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思考

时间:2022-10-26 10:53:17

对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在写作部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将中学生作文的情感要求列入了课程标准,这是对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出了刚性要求。为什么这样做?首先是作文的内在要求,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无法打动人心。”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情感作了这样的描述:“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其次是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迫切要求,不少中学生因为作文情感缺失,使得写作时没有热情,下笔也不会表达真情。

一、作文情感缺失的表现

1.作文时缺乏积极的写作热情。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作文的消极情绪。不能主动地“用我手,写我心”,不去主动地通过作文吐露心声、反映社会、追逐求真、求美、求善的美好梦想。对老师布置的作文训练往往是被动应付,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作文时想一点写一点,挤一点冒一点,或是寻找一两篇范作进行“改头换面”“穿靴戴帽”的打造,难以见到积极思维、吐露真情的写作情形。

2.作文中缺少真挚的感情。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所写材料不新颖,表达情感不动人。走老路,走套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昨天的思想,重复着别人的思想,从小学到高中写《我的老师》无非是带病工作、雨中补课等等,没有新鲜感,缺乏时代气息。

3.作文中表达情感缺乏规范化。不少学生因为用语欠规范,使得情感难以表达,尤其有不少学生作文中出现大量的口语(特殊的口语除外),情感的表达显得随意而难以到位。大家知道,同样的思想、同样的情感,口头语的表达效果和书面语的表达效果是不一样的,书面语较之口头语来讲,语法要规范得多,表达要准确得多,感染力要强得多。不少学生由于词汇贫乏,缺少积累,表达或词不达意或前后矛盾或歧义纷出。

二、作文情感缺失的成因

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1.来自教师的原因

一是教师对每一次作文的训练缺乏专项目标,每一次训练的目标总是面面俱到,要求学生作文能够做到完美无缺,审阅学生作文时总要挑出若干个“不是”,弄得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深不可测”的恐惧感,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其作文兴趣就会弱化甚至缺失殆尽。

二是教师作文训练时缺乏对学生的鼓励,作文评价时不敢打高分,批语时不去找亮点,评讲时还不时将“差生”的作文“示众”。这些做法都极大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试想当学生对作文没有任何兴趣时,他的作文又有何真情?又如何能表达真情?

三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少情感的激发,作文训练中往往是题目一出,选一两篇范文读一读,不注意引导学生情感思维的触角向社会延伸,向生活延伸,有时命题也不考虑是否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是否能有感而发,更谈不上做下水作文,以自己亲身实践,去启迪学生心灵,拓宽他们的视野,诱发他们的情感。

2.来自学生的原因

一是缺少生活体验。“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泉”,同样要使中学生的作文情感得到调动和激发,其生活体验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中学生目前的生活极为单调,从而使他们的内心世界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另一方面,由于升学的巨大压力,学生对自己常见的人和事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缺少感动和感激,缺少顿悟和发现,如此,导致了写作材料缺少积累,作文情感缺乏蕴育。

二是缺少阅读的积累。学生只读课本,训练只练课本,考试只考课本的现象依然严重,整个中学时代,学生只读几本教材,无疑显得单调、单一、单薄。

3.来自教育“指挥棒”的原因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即便如此,人们对升学率的追求、教学中对高考“指挥棒”依赖的心理倾向依然非常突出。首先是升学的压力让教师、学生、学校喘不过气来;其次,面对高考,学生在考试学科中重理科、轻文科的现象相当普遍,轻视作文的现象就更为严重;再次,高考命题导向上,各省虽然对语文学科的命题作了一些改革,但是在整个语文试卷中,阅读的分值明显高于写作,并且阅读训练容易得分,其成效是显形的;而作文训练是漫长的过程,其成效是隐形的,自然导致了教师、学生重阅读而轻作文。

四、作文情感培养的对策

为了切实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唤回学生作文情感的回归,以此为作文教学的切入口,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改革。

1.培养作文兴趣,诱发作文情感。“兴趣对孩子学习的推动作用早已被心理学和无数教育实践所证实,‘感兴趣’与‘不感兴趣’几乎成了决定孩子某一学科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充分表达的欲望,对作文训练就不会当作任务式的负担,而会将之当作一种“倾吐”的享受。

方法之一:教师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训练系列目标,每一次作文训练明确告诉学生本次训练要求(目标要求要有系列性,每次训练的目标要有专项性,不宜庞杂),当学生作文接近或达到目标时,教师评判要勇于打高分予以肯定,批改中要善于鼓励,特别是对作文成绩平平的学生,要在其“普通”中发现亮点,在平凡中肯定“进步”,充分保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能动性,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快乐中坚定作文的信念。

方法之二: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作文的空间,“通过自由撰写,学生能够加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树立社会良知,确立社会责任,从而不断强化作文情感”。一旦有了自己的作文空间,就不会拘泥于教师设置的条条框框,其思维就会向多元发展,学生的情感如骏马在生活的草原上纵横驰骋,他的笔尖就会在生活的沃土里尽情耕耘。作文命题上具备“弹性”,让学生富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我的做法是:一次训练可以有多项命题,让学生任选一题;或是规定中心,让其有选择材料的自由;或是规定范围,让其有自我表现的广阔天地,这样,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内在表达诉求,自由抒写心中的人和事,自由抒发心中的喜怒哀乐。

上一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与课改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