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德育功能论文

时间:2022-10-27 06:31:30

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德育功能论文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形成的以共同志趣、爱好为纽带的非正式群体组织。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学生社团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重视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学生社团分类和学生社团文化的主要特征

学生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一定爱好为纽带,以一定的活动为内容,以社团为阵地开展的群体文化。近年来,学生社团由过去零星自由的小规模状态发展到现在的与多学科广泛交叉,朝着多层次、多渠道、多品味、多形式的方向发展,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纵观高校社团文化的全貌,不难发现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和四个特征。

所谓四种类型是指按照学生社团的性质、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来确定。第一种是政治思想型社团。如,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会、“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等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这类学生社团往往是由一些思想要求进步的学生组成。第二种是专业学习型社团。主要是基于某一专业或某一新知识的共同兴趣而组成的学生群体。学生中的电脑协会、考研协会、文学社和英语协会等当属此类。第三种是娱乐型社团。包括健身强体的各种体育协会、愉悦心情的音乐、书画、器乐等学生艺术社团。第四种是服务型学生社团。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家教服务社、公关礼仪服务队都是以一定形式或义务或有偿为他人提供服务。

学生社团是多姿多彩的。上面四种类型只是粗略的、相对的分法。实际上,一个社团也许同属不同的型类。各个高校学生社团数量不同,规模也不相同,就是同一个学校的不同社团也呈现多样性。据调查,高校学生有六成以上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一个社团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上千人,其人数之多,参与面之广,影响之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这主要是学生社团的特征使然。其一,学生社团具有自发性。学生社团不需要组织动员,也不需要行政安排。学生基于相同的爱好、志趣,由学生自己发起,经过简单的申请程序,便可组成一个社团。其二,自主性。学生社团的宗旨、活动内容、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申请与加入均由社团自身决定。虽然学生社团要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遵守学校相关制度,但这并不影响其自主性。其三,专门性。爱好、志趣是社团赖以成立的基础和纽带。它决定了社团具有专门性。爱好不一,志趣不投是很难组成一个社团的。学生由于爱好相同参加同一个社团,由于爱好不同参加不同的社团。但如果一个人有多种爱好,可同时加入几个社团。其四,松散性。学生社团是以自愿为前提,以爱好和志趣为纽带,活动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虽然社团也有章程,对社团成员有一定的约束,但这种约束力是很限的。对一个具体活动,参不参加、参加多久,成员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度。同时,由于活动场地不固定,活动方式多种多样,组织结构相对松散,所以,相对班团组织而言,学生社团具有松散性。

学生社团的自发性、自主性、专门性和松散性给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才能、发展个性、提升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局面。

二、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

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是指学生社团在学校德育实践中所起的作用。表现为学生社团文化对学生思想品行、能力素质、知识积累和情操培养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1教育导向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相互激荡的文化冲击和多元的文化选择中,他们大多具有求新、求异、敢于追求、敢于探索特点。如果说课堂是教育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学生社团则是必不可少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由于学生社团紧贴学生生活,且较少外来干预,容易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社团活动的非功利性,学生参与完全是基于内在需要,学生在社团中的感受,容易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

又由于学生社团活动置于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直接指导下,所以,它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借助学生社团这一重要载体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如,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社团,就可以使学生社团在传播先进思想,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又是锻炼学生品质、培养学生情操的重要形式。社团的教育功能还体现在学生对社团活动的选择性。学生在参与多样的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体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精神食粮,达到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目的。

2素质拓展功能

教育家们普遍认为,大学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四个方面素质。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一是促进了专业学习,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社团活动,人们可以交流学习经验,传递学习方法,传播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补充课堂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学生社团是第二课堂的补充,担负着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增长社会知识,锻炼社会才干提供重要渠道。社团活动的不断创新又能激发大学生灵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水平。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个性得以展示,才能得以发挥,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三是促进学生心身协调发展。素质拓展既包括文化素质教育,又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增强。学生社团既给活动创造了条件,又为学生交流情感提供了机会和方便。尤其是愉悦心身的社团被人们称之为学生心灵的驿站。社团的自主性为学生沟通情感,排除不良心理创造了自由空间,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而以体育运动为宗旨的各类体育社团又为学生健身强体提供了切实有效服务。

