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学生”谁是主体

时间:2022-03-12 08:25:40

“屏幕”“学生”谁是主体

摘 要:多媒体已经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它的作用不容忽视,但也出现了一些“喧宾夺主”的倾向。那么,到底谁是课堂的“主体”?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学生主体;课堂教学

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也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在享受多媒体给教育教学带来趣味和效率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现在相当一部分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屏幕”为中心了,这与新课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经背道而驰,我们不得不思考:“屏幕”“学生”谁是主体?

因为我是年级组长,经常穿梭在各个教室之间,发现每个教室课堂上基本是这样的景观:窗帘紧拉,里面光亮处就是那块屏幕,荧光点点,随着屏幕颜色的变化,学生的脸上也映衬得五彩斑斓,一双双眼睛聚集在屏幕,一节课下来,屏幕是中心,下课了,学生揉着惺忪的眼睛走出教室。我有时候跟老师开玩笑:要是停电了,这节课咋办?老师也挺直爽地告诉我:真要停电,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网络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不言而喻,它有很多优点: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它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难以观察到的过程和现象形象化地显示出来;它能有效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等。

“屏幕”“学生”谁是主体?其实,教师都知道,可就是在实际操作中被“屏幕”这个“宾”夺了“学生”这个“主”。

现在的年轻教师课件制作的水平越来越“高”了,课件做得真可谓“精美绝伦”,课件中每一张幻灯片的出现或退出都设置了“伸缩”“飞入”“百叶窗”等动画效果,为了吸引学生,最新卡通人物、最炫的动漫场景都搬上了屏幕,连回答问题正确或错误后的“掌声”和“惋叹声”都做了“精心安排”。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大大的满足,视觉得到了大大的冲击,除了文字的单调外,其他都显得那样的动感和活跃,学生的注意力时常被课堂教学重点内容之外的信息吸引着,造成了学生注意力的难以集中和分心,下课后却很快忘记了上课的重要内容,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让“多媒体”这个宾夺了“学生”这个主,教学效果能好吗?

现在的年轻教师工作也特别“忙”,经常看到他们用大量的时间坐在电脑前制作课件,在网上收集动画、图片、声音等等媒体制作素材,却很少看到他们花大量时间去研究教材,很少看见他们去写教案,去分析教法,去进行板书设计,更很少看到他们找学生去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基本上看不到有教后反思的。教师的教学准备,更多地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而忽视了教材、教法及学生的分析和研究。本质上是让“多媒体”这个“宾”夺了“学生”这个“主”,教学效果能好吗?

现在的课堂给人有一种“无多媒体不成课”的感觉,特别是有的教师在尝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甜头后,便对此视若掌上明珠,于是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计算机来完成,对其他常规媒体不屑一顾,以多媒体课件替代了直观教具、挂图等,黑板上的板书没有了,黑板上的画图没有了,黑板上的推理演绎没有了,教师也省去了很多做教具的麻烦,省去了许多精挑细选例题习题的麻烦,很多教师的“两笔字”也根本登不上黑板这个大雅之堂了,学生就这样步步紧跟“屏幕”,师生经历以“屏幕”为中心的生命历程。“多媒体”实际上变成了“单媒体”――“屏幕”。同样是让“多媒体”这个“宾”夺了“学生”这个“主”,教学效果能好吗?

教学过程是一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其复杂和多变是很难在事先完全设计出来的,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但是根据我平时的观察,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来的课便是“流水账”。教学过程中,符合教师设计的学生答案被采用,不符合教师设计的学生解答就“置若罔闻”,教学的随机应变,变成了随“机”应变。此类现象实在与新课改要求开放性、启发式教学相违背,究其根源,实质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以“屏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同样还是让“多媒体”这个“宾”夺了“学生”这个“主”,教学效果能好吗?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时空,课堂是师生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发现的时空。因此,多媒体教学应遵循“辅助”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和多媒体设备提供的教学信息。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不能仅用多媒体设备的播放来代替;不能只强调教学容量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思维规律;不能简单地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应遵循“以学为主体”的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顺序,形成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作者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华兴中学)

上一篇:浅谈教师师德的培养 下一篇:将思想方法教学渗透在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