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角下计算机项目课程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时间:2022-10-26 06:06:32

主体间性视角下计算机项目课程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摘要:传统的主体性哲学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已现诸多问题,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之瓶颈。需要构建一种主体间性新型师生关系和支持师生深层互动的教学平台,彻底摆脱传统职业教学师生关系的主体性危机,真正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类似于计算机项目课程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践具有可行性,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

关键词:主体间性;师生关系;项目课程;网络支持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1-0055-04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由于对知识的占有优势而演化成为知识的权威,并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但传授的内容都是以教师的答案作为标准。这就促成了教师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的形象以及不可侵犯的师道尊严,并导致了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传统职业教育师生关系的特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职业教育的质量。其中由于师生之间缺少支持师生有效互动的途径或平台,使得大班制课堂教学的缺点(如无法因材施教)得到无限放大。笔者认为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点。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采取适合的培养模式,来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1]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借鉴了当前三大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思想和特点,通过选取项目来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协作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充分体现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首要能力的教学目标。[2]但结合笔者的任教学科和笔者所在地区同类学校现状调查发现,现有计算机课程的专业课教学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有三:(1)专业课基本上采用课堂讲授,与上机实践分开,带来的问题是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容易遗忘,并且由于是公用机房,计算机都安装了还原系统,学生当堂完成不了的项目也无法保存,下次课还得从头做起。(2)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上机辅导,由于时间原因,只能象征性地指导几个同学,不能顾及大部分同学,这种上课方式的效果大打折扣。(3)教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也基本上是考试、作业、实验等,不能进一步发掘学生潜在的智能。主要问题有——评价对象单一、地位被动、评价双方关系紧张对立;评价方法单一,注重试卷中的量化分数,轻过程性评价;评价功能失调,过度注重实践技能和选拔,忽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评价内容片面,注重理论和实践知识,忽视综合素养,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综上所述,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计算机教师缺少合适的工具或平台来辅助课堂教学和评价学生的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适合专业课特点的教学辅助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二、主体间性理论及其对支持平台构建的启示

在哲学领域中,主体间性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和统一性,是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的内在相关性:在语言和行动上相互平等、相互理解、相互融合、双向互动、主动对话,最终达成共识。[3]主体间性理论是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胡塞尔晚年为了突破唯我论而提出来的,其目的是要消解主体性哲学中主客体间的二元对立,是对主体性的超越和深化。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所谓教育就是人对人主体间的灵肉的交流活动。”[4]由此可见,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构建的职业教育师生关系中,师生两个主体要意识到自己与他人都是平等的交往主体,谁都不能而且也不应成为“话语的霸权者”,交往的主体之间以一种自由、平等、双向的方式,通过互动交流,形成一个动态开放的“思想场域”,在这个“公共空间”中让互动交流的主体之间的不同思想、观念和意识进行充分自由地交流与碰撞。这也是笔者之所以要开发支持师生教学互动平台的初衷所在。笔者认为,基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设计的支持平台而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应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一)平等性

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平等性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师生之间人格的平等,教师和学生都是完整意义上的生命个体,他们具有各自独立的人格,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完整意义上的个体交往,因此教师尊重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世界,将学生视为一个独立自主、自由发展的存在;其二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平等,每个学生之间只存在智能强项的不同,而没有好生与差生之分。

(二)交互性

主体间性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间交往实践活动,是职业教育教师和学生以共同的客体(课程)为中介而进行的主体双方之间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互相传递、交流的过程。“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互惠的:教师会改变学生,或被改变;反之亦然。”[5]

(三)发展性

以主体间性理论构建的职业教育师生关系,能够使交互着的主体双方保持发展的眼光,加快对已有的知识内化与重构,并构建新的生长点和突破点。这种发展性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的始终,是一个没有终结的过程。

(四)主动性

主动性是主体间有效交往的前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交往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与对方进行交往,尤为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更应主动引导、启发、激励更多的学生融入更多的主体间的交往,以便深化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来实现最终的教育教学目的。

(五)创造性

创造性的特征是探索和求新,它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遇和最高层次,是人的主体性的灵魂。在平等性和合作性的前提下,主体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创造性,最终达到共同提高。

