事业的发展。如果依赖海外中介机构,又面临对方不熟悉国内情况并索取高额交易费用的局面,这些都加大了企业海外并购的难度,使得企业可利用和调动的外部资源有限。

4、企业并购融资渠道狭窄。良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服务,能大大降低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交易成本。而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很难为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突出表现在:一是金融信贷方面存在如贷款担保额度和外汇额度等诸多限制。这样做,一方面限制了参与海外并购企业的国内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不少已经“走出去”的企业难以借助国内金融系统,对境外项目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二是在境外融资方面,有些企业已具有股票境外上市或发行债券的条件,但由于受到额度和审批限制,往往坐失并购良机。譬如,国家外汇管理局曾于2005年初了《关于完善并购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登记及外资并购外汇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两个文件,虽然本意为打击非法资本流动,但在很大程度上却阻碍了企业海外投资和融资。

5、某些东道国政治上的敌意和干扰。由于制度转型尚未完成,我国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海外并购以国有企业为主。但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大举并购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非常容易使人联想到其背后的国家政治意图,从而遭到某些东道国政府的政治干预,从而人为的给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制造一些障碍,甚至导致跨国并购的夭折。例如2007年9月中国华为公司联手美国私募资本公司贝恩资本,以22亿美元并购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3Com。2005年8月中海油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尤尼科,2005年3月联想收购美国IBM的Pc事业部.及前几年TCL集团收购德国施奈德电器公司和法国汤姆森公司就是其典型案例。政治友好往往在海外并购中起到微妙作用,某些东道国政治上的敌意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最大外部障碍。

6、缺乏熟悉海外并购业务的专业人才。通晓有关并购知识的专业人才匮乏是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障碍之一。海外并购的专业人才应通晓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国际企业管理和国际商法等知识,熟知海外并购业务,并能按国际惯例管理海外并购企业。此外,还必须掌握当地语言,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处理相关业务和纠纷,熟悉当地文化习俗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公关技能和适应能力以及强烈的开拓意识和献身精神。而中国目前却严重缺乏这样的人才。有些外派人员不具备起码的业务知识,不熟悉当地法律,甚至不懂当地语言,这就很难做好企业的海外并购工作。

四、政策建议与应对措施

克服企业海外并购的障碍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目前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1、实施大企业战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巨型企业。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竞争环境中,大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和规模经济的象征。由于大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府无一不是积极推动大企业集团的成长。同样,中国企业的成长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虽然经过改革开放后多年的发展,我国实施的大企业战略已初见成效,但与世界500强企业相比,现阶段我国企业无论是在经营规模、盈利水平、资产回报率还是在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仍然十分落后。

当前,一是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实现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起有效的委托关系和科学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二是加快国内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大力发展我国的现代企业集团,逐步冲破目前“三不变” (所有制不变、行政隶属关系不变、财政上缴渠道不变)的体制,超越行政区域,加快实行跨省市、跨部门、跨系统、跨所有制的联合,组建区域性、全国性的企业集团,真正实行政企分开,使生产经营权和大部分决策权都落实到企业集团,以增强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要注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从技术研发、品牌塑造、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和营销能力等方面形成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2、加强政府的协调与引导,改进政府对企业海外并购的管理和立法工作。海外并购并不是纯粹的企业行为,而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大事。因此,政府应以“商业外交”思维来对待海外并购,通过法规、政策、措施等对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从宏观上加以引导、协调、监督、管理和扶持,使海外并购能够得以顺利、平稳、持续地发展。

为此,第一,改变目前多头管理的审批体制,成立全国统一的海外并购管理机构,统一审批,简化程序,方便企业海外并购;第二,成立有关海外并购的信息情报中心,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为政府各部门的快速决策提供依据;第三,加快海外并购的立法工作,尽快出台《企业海外并购基本法》,明确海外并购的程序、合同条款以及并购后

企业的性质与管理方法等内容,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法律支持;第四,放宽外汇汇出的限制,对一些国内经营业绩良好,同时具有跨国经营经验、进出口贸易能自我平衡外汇的大型企业,可考虑给予外汇汇出权;第五,给予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避免双重征税的前提下,可采取多层次差异性税收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海外并购,鼓励其用投资取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第六,建立对外投资保险制度。跨国并购具有经营风险、交易风险、换算风险和政治风险等。为了保证对外投资者的利益,政府应建立相应的风险保障机制;第七,完善国际税收制度。我国政府应与更多的对外直接的东道国签订避免双重征税的投资协议,以维护我国对外并购者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以及投资安全、国有化与补偿、资本撤出与利润汇回、解决争端机制等问题上的利益。

