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探索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26 05:38:10

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探索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本文结合初中科学教学实际,在新课程理念下,就如何展开问题探索教学进行了探讨,即以问题为中心,以对问题的探索过程为主线,展开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科学 问题探索教学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探究作为课程的首要目标和内容。探究始于“问题”,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问题探索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一、概念与原则

1.关于“问题”,它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实践实践中碰到了新情景、新课题,而自己却没有现成的对策,这就构成了问题。

2.关于“问题探索教学”,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主体性原则。在教师指导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目标性原则。引导设置的问题要紧扣主题和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要有典型性和针对性,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5.启发性原则。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由易到难,有台阶,体现渐进性、层次性,保持学生对问题探索的积极性。

6.创造性原则。问题探索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相互配合、辩证统一,从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造的自信心,激发创造热情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

二、措施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课堂教学离不开质疑――析疑――释疑――答疑这样一个动态过程。因此,以问题为中心,以对问题的探索过程为主线,展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提倡课前自学,坚持学后再教,强调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课堂时间是如此宝贵,学生提出问题和展开问题探索的过程都放在课堂内进行是不现实的。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展开实质性的自学探索,达到能与同伴和老师进行实质流和探讨的层次,是更不现实的。因此进行课前自学是必要的。但学生的自学往往停留于看一遍课本,而不会对课本内容作较深入的思考。所以,布置问题性预习自学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深入思考有关问题,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这是非常必要的。

2.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来实现问题探索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1)通过情景,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问题情景来讨论问题,展开联想,提出猜想,训练学生创新所需的思维素质和创新精神。(3)在问题探索过程中渗透和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提出假设、建立新理念、给出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

3.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问题情景的讨论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后,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心理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对问题的分析进行合理猜测,作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试行方案,进行问题的解决尝试和验证,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进而培养问题探究能力的必要过程。

4.创造条件,拓展实施问题探索教学的空间

实践――理论――实践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模式。实践和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当新知识形成以后,为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实施问题探索教学,既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更符合当今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学了弹力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动手制作弹簧秤;学了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与电阻的特点之后,可以让学生去进行电表的改装、自制欧姆表等,只要对相关的教学内容作些挖掘,就能提出一些有高度针对性的问题来供学生去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激活自己的创新潜能,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总结评价,强化反思

问题解决了,是怎样解决的?教师及时进行针对性的点评,整理思维路线,总结学习方法,形成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反思自己的探究行为,梳理问题解决活动中自己的思路,画出思维流程的方框图。这样不仅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把知识的巩固、方法的运用与能力的提高有机地融合起来。

三、效果和分析

1.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问题探索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遇到困难时会提出问题并学会如何去解决它,如何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找准问题的突破口,主动探索问题解决的办法。可见,通过“问题探索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由于“问题探索教学”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是指导者、参与者。因此通过“问题探索教学”的引入,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便于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问题探索教学”可以由学生亲自提出问题、设计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案等环节进行具体操作,这样不仅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并通过亲身参与,深刻体验到科学家们为得出每一点成就所付出的艰辛与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指同一个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去思考和探求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创造性思维敢于超越传统习惯,摆脱原有的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实施问题探索教学时,学生可以捉出大胆设想,发表独特见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和培养。

四、结论

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问题探索教学,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要求,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引入有其独到的长处。“问题探索教学”和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它不把现成的知识提供给学者,而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疑、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疑点、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接受者。这种方式最能体现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实现了让学生学会探究和思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唐焕芳,梅德明.谈探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设计原理.

(作者单位:浙江慈溪市新城中学)

上一篇:ZP中学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 下一篇:否定形式的肯定句的常见形式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