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集聚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15 08:14:18

中国产业集聚问题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空间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聚已成为许多国家、区域或城市经济的显著特征,产业集聚现象大量地存在于许多地区,促进了区域竞争力提升及竞争优势的产生。本文对产业集聚理论和产业集聚效应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部分地区的产业集聚现象,提出了推进产业发展的建议以及产业集聚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产业集聚理论 产业集聚效应 政策建议 研究意义

产业集聚是20世纪以后世界工业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现象。现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产业集聚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地区重要的发展战略抉择。

一、产业集聚的理论释义

产业集聚是指大量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马歇尔开始,一直延续到波特、克鲁格曼的漫长过程,形成了大量丰富的研究成果。

马歇尔在研究早期工业的地域分布时,他注意到了具有分工性质的工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并指出所以产生集聚的原因在于为了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提供的好处。

韦伯在其区位理论中探讨了促使工业在一定地区集中的原因,并将之归结为包括交通条件和资源指向的特殊原因和因共享辅助和公共设施所带来的成本节约等一般原因,还指出集聚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克鲁格曼认为除了马歇尔所指的外部性以外,市场需求和历史偶然引起的先发优势也可能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他认为企业一般会选择定位在市场需求比较大的地方,因为较大的市场需求可以保证生产的规模经济,同时较大的市场需求也会吸引其他企业的到来,从而形成产业集聚。另外,由于历史偶然出现的产业专业化的格局一旦出现,这一格局就会由于累积循环的自我实现机制而被锁定,因而这种先发优势也成为产业集聚形成的一个原因。

波特对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主要是讨论集聚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他揭示了集聚在企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当存在集聚区域时,集聚成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二、产业集聚效应

产业集聚效应是指某一区域内由于产业集聚而为特定产业和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与其他区域相比的优势。从直观上看,产业集聚效应是大批企业不断地向产业集群聚集的结果,而作为一个由生产者、消费者、供应商、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组成的经济系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体现在诸多方面。一旦形成产业集聚,将会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零部件供货商向多个主机厂供货,可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更加集中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

第二,零部件和总装厂之间减少了由于资产专用性强而带来的合作风险。在单一供货商的情景下,可能出现由于经济学上所说的机会主义倾向而引致的“要挟”行为。第三,区域内的大量采购和销售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

第四,有利于技术、管理知识的交流和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利用。类似硅谷“酒馆谈话中的技术转移”现象,在产业集聚区也普遍存在。一家企业采用了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其他企业易于就近模仿。第五,有利于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的发展。产业集聚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性,使这些服务业或配套设施具备了经济上的合理性。当地形成产业集聚后,政府部门也积累了许多专业性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三、我国目前的产业集聚现象以及政策建议

第一,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产业集群开始在我国兴起并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浙江和广东等沿海地区,发展势头迅猛,并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就同类产品而言,采取产业集聚方式的那些地方的竞争力,显著地强于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的地方,而且出现了其他地区的企业向产业集聚地区转移的势头。

第二,中国总体上仍处在经济的较快增长时期,相当多的产业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这种增长机会是否属于某个特定区域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较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这些区域是否具备相关产业集聚的条件,集聚的进程是否开始,已经达到了何种水平等。对此,不少地方和企业目前还缺少足够的认识。一些地区在规划产业发展时,往往提出“大而全”的计划,在一个不大的区域范围,要三次产业均衡发展,要发展一系列热门产业,如汽车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而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样样齐全。这种状况表明对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规律性缺少基本认识,特别是缺少产业集聚的概念。

第三,老工业基地振兴要与产业集聚结合起来探寻新思路。老工业基地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企业内部大而全、小而全,企业之间条块分割,形式上看一个区域内集中着大批企业,但专业化分工程度很低。这种形态只能说是一种企业集中区,与上面述及的产业集聚有着实质性区别。多年来,我们一直试图通过发展装备工业来振兴老工业基地。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制造业的发展,装备工业有很大可能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但这种机遇不一定属于老工业基地,如果老工业基地不能通过企业改革、市场发育等形成新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实现由传统工业区向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产业集聚的转变,将会与这一机遇失之交臂。

四、产业集聚研究的重要意义

世界产业组织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相似或相关的产业在相同的区位集聚,并变得日益相互依赖。产业集聚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集聚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正导致要素、资源和分工在不同层次上迅速地变化着,并日益集聚于有个性的地区。基于人的相互联系,产业间、组织间以及产业与组织间的合作与互动是创新的主要因素,具有较强外部性或溢出效应的企业或生产区位的选择往往具有集中的趋势,也即形成集聚现象。

从国际大背景看,新的科技革命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使发达国家产业升级转移扩散加快,我国地区发展将面临着大的调整。从国内形势看,结构性过剩矛盾将继续存在,经济运行机制进一步市场化。目前,我国以短缺经济和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已基本完成,继续靠产业扩张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基本结束,国民经济正在向以买方市场和整体素质提高为主的新阶段过渡。与此同时,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趋势日趋加剧,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和盲目竞争问题十分严重。这客观要求我国各地区必须按国内经济形势的新要求和新变化,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必须尽快进行地区产业组织的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商务印书馆,1994.

[2]韦伯.工业区位论[M].商务印书馆,1997.

[3]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中信出版社,2001.

[4]刘世锦.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25).

[5]沈玉芳,张超,加入WTO后我国地区产业调控机制和模式的转型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2,(1)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上一篇:国家制度与国民品格的关系 下一篇:我国医院企业化趋势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