3、积极培育和利用本国中介机构,同时抓住当前机遇,并购一批较具实力的海外中介机构,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有效的服务。在近几年我国发生的海外并购中,大型并购项目的中介服务业务基本上由海外投资银行所垄断。这一方面因收费高昂使我国企业承受巨大的成本负担,另一方面,一些著名外资投资银行与我国在并购中的交易对手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是否公正处理我方业务也值得商榷。因此,从保护国家经济安全、保护国内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政府部门应支持组建和发展国内中介服务机构,为我国企业成功实施海外并购做好辅助服务。当前重点是要培育和并购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信评估机构以及跨国并购信息咨询中心等机构,为企业海外并购的事前咨询、并购方案设计、并购融资以及并购后的整合提供智力和财力支持。

4、完善金融市场,以次贷危机为契机鼓励我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拓展海外并购企业的融资渠道。我国企业现有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渠道不多,企业融资能力不强,无法给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这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第一,积极推进并购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股权渗透,组成大型跨国企业,参与海外并购活动;第二,通过直接投资或并购的方式大力发展国内金融机构海外分支机构,开发当地的融资市场,为海外并购企业利用当地资金创造条件;第三,国家应通过各种财政优惠措施,鼓励创立各种行业或区域性的海外投资基金。在提高监控水平的前提下,允许证券公司、商业保险资金、社会个人资金、外资等全方位进入海外并购融资领域;第四,积极开拓国际化的融资渠道。政府应适当放松对企业的金融控制,赋予条件适合的并购企业以必要的海外融资权。并由国家给予必要的担保,允许其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成立基金等方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有条件的银行还可以发展例如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等金融创新工具以减少风险。第五,可通过财政贴息等措施,以优惠的利率为项目提供长期信贷或境外融资担保。而对于一般性项目,则由商业银行按市场利率水平提供信贷服务。

5、注重人才培养,确保海外并购的智力需求。发展跨国并购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根据1999-2000年有关部门对100家重点企业所做的跟踪问卷调查,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中,跨国经营人才的缺乏排列第二。目前,我国企业多是聘请中介机构来处理并购事务,但并购后的管理与控制问题却无法让中介机构来替代。因此,我国企业在考虑海外并购时,一定要注意培养跨国并购与经营管理的人才。

可选择的途径有:第一,在企业内部选拔合适的人才,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如在职培训、在企业内培训、派往大学和专门机构甚至送出国门进行培训等方式,使其成长为国际化人才;第二,整合全球人才资源,大胆聘用当地人才,特别是在当前次贷危机全球蔓延的环境下,很多跨国金融企业纷纷裁员,为我国实施海外企业人才本土化策略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吸引我国留学人才,企业可制定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合适的人才;第四,在国内重点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精通国际金融、国际经营、国际商法等的跨国人才。

6、加强政府公关,避免目标国的政治化责问。在海外并购中,被并购方所在国家的政府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我国企业在并购之前,应当充分了解当地政府的政策和法律,避免发生冲突,并使并购目的与当地政府的意图相吻合,比如说发展经济、保证就业、绿色环保以及展示政府政绩等。并购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政府公关,与目标所在国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除此之外,我国政府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目标国的政治责问,譬如:(1)政府采取外交手段。建立协助机制,为我国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2)完善以规范和约束在华并购行为为目的的《反垄断法》,并设立海外企业在华并购的审批机构,搭建我国经济安全防范体系,来对抗他国政府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管制行为; (3)通过签署双边或区域性多边合作管制协议来调整企业海外并购引起的竞争问题; (4)通过各种渠道同目标国政府沟通,例如:一些民间友好机构、外交部门、商务联合会、政治人物来进行感情投资,逐步树立良好、诚意的企业形象以获得支持。如果我国企业所进行的海外并购受到了东道国政府的不公正待遇,国家应尽可能通过外交途径或诉讼途径来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顺利发展。

上一篇:我国水环境规制的结构冲突与协调研究 下一篇:论地方农地立法中的四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