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探索

时间:2022-10-26 02:59:57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探索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领域永恒的主题。传统的教育途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来适应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 爱国主义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85-02

爱国主义是民族文化中一直保留的优秀传统,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校的大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外,高尚的爱国情操也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思维灵活,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他们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不可否认,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受西方文化思想的渗透和攻击,一些院校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集体主义观念弱化; 诚实守信意识淡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网络成癔综合症严重。研究探讨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特点和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爱同主义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真正牢固地树立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必须从时代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发,强调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并在教育手段上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据有关文献显示,有29.1%的同学认为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德育基地”得到爱国主义教育;26.3%的同学认为“社会”中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31.1%的同学认为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从互联网和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中获得;而有13.5%的同学认为从“其他”途径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者应通过多渠道、系统立体的教育途径,扎扎实实地开展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力争做出实际成效。

1 通过课堂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爱国主义丰富科学的内涵,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就应该把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爱国理论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教学和教育中,正如我们现在努力让十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大学生真正理解、相信、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爱国主义理论,并以此武装头脑,指导行为,即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向大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阵地。除了最基本的“两课”教育外,还可以结合学生自己所学的专业,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维度,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民族气节方面为后人做出了榜样。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文学佳作时,学生容易被这些作品感染,讲授的老师对作品中的爱国主义因子深层次挖掘,不难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旅游相关专业的学生,专业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时也可以融入爱国主义内容。就是对自己祖国的自然风貌以及自然资源的热爱,即爱祖国的自然存在物。这是爱国主义最基本、最基础的要求。历史专业学生通过对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及民族气节和忧患意识。

2 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环境进行爱国主义熏陶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2.1注意营造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

学习场所悬挂的名人格言和肖像以及校园公共场所内应当广布如国歌、国旗等国家象征物和重要人物塑像,不仅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心旷神怡,而且还会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崇尚高尚的情怀,产生向上的热情,使学生德育品质得以升华。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营造爱国主义氛围,要使与爱国相关的大量知识、材料、图像,体现在校园的各种宣传媒介中,从而形成浓郁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2.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的生理迅速成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自我审视与自我塑造能力增强。学生在个体思维活动中,已经不局限于大多来自师长的“经验型”归纳,而更喜欢通过亲身实践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他们不喜欢说教,他们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能够做出一定的判断和选择,而且能够按照一定目标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锻炼自己、丰富自己、塑造自己的现象,并努力向全面的方向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断扩大,丰富而复杂的情感需要随之产生,并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得到满足和充实。因此,作为教育者,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理性地加以把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才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活动可以时显性的,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为契机,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去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时代精神。活动也可以是隐性的,通过举办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讲座、演讲赛、歌咏比赛、知识竞赛、文娱表演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

3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节假日期间安排学生去缅怀先烈,在教育基地里,给学生讲解名人们的光荣事迹观看图片,在身临其境中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暑期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公共服务,学校提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从中体会工作的艰辛,通过锻炼学生会更多的替他人和社会着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精神和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有很好帮助。

4 通过网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这个高科技的产物既是人们非常熟悉,又是人们学习和收集信息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高校来讲,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针对网络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爱国主义教育进网络”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4.1主题网站建设

学校应该努力建设自己的主题网站,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武装师生头脑,把握好舆论方向,深入挖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促进主题网站维护工作,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全球性的国际观念。

4.2加强论坛管理

校园论坛是高校全体师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对某项热点问题展开激烈讨论的网络区域。学校必须贯彻落实“绿色论坛”理念,倡导用户使用文明用语,抵制不良信息。从而形成和谐的校园论坛环境,广泛分享有价值的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辅助支持。

4.3充分利用博客圈、微信群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博客功能,通过建立博客圈拓展高校德育工作途径,帮助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知,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讨论,保证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始终与整个目标系统密切相关,以渗透式教学的形式真正在实践环节中将创新理念充分运用,使之更好地指导行动,促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5 进行心理指导,疏导心理问题

在拓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过程中必须为学生配备专业的心理指导教师,重视学生在使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形成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时对学生的困惑给予正确解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从最专业的角度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勇于承担责任,乐观面对世界。辅导员及时发现学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总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爱国主义的内涵更加丰富,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爱国主义的教育途径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大学生应该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任务,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为国家、民族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廖运华.关于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问题的探讨[J].衡阳医学院学报,2000,(4).

[2]许婕.关于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状况的调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9).

作者简介:张善霞(1974-),河南新乡人,讲师。

上一篇:同课异构 9期 下一篇:小学生阅读理解影响因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