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

时间:2022-08-11 04:51:09

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

摘 要: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需要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保证学生充分阅读,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学生阅读实践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思考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学生主体 阅读实践 策略思考

语文课程实践性很强,学生需要实践利用课堂这个阅读感悟的主阵地,得以比较充分地阅读实践。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实践,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实践,符合新教育的理念。需要人们思考的问题相当普遍,其领域显得比较广泛。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需做实和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现拙于笔端,以抛砖引玉。

一、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需要学生有读的时空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曾要求一线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这样的要求似乎是那样不合现代之教学情形,也许人们都是这样以为的,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读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比较重视的。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声情并茂地传递相关作品的感情,学生聆听着,感悟着,阅读感悟的效果就是在学生的聆听中,在学生的思维中得以比较充分地体现。学生多聆听,能否说明学生在做比较充分地阅读实践呢?回答是不完全肯定。因为凡事都应当这样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学生所阅读的文学作品,光让学生聆听名人朗诵,却没有学生的参与朗读,学生更不利用闲暇进行自主朗读,没有学生的读,学生的相关感悟抑或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感悟体现出真实性吗?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深刻意义吗?从学生自主情形看,没有学生的读,怎可体现学生的自主?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需要学生有读的时空。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感悟中,我们应当多让一个个学生读,多由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感悟。对学生的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课余尤其就是在相关的前置性学习活动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自读。学生的自读可以是比较普通的读,但需要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多朗读,尝试诵读,学习吟读和唱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读得多了,好似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生阅读感悟能力会随之增强。

二、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需要学生有感的时空

平时的阅读教学,人们对学生的悟可以说是比较重视的,让学生对所阅读的作品产生比较深刻意义的感悟。但比较遗憾的是,学生之阅读感悟是虎头蛇尾式的。学期初,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总是在计划内写出那么多的促进学生阅读感悟的策略。新学期课堂教学伊始,尤其在第一堂课上,我们是那样尽心尽责地让学生在宽敞的感悟时空内进行自主的阅读感悟。但往往好景不长,计划总是不可能大于变化,尤其是自身的变化比较快。就是在课堂教学上已经预设得比较完美的学生自主感悟,就因多方面的原因而变化。如此的课堂教学,能保证学生进行充分阅读实践吗?应当就是完全意义上的不可能。对此,我们必须让学生感悟的时间充裕,感悟的空间宽敞。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充分阅读实践。首先,我们不能因学生暂时感悟得不到位而指手画脚,甚至全盘意义上的否定,这是极为容易挫伤学生阅读感悟的积极性的。其次,更不能图省事,以自己的感悟替代学生的阅读感悟,语文阅读应当是理想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因此,平时教学中,可由学生阅读感悟的,都留足学生自主感悟的时间和空间;无需学生合作互动探究解决的阅读感悟问题,则一律以学生个性化阅读感悟的形式由学生自己进行。譬如《沁园春・雪》是的代表作,诗人柳亚子对其给予很高的评价。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词之上片的写景和下片之论史的阅读中,比较理想地感悟出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尤其让学生能够比较自主地发现诗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代表一代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所怀有的远大抱负。

三、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需要学生有表的时空

初中阅读教学,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相关的学识水准乃至可创新的程度和创造性的能力出发,对文本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都由学生自己体味,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获取,并比较踊跃地提出看法。诸如此类的要求,学生是可以能够在阅读感悟达成的。但现实是,在平时教学中,学生似乎缺失理想的表达。形成学生缺失理想表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所表达的内容与教师所设计的表达标准有一定的距离,有时还极有可能就是完全意义上的相悖,老师在一定的层面上这样做,让学生阅读感悟,但多剥夺学生表达的权利;其次是学生往往多是茶壶的饺子,有得倒不出,心是知的肚是明的,就是不可能用合适而又恰当美妙的语言表达;再次是学生多时不表达,渐渐形成不表达的惰性,渐渐形成理屈词穷的畏惧感。诸如此类的现象让我们汗颜,语文作为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课程,怎么能这样教学?我们逐步惊醒,语文教学不能再这样了,要想达到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的目的,必须让学生有充分表达的时空予以支撑。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坚持给予学生表达的时空,给予所有学生充分表达的时空。如教学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童年的朋友》,这是一篇写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发光的小星星的作品,作者为什么将长辈说成是自己童年的朋友,而且说成是“最知心”、“最珍贵”和“终身的朋友”?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寻找到了答案,在表达时,力求让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心得,学生津津乐道。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当我们给予学生表达的时空后,学生在表达时,不仅仅是在表达,更主要的是锻炼了胆量,磨炼了意志,提高了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6.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

上一篇:创新语文教研,推动教学发展 下一篇: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怀感悟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