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色彩中对彩色的理解和运用

时间:2022-10-26 07:04:31

高考色彩中对彩色的理解和运用

近两年,经常听科组的同事说,高考色彩打分无法琢磨透,感觉无章可循,是乱来的。我总在想,真有这么不靠谱?无章可寻么?色彩的打分虽然主观性很强,但我一直坚信,美虽然有个性美,但都会有共同的审美标准的,有章法可言。任何游戏都有它的游戏规则,包括色彩卷。普遍不高分,鲜见高分卷。必然有不高分的理由。为什么呢?我们不能去抱怨评委的不公,而是要梳理我们的教学环节。没有理解和方法,是不会运用的。不是理解着画,调色不熟悉,色调的不和谐,运用技法不到位等等。学生往往是不知怎样观察,更谈不上理解和表现,明显的表现出对色彩理论与技法的不理解和不会运用。经常听学生说,“老师,我不会画,我不会调色,我不知道怎样搭配颜色才好看。”色彩感觉大部分人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首先要让学生对颜色有亲切感,西方现代艺术之父塞尚这样称呼自己的颜色:“小白”、“小棕”、“小蓝”,大家只有和自己颜色的感情亲切了,才感觉到色彩不是那么难于控制。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画出来的色彩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作家契诃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我们应怎样把握复杂的色彩变化自然界的色彩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它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理解运用色调

在一组静物中,我们如何感受或“找到”色调呢?

色调是指在一组静物中的物体色彩所构成的总的色彩倾向。在写生训练中,有时我们注视对象,感到色调的倾向不是很明显,这时我们应当采取整体观察和归类定位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抓往一组物体的基本色调。

在对一组静物的色块面积的分布和比例构成上有了初步的感受和比较分类之后,为了明确色调的具体定位,我们应当学会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辨别其特点:从明度上来分,有亮色调(或称高调),有暗色调;从色性上来分,有冷色调、暖色调和中性色调;从色相上来分,有褐调子、紫调子、黄灰调子等。这些都是该组静物中的整体色彩的总体倾向所构成的色调。我们应在写生中牢牢地把握并记住静物的色调,并将其贯穿于写生的始终。学会了统一调性,就像学乐器调准了音。为接下来的深入塑造打下基础。

二、理解运用色彩空间

画静物的空间色彩变化不是很大,但要在画面中处理好空间关系仍需认真对待。首先我们要了解色彩的空间透视:

色彩的透视实际上就是指空间色彩,是任何造型艺术无法摆脱的透视变化规律。色彩也有透视变化规律,例如:近的暖,远的冷,近的鲜明,远的模糊等。画风景写生时,因为空间距离深远开阔,这种色彩透视变化的规律格外突出。而画静物空间小,色彩的透视变化程度也相应的减小。一切物体不仅形象特征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发生变化,而且色彩关系也随之逐渐削弱,这就是空间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如果违背规律,硬是把远处的各种物体画得色彩鲜明强烈,那么它就毫不客气地从远处跑到近处,从后边跑到前边,而失去了基本的空间透视效果,画面也由深远而化为平板。但我们的学生在不熟悉颜色的色性时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的。所以要理解一些基本的色彩空间透视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运用。

三、理解运用色彩塑造

美术高考不但考察大家驾驭色彩的能力,还考察大家形色结合的能力。形和色是紧密相连的,做到形色结合是美术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和素描功底有很大关系。除素描关系外,补色的运用在色彩塑造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对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理解起来并不难。例如:红色光照过来,物体的受光面就会罩上一层红暖色,寒色也即如此。问题在物体的背光部下又是什么色彩呢?往往初学者会在此出现很多问题,很多学生用固有色加黑、蓝、褐等色,结果画面画得又脏又燥。这说明一些人还没有掌握色彩光学反应的原理,所以,常常作画失败,影响了色彩的提高。

那么,暗部究竟应是一种什么色呢?冷暖的光学反应应是用一种补色关系来画暗部色彩的。补色是客观自然现象造成的,还是主观的人为处理的呢?

人的眼睛敏感于色彩冷暖的吸收和补充,生理造成了对色彩的冷暖明暗要求,就象人的身体对温度的要求一样,太热了想阴凉一点,太冷了想暖和一点,光线太强就想弱一点,太弱了又想强一点。而人的视觉看太暖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看点冷的,看太冷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点暖的才舒服。这是人的视觉上的正常要求,这种要求构成人的视觉上的补色现象。

自然界色彩冷暖互补现象随处可见。当早晨日出之时,红色的光线笼罩了自然界物体的所有受光面,这时各种各样的物体暗部都或多或少地呈现有绿青味。随太阳的升高,色光由红变黄,物体的暗部又由绿青味渐变成青紫味、蓝紫味等。尤其是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在夕阳橙红、橙黄的光源照射下,所有天空中的晚霞及所有物体受光面,都笼罩上橙红或橙黄色,暗部都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青绿或紫青味。这种色彩冷暖、明暗强烈的补色现象,人的肉眼能看得清清楚楚。彩照、彩色影视中的场面也科学地证明了色彩的互补现象。

四、理解运用色彩氛围的营造

色彩氛围的营造,往往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

色彩氛围的营造离不开画面的大关系,“什么是大关系?”,都说就是“整体”。“再问怎么才能画整体?”答曰“画大体块,用笔要大要整”。其实这是对的,但是画色彩决不是只通过画体块就完了的,表现色彩要同时兼顾色彩关系,关系协调用笔再细也不会花,所谓协调就是要冷暖,明暗等相统一。那么就要学会取舍颜色,在动笔之前就要想好整体色调,找颜色时把不符合主色调的颜色删剪,只画与其相协调的颜色,同时特别注意“要明确物体的固有色”即处理好共性和个性。

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画出来的色彩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作家契诃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专家们说得多好,把生活色彩联系起来,让色彩展现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激发学生对色彩表现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色彩的能力。让学生觉得画色彩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沐浴在色彩的阳光中。从中理解和运用色调,色彩空间,色彩塑造,色彩氛围等带给我们的快乐。继而快乐的高考!

上一篇: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下一篇:音乐教学中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