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之我见

时间:2022-10-27 07:15:17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之我见

摘 要:针对当前国有林场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旨在为促进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林场;改革;发展

1 国有林场发展状况

我国国有林场是从新中国成立初开始,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状况,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上,采取国家投资的方式,陆续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基层单位。经过50多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国有林场由少到多,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08年,全国国有林场总数已达4507个,分布在31个省(区、市)的1600多个县(市、旗、区)。职工总人数6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47万人,离退休职工19万人。经营总面积9.3亿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0 00万hm2,森林面积40 00万hm2,森林蓄积量22亿m3,分别约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18%、23%和17%。

2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职工生存条件差

国有林场大都地处偏僻山区,长期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进行建设,投入的有限资金主要用于营造林生产,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少,加之没有资金来源,致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落后状况进一步加剧,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已远远落后于周边农村,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严重制约了国有林场的整体发展。

2.2 管理体制不顺,扶持政策欠落实,管理机构不健全,事业经费无保障

现行体制既有定位不明的问题,又有“多头管理”的弊病,这种“事不事、企不企、工不工、农不农”的性质和定位,导致国有林场长期被“边缘化”,既不利于国有林场自主经营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也不符合当今林业发展的要求。国家和地方财政对林业发展的投入很多,但对林场的扶持项目较少,最终导致很多推进林场改革与发展的专项政策和配套措施在落实上没有到位。

2.3 经营项目单一,产业化程度低,发展不平衡,改革有待深化

以湖北为例,国有林场虽已形成松杉用材林、竹木加工、种苗、花卉、银杏、森林旅游等10余项产业体系,但由于受国有林场地域分散等因素制约,每个国有林场的经营项目相对单一,品牌意识淡薄,产业化程度很低,主导产业体系还没有形成且不能获得应有的规模效益和投入回报。大部分林场虽已启动“精简内部管理机构,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绩效承包”等多种形式的改革,但由于没改变职工身份和林木产权,使国有林场深层次问题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2.4 生产任务减少,林场负债多,职工收入低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和公益林的界定,国有林场的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任务减少,主要职责是森林管护,人多就业压力加大;林场经济危困,负债多,社会经济负担沉重;职工收入水平和养老保险水平低。

3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策略

3.1 加快相关林业改革,建立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基础

加快国有林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应当把国有林场的性质改变为国家生态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全额拨款,林场经济收入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国有林场的行政管理体制,应实行以省为主、市(地)县(市)为辅的管理模式。

3.2 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条件

一要建立保障国有林场建设和森林持续经营的投资体制和经济扶持政策,妥善解决国有林场承担政府职能、社会职能问题;二要切实解决国有林场巨大的历史债务问题;三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冗员、职工收入及社会保险问题。

3.3 加强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林场经营状况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管理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因此要建立科学用人机制,本着“按岗选人,公平竞争,量才使用”的原则,择优选择管理人才。搞好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是林场脱困振兴,实现相持阶段良性转化的重要组织保障。

4 结语

国有林场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领导和政府职能,全社会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我国生态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绿色、文明、和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许元科,叶玉珠.国有林场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01(5)

2 中国林场协会.直面国有林场改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 邱加荣.对国有林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绿色财会,2006 (4)

4 田明华等.试论我国国有林场体制改革[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 (4)

上一篇:试论农林高校发展优质生态型高校后勤 下一篇: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