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师教育制度,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时间:2022-10-26 09:41:01

改革教师教育制度,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摘 要】2011年教育部出台的《 教师专业标准 》明确提出了对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基本要求,重视培养教师的反思与发展能力。教师教育制度作为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存在滞后和阶段性脱节的问题。在教师教育制度建设方面应改进职前教师培养方式,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充分利用在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反思水平;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增强教师的反思能力。

【关键词】教师教育 反思能力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新出台了全面详细规范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职业理念、知识与能力的《 教师专业标准 》(以下简称《 标准 》)。《 标准 》明确提出了对教师反思与发展能力的基本要求,再一次凸显了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性,然而,在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并未将教学反思运用于教学,他们依然没有具备教学反思的能力。《 标准 》对教师反思能力的要求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差距值得深思,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与艰巨任务。

一、《 标准 》对教师反思的基本要求

《 标准 》是指《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三个教师专业标准,在专业能力维度都制定了“反思与发展”这一领域,提出了“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保教)工作”;“针对教育教学(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通过文本分析与解读,笔者将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反思能力的要求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标准 》要求教师要树立积极主动的反思态度

《 标准 》在反思与发展领域的第一条,提出教师要“主动收集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保教)工作”,从“主动”可以反映出教师专业标准所提倡的教师“反思”首先应该是自发的,主动的。由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短期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因此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自觉自愿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2.《 标准 》要求教师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

《 标准 》要求教师“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保教)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从“不断”可以看出标准要求教师要经常、反复地进行反思,使反思成为习惯。反思认识作为人的一种认识活动,也遵循这一认识规律。反思本身是一个不断解读、不断获得新答案,产生新感觉,提出新问题的循环过程。因此,教师要提高认识,把教学反思当成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经常性地进行反思,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每一个疑惑都当成可思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而不是仅凭自己所谓的经验。

3.《 标准 》要求教师的反思紧密结合教学实践

关于教师反思与发展领域的第二条要求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这表明《 标准 》要求教师的反思要基于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反思的源泉,也是教师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教师正是在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质疑、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改进、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通过反思实践来提高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认识,另一方面积极把反思成果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 标准 》要求教师制订科学的、系统的反思计划

关于教师反思与发展领域第三条要求教师“ 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这表明《 标准 》要求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工作之余进行的简单、随机的内省活动或者独处放松时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不是模糊的、偶尔为之的、片段的,而是需要教师认真努力进行的、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系统性,甚至需要有一定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杜威认为,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2]

二、改革教师教育培养制度,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按两分法,可以将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划分为内部觉醒与外部干预两种途径。内部觉醒是指教师的自我完善,通过激发内在动力,追求内在的“自我实现”。外部干预主要是指教师教育培养机构对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培养与培训。两种途径是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片面地强调任何一个方面,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都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有学者指出前者是输血机制,后者是造血机制。[3] 当前我国关于前者的研究很多,而倡导通过对教师教育制度的完善,来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实现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目标,从教师教育制度的角度,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改进职前教师培养方式,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对职前教师的培养(即师范生的培养),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师范生听、记笔记。这样培养的师范生很难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大学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导致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缺少教学反思的意识。因此,对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明确目标,承担责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决定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要从教师培养的初期抓起,即在师范生的培养阶段就要注入“反思”的理念,从潜意识激发他们的反思意识,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为后期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职前教师教育机构明确对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目标,承担起增强师范生教学反思意识的重任。

(2)合理设置教育课程。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三个模块构成,其中前两类课程所占比例可达90%,而教育专业课程作为公共课所在比例只有10%,通常都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除了课时安排不足以外,自身也存在课程面窄、内容空洞、脱离中小学教学实际等严重问题。因此,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开设应做到:第一,拓展通识教育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第二,开设与教学反思相关的课程。我国师范教育中与反思相关的课程非常少,严重制约了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发展。改变教育学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独霸的局面,引入批评性教育理论,培养师范生的质疑能力。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开设与反思直接相关的课程,这对于培养职前教师的反思能力有着最直接的作用。第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应更多地运用小组讨论、微格教学和研讨会等教学方式,通过讨论培养师范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师范生的批判反思能力的发展。

2.充分利用在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反思水平

当前为了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各种教师培训活动如雨后春笋,在倡导成为反思型教师的今天,将反思纳入教师培训的教学策略范畴是十分必要的事情。要想在教师培训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课程应围绕一线教师的教学问题。培训内容要来自教师的工作,并与教师的工作密切相关,培训课程的设置应该围绕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法国的教师继续教育把教师进修课程分成五段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学习。[4]

(2)创设安全的、平等的反思氛围。鉴于人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因素,只有当人感到安全的情况下,他才可能以轻松和开放的心态展示自己真实的内心思想,反思所需要的就是教师真实的思想观点。因而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培训者和参加培训的教师明确反思的真正意图:教学反思不是批评,只是教师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找存在的原因与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为促进教师的发展服务。

(3)教师培训本身要实现反思教学,为中小学教学提供示范。教师培训本身必须以反思的姿态,采用反思性教学的方法,不断改进自身的培训活动,使反思成为整个教师培训活动的特征之一。

(4)提倡校本培训。我国的教师在职培训通常是由高等学校或者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这种培训通常是考虑某一地区的共性,而不适合学校的特殊要求,培训脱离学校的特定条件,即便是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收获很大,但也很难应用于实际教学实践中,因此反思的教师在职培训应该以“校本培训”为主,校本培训是针对学校特定的教育问题,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反思教育实践、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回到实践中解决问题。[5]

3.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增强教师的反思能力

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通常与教师的个人利益相联系,其评价结果功利性过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加关注教学结果,而忽视积极审视、质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或实践的过程,这严重制约了教师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提高。以评价手段促进教师增强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近些年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发展性评价是针对传统性评价的弊端提出的,这种评价制度通过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广泛参与,明确教师在以往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并为教师今后的发展指出方向。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与提高,而不是作为对教师作出惩罚或奖励的依据。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可以为教师反思其教学行为提供指导。

三、结语

《 标准 》的出台为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其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 标准 》引领和导向的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教育培养质量。由此可见,《 标准 》对于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 标准 》的指导下,通过完善我国现行教师教育机制,更好地培养教师反思能力,从而推进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我国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参考文献:

[1]熊川武.论反思性教育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2007(3).

[2]John Dewey.How we think[M].D.C.Heath and Company,1933.

[3]宋友谊.培养教学反思能力,建立适合教师成长机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1(9).

[4][5]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上一篇: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下一篇: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