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负高效 回归课本

时间:2022-10-26 07:56:58

摘要:高三备考,数学科非常重要,它是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科目之一。然而,在数学复习过程中,不少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大、负担重、学习效果不佳。作者认真分析并尝试了各种轻负高效的方法,认为只有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才是轻负的最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堂教学;轻负高效;回归课本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152-03

在高三数学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因为精神紧张、压力大、负担重,导致厌倦学习、肤浅学习、盲目学习的现象比较严重。传统的复习课,都是题海战术比较多,学生超负荷,心理负担重,复习效果不佳。从近年高考数学题看,高考数学的成败不在于难题,而在于一些中低档的题目,在于考生能否把握基础题。高考都是根据考纲要求出题,并没有很多怪题和偏题,都是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没必要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只要回归课本,注重夯实基础,注重方法的指导,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就可以达到轻负高效。

一、利用资源发挥教材优势

在高三数学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教材,这是十分重要的。从近年的高考题看,很多试题都是考查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基础知识。所以,教师不应该一味的使用辅助资料和题海战术的手段进行复习,应该回归教材,注重为学生打基础。如往年的高考题:已知函数f(x)=■sin(?棕x+?渍)-cos(?棕x+?渍)(0

从这道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很类似,只是综合性强些。可见,高考题其实就是教材中的知识迁移。因此,教师在复习时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关的知识点和考点,把教材的有关知识点和考点结合起来,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不但体现了数学方法,还渗透着数学思想和一些重点结论,这是辅助参考资料无法比拟的,它体现了教材的巨大价值。

二、构建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要想学生在备考中收到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按照高考考纲要求,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钻研教材,在梳理教材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在复习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特别是第一轮复习,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将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公式等进行细致梳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把有关的数学概念让学生融会贯通,在解题中,灵活运用有关的概念和公式。其中课本中的二倍角公式,在高考中经常运用。

如2008年广东高考选择题:已知函数f(x)=(1+cos 2x)sin2x,x∈R,则f(x)是( )

A.最小正周期为?仔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

C.最小正周期为?仔的偶函数

D.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

此题除了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外,还考查了运用平方差公式,考查了三角函数二倍角公式以及公式的推导等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本中 cos 2?琢=cos2?琢-sin2?琢的结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sin2?琢+cos2?琢=1进行灵活变形为:cos 2?琢=cos2?琢-sin2?琢=2cos2?琢-1=1-sin2?琢,或题目出现平方项则降次为二倍角cos2?琢=■或sin2?琢=■。

这样,如果学生能把这些知识点梳理好,那么,当遇到类似题目就游刃有余。对其他的知识点也一样,构建知识脉络时要纲目清楚;如果遇到不甚明了的问题,再让学生回归课本对照,仔细研读有关概念,防止概念错误。通过对课本里每一章节重点的概念、定理、性质以及典型的例题习题的梳理,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知识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以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归纳方法触类旁通

在备考中,教材的一些定理公式和一些典型例题有很大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提炼这些例题,帮助学生归纳方法。

如选修2-1中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例3:设点A、B的坐标分别是(-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它们的斜率之积是-■,求点M的轨迹方程。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求轨迹方程思路,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掌握设点M的坐标为(x,y),然后利用条件斜率之积是-■列出方程,求轨迹方程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当学生掌握了求轨迹方程的思路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解题。例如:已知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5,0),(5,0),AC、BC所在的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m(m≠0),试求点C的轨迹方程;或更深层次的考题:如设A(-a,0),(a,0),直线AM、 BN交于点M,它们的斜率之积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当学生遇到解类似的题目就容易了。

同时,还要通过一道题的多种变式,帮助学生发现类似题目之间的差异和区别,掌握类似题目的解题方法,获得一题多解,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摆脱出来,触类旁通。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只是死做题,不会多想,不会总结,不会培养题感。所以,教师要注重考纲,让学生做典型题,不做偏题怪题;注重归纳方法,注重让学生多思考,多举一反三。

四、探究问题培养思维

在备考中,教师应该立足课本,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重要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思维。例如课本描述椭圆的定义与双曲线的定义时,常数2a一定要大于|F1F2|或小于|F1F2|的限制条件时,课本并没有深入分析其它的情况,因此,在复习椭圆与双曲线定义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本的定义中深入探究问题。在椭圆中,当常数等于|F1F2|时,轨迹是线段F1F2,当常数小于|F1F2|时,无轨迹;在双曲线中,与两定点F1,F2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且此常数2a一定要小于|F1F2|,定义中的绝对值与2a

如考题:①已知定点F1(-3,0),F2(3,0)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平面上动点P的轨迹中是椭圆的是( )。

A. |PF1|+|PF2|=4 B. |PF1|+|PF2|=6

C. |PF1|+|PF2|=10 D. |PF1|2+|PF2|2=12 (答:C)。

②方程■ -■=8表示的曲线是_____。(答:双曲线的左支)。学生就会凭以上的思路很快解决这问题。

同样,在探究复习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和变式题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题感,以避免学生盲目无效地复习和训练,从而引导学生在回归课本的复习中取得成效。

五、夯实基础全面提高

高考数学复习的关键,不在学生做多少试题,而在于夯实学生的基础。从历年的高考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考生因为基础不扎实,概念模糊,运算方法和运算结果错误而导致高考失败。如2011年广东的高考题,选择题和填空题都源于教材设计的题目,其中有复数、函数性质、概率、数列等。既有单独知识点的考查,也有综合运用的考查。所以,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

1.狠抓审题,训练能力。近年来,高考数学倾向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对运算方法的选择。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全盘帮助学生读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审题。如高考题中的解析几何题涉及到根据题意构图的问题,但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正确审题、读图和构图,导致不会解题而失分严重。所以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审题 、解题、运算、答题速度和答题规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2.强化训练,提高能力。在备考中,教师应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一是训练要有指导性。很多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感到吃力,心理压力和困扰比较大,复习效果不好。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指导,落实教学措施。二是训练要有针对性。针对数学基础不好、数学知识概念模糊、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学生复习过的但又容易遗忘的知识,教师应该让他们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三是训练要有实效性。对于容易出错的问题应该经常训练;对于容易混淆的问题应该对比训练;对于要点问题应该多次重现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告诉学生要经常性地、有意识地寻找常见错误的原因,并要求他们设立错题本。如果有学生在训练中还不能掌握,就进行补救式的集中训练,做到练一次提高一次。

总之,在高三数学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读透课本的每个知识点,明确每个知识点的要求;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弄懂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课内知识与考点的联系;注重引导学生弄懂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课本资源、构建数学知识脉络;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方法、探究问题;注重轻负高效、全面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岳太强,牛永红.新课标下高三数学复习方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17).

[2]高铭秀.将问题进行到底——谈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中课堂教学策略[J].考试(高考数学),2011,(10).

[3]梁志恒.高三数学复习课探究性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9).

上一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挖掘”古诗词的美 下一篇:强化主体意识 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