三、网络支持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在主体间性理论的指导下的网络支持平台的设计需要做到以下五点:为了体现平等性,要求平台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账户,可以让学生方便管理自己的作品;为了更好地体现交互性,要求平台要为师生、生生之间提供便于交流反馈的通道;为了体现发展性,要求平台能够为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提供引导;为了体现主动性,要求平台能够让学生自由发表评论,自由参与到与他人的学习交流活动中去;为了体现创造性,平台需要有共享资源的功能,在学生作品中挑选具有创意的作品,让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并以开放的评价方式进行引导。

(一)基于项目教学评价支持平台功能及构成

在主体间性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上述设计目标以及项目教学的特点和实践要求,开发的网络平台的功能模块如图1、图2所示。

(二)学生用户模块功能组成及实现

学生用户模块是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计算机类项目课程的特性,要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掌握情况,在教学实践的环节上就要让学生实现从“学”到“用”的转变。学生的“用”可以体现在学生的作品的完成情况。随着时间和项目作品的积累,为学生建立个人电子成长记录袋就非常必要。在学生用户模块中,首先要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个人电子档案袋,其他相关教学评价等活动将以此为基础而展开。为此,学生用户模块的功能结构设计如图3、图4所示。

(三)教师用户模块

该模块是平台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对班级电子档案袋的管理来了解学生对该项目完成情况的达标程序,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从而改善课堂的教学设计。通过主体间的互动来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标。通过网络平台中的互动讨论区,就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反映出的难点、热点和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中的师生共享区共享资源来引导学生完成项目。由此,教师模块的功能设计如图5、图6所示。

四、支持平台在实践中的应用探索

《动态网站建设与》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面对传统教学与教学改革的挑战,大胆运用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项目取向教学法,这是形势使然。笔者对所在学校三个大专班选修《动态网站建设与》毕业设计方向的学生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教学实践过程概括如下。

(一)进行项目教学可行性研究

课题组对项目《动态网站建设与》课程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认为该课程适合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分析研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课程特点:实践强、使用广、联系多。《动态网站建设与》课程操作实践性强,课程中所用到的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等多种软件,学生在一、二年级都系统地学过,在这里主要是对这几种软件的综合使用和深化,以获取社会需求的职业能力。

2.学生兴趣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都有一种在网络上安家的冲动。与课程《动态网站建设与》相关的资料,市场上很多,图书馆、网上也可查找,资料易获,学生有兴趣。学生常接触这些领域,易与现实联系,使用价值高。因此,使用项目教学法时,学生能用心投入其过程,能较顺利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二)项目教学计划的制订

项目的教学计划主要有两点。

1.项目教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掌握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的知识,培养制订计划的工作能力;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选择、运用资料的学习能力与方法能力;自主学习、实施计划,培养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与创作能力,提高素质。

2.项目教学任务。项目教学的教学时间为一学期,共60节课。主讲教师针对《动态网站建设与》课程内容、特点,设计了9个具体项目教学任务。

(三)项目教学步骤的展开

项目教学步骤展开情况详见表1。

(四)利用平台良好的交互性实现过程控制并实施多元评价

平台力争实现这样一种评价理念,那就是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多元评价,实现教师、学生、同伴等多主体之间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方式,实现学生在基于模拟工作岗位情境下的评价,实现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上本作业一些纸质评价已远远不能满足项目教学的课程评价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支持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作品及各种学习信息,评价者(教学管理者、教师、同学、参观者)通过信息技术查阅收集到的学习信息,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能全面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网络支持平台的建立使得学习档案袋评价成为现实,实现了档案袋评价的可操作性。[6]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冷淑君.以项目为中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7).

[3]尹艳秋,叶绪江.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J].教育研究,2003(2).

[4]【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5]宁虹,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探析[J].教育研究,2002(8).

[6]仲春雷,高宋伟.在计算机项目课程中实施多元智能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2).

On Design and Practice of Supporting Platform for Project Curriculum of Compu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subjectivity

ZHONG Chun-lei

(Huai'a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uai'an 2232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fluenced by subjective philosophy has presented plenty of problems, which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refore, a new inter-subjectiv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an interactive teaching platfor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shake off the impact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risis to achieve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supporting platform for project curriculum of Computer prove to be feasible and suited for meeting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subjectivity;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project curriculum; netnork supporting platform

上一篇:教师专业发展: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下一篇:浅析旅游节事活动对当地居民感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