3凝聚激励功能

社团的凝聚激励功能主要是指学生社团文化对学生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它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鼓励人们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兴趣和爱好的纽带中,学生社团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号召力。人们团结在社团里,为社团的成长壮大而努力,为共同的事业而合作,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相互交往,增进友谊,培养成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的各项文化科技和艺术体育竞赛是重要内容。学生社团在各项竞赛中又扮演着重要角色。校园里推出的演讲、书画、文艺演出以及各类体育竞赛等各项活动大多少不了社团的参与。相当多的活动还是由社团来组织。社团与社团之间存在竞争,同一个社团的成员之间为了争金夺银进行激烈角逐。竞争使校园文化精品涌现,也让学生中各类优秀分子脱颖而出。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才干。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又培养了学生竞争能力,激励学生奋发成才。4内化自律功能

学生社团产生和发展都是基于学生自愿以及自觉遵守成员认可的社团章程。社团约束机制比较软,其凝聚力、向心力主要依赖成员的观念内化和自律意识。因此,社团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培养了学生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而且这种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较之学校其它规章对学生更具认同感。学生从社团活动中所获取的知识、体会、认识、思想,形成对人对事物的看法容易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在社团文化中,一次竞赛、一个创意、一刹那的灵感都有可能烙印在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同时,在社团活动中形成的内在观念又反过来外化为自觉行动,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所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功能在学生社团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

三、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社会化和学分制的全面实施使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学校选课制的普及,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班级被打破。学生更多地生活在公寓里,活跃在学生社团中。因此,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

1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挖掘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生力军。所以,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社团文化应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所谓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尤其要多开展旨在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社团活动。所谓提倡多样化就是要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创造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文化精品。青年学生历来有开风气之先的光荣传统,我们既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弘扬时代精神。当前,学生社团文化从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娱乐性活动多,思想性活动少;大众化活动多,高雅精品活动少;文体类活动多,学术性活动少。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四以”要求,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娱乐性相结合,注重强调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坚持雅俗共赏,打造精品,多层次,多形式,引导社团多出作品、出好作品;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结合,以优带劣,以好带次,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样,学生社团文化就能反映青年学生多样需求,贴近时代脉搏,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其育人功能就会得到充分实现。

2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挖掘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必须加强和规范学生社团管理

学生社团的自发性、自主性和松散性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要规范和管理。各个高校在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社团文化的引导和管理。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管理。这不但是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也是学生社团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从管理层面看,学生社团也还存在急待加强的任务。一是要规范社团登记程序。

社团的成立必须有明确的社团宗旨、章程,有一定的活动阵地,有一定的社团成员,有明确的活动计划等。二是要引导社团开展活动。一方面要支持社团自主开展适应本社团成员实际需要的活动,另一方面又要使社团文化同社会主流文化相符合。凡是有益于学生的心身健康,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启智慧、培养创新能力,有益于展现个性,提升素质的社团文化都要大力支持。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不断推进社团文化创新。凡是与主流文化相背离的要及时纠正。尤其是对有害青年学生心身健康的社团文化要坚决取缔。三是要建立社团管理制度。针对学生社团的特点,制定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对学生社团的成立、活动方式等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定,促使社团文化规范化、制度化。需要强调的是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文化的育人功能。当前,我们要通过加强对学生社团文化的引导和管理,促使学生社团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不断地增强社团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进一步挖掘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实现社团文化可持续发展,使之在弘扬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思想的大潮中不断彰现出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学校德育工作实践论文 下一篇:县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工作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