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探究论文

时间:2022-10-27 03:37:51

课程改革探究论文

一、经营课堂有利于克服教师的“同质化”,赋予课堂以生机与活力

课改以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己任,张扬学生个性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有个性,而教学无个性、千人一面的教师焉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的学生?然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同质化”倾向十分明显,思维的雷同,教学的趋同,已经极为普遍。同样一段教学材料,大家把它演绎得大同小异,如出一辙。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成长背景中有着极为深刻、难以抹平的“应试教育”的痕迹;二是教师来源过于单一,一个地方、一所学校、一个教研组的教师多为本地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同出一门”“近亲繁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视野的封闭;三是教师工作之后过多地受到“集体备课”的干扰,在急功近利的管理机制下,“集体备课”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短、平、快”地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法,却无论如何不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是一种“缺钙”的教师生长方式,使得教师职前教育中“同门化”的先天不足雪上加霜,一旦“先天不足”与“后天缺钙”产生迭加效应,那么,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的缺损便不可避免,这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重视。笔者以为: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执教,会演绎出完全不一样的风采,这是对课堂的一种经营;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上得差不多,则是对课堂的一种扭曲。

本来,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独立的思考、理解和判断是最为可贵的一种品质。从西方辞源上追溯,课程之所以与“跑道”同义,就在于“制度课程”往往不及“体验课程”更接近课程的本质。当人们认识到“体验课程”的真实含义与科学价值的时候,提倡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与加工,使之更加符合自己、学生、课堂教学环境的需要,便成为应有之义。

在课程改革春风的吹拂下,课程统驭下的教材逐渐走下了“神坛”,不再是被师生顶礼膜拜、神圣不可侵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圣经”了,而是可供加工、处理、改造、使用的课程素材之一,只有与教师、学生和环境交互,才能发挥作用。至于教师自身,不再被课程“奴役”,不再是“制度课程”俯首帖耳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介入、开发、创生课程的主人,拥有课程开发的权力,亦拥有完善课程的机会。课程因为有了教师的实施而得到发展,课程的编制过程因此便延伸到了课堂之中。

“经营课堂”就是教师开发课程、创生课程的途径。教师已有的缄默知识、独特的经验积累和自己的理解感悟等都可以融会贯通于课堂之中,与学生的个体经验发生碰撞和交汇,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共同体”便可以呼之欲出。唯其如此,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和魅力课堂的理想境界离我们就不会遥远。

二、经营课堂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去问题化”,赋予课堂更多的探究元素

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体地位同等重要,但实现起来较为困难。课程改革虽然倡导“双主体”,依然无法改变“一手(教师)硬,一手(学生)软”的窘况。我们的文化传统——师道尊严根深蒂固,积重难返,我们的社会氛围——崇尚权威、服从威权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由来已久,见怪不怪。况且教师在年龄、学识、经验诸多方面具有学生无可比拟的优势,教师在学校文化中享有学生无可比拟的话语权,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严重弱化。那种毕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倚重一次课程改革就让学生主体地位彻底复归的期盼,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可望而不可及。我们应该做的,也能够做的,只能是不断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仅此而已。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需要通过一定的平台来实现。这个平台究竟是什么呢?问题场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如果课堂变成一个问题迭出、探究不断的问题场,学生置身其间,投入地发现、研究、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么,我们期待已久的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张扬学生个性的目标便有望实现。

问题场不会凭空出现,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经营课堂,需要教师把课堂当成一件艺术品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精雕细刻。平铺直叙的课堂永远是低效的课堂,课堂教学水准的高低取决于问题解决的质量。跌宕起伏的课堂才是有效、高效、魅力的课堂,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一浪高过一浪的探究和讨论的热潮,必定会给课堂平添一抹亮色,必定会给课堂增加不少的生命气息。课堂中,作为平等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富有生命力的,以课程为凭借展开的师生交往和互动,铺展开来的只能是师生的共同生活。一位哲人说得好:“教学就是师生的共同生活”。假如生活像一潭死水般缺少了涟漪,便不会有质量。同样的道理,假如课堂没有了问题,那么,课堂就没有了以石击水的波澜,只能死气沉沉,了无生机。

作为问题场的理想课堂,问题从提出到解决,不应由教师一手包办,而应该给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空间与时间。相比较而言,让学生解决问题比让学生提出问题难度要小得多。让学生提出问题,难度虽大,但却极富教育意义。这正像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1]对于创造性较高的学生来说,一旦发现了问题,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内驱力,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唤起内心创造的需求与兴趣,在强烈的创造动机的驱使下,激励其进行积极自主的思考和创造,直到问题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质疑和批判定论、挑战和扣问经典,是教师经营课堂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多少年来,学生的“去问题化”倾向愈演愈烈,十分严重。学生提问能力的退化和弱化,会答不会问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千方百计地发掘和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如果只有热闹的教师提问而没有热烈的学生提问的课堂,是残缺的课堂,是不和谐、不完美的课堂。不会问、光会答的学生,是没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学生,是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指出:人的认识是一个自主选择的过程,教学应使学生变得敏锐、开阔而不是被动地适应文化,成为一个遵从者。[2]帮助学生找回失落了的问题意识,是课改深化阶段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也是面向未来的课堂文化建设中不容回避的课题。

教师在经营课堂的时候,须臾不能忘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方面,要基于自己对教学素材的理解,在一些容易产生疑问之处,故意“留白”,欲擒故纵,让学生产生疑问;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容量要有所节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拥有一个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将问题释放出来。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有心理安全机制的保障。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安全感,学生才会放心大胆地提出问题。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民主性、宽容性和开放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所在的课堂是安全的,是不怕出错、不被讥讽、不遭打击的场所,是真正可以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畅所欲言、见仁见智的空间。

总之,经营课堂是一种文化,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教育文化,也是课程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个真诚的课程改革实践者,都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经营自己的课堂,与学生一道在课堂上经历幸福的时光,让课堂成为学生也成为自己成长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M].周肇威,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66.

[2]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95.

[摘要]课程改革正在深化,遭遇到教师“同质化”和学生“去问题化”的双重阻抗。教师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经营课堂,便显得格外重要。课堂就是艺术品,需要个性化的设计,更需要创造性地经营。经营课堂的理想境界就是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和魅力课堂。

[关键词]课程改革;经营课堂;有效途径

上一篇:高中课改探讨论文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