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与直观性

时间:2022-10-26 02:18:21

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与直观性

摘要:通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对不同年级的数学知识有所串联,体会到数学的生活性与直观性,在教学中,首先带领学生建立起生活中的数学意识,慢慢感悟到生活中的数学,再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转化,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一解决;并且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教学,也在学生的自主参与与动手操作中,将答案一一呈现,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与直观性。

关键词:数学;生活性;直观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280-01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一些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的接受者”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真正含义只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表面,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习方式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的数学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科学的学习方式在观察比较、大胆猜测、实验推理、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中逐步形成。我校是偏远的农村小学,针对特殊的教学环境,因此课堂教学时我随时利用身边的资源,或者自身创造一些教学情境,来完成每一堂的教学任务,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积累了点滴经验和大家共勉:

1.生活中的数学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长度单位;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要进行计算。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面对生活实际问题时,学生能主动地寻找其背景,并探求其应用价值。使他们真正明白生活中的吃、穿、用、行都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且由此兴趣盎然。

2.生活中的数学感悟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实践中,让小朋友们在学习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课堂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的。例如在用乘法分配律讲解应用题教学时,我在课堂上和几名同学分别做“相遇”的演示,这个师生互动的场面首先就引起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发现:不论与哪位同学对面行走,快走或者慢行,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果——“相遇”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强调了“相向”、“相遇”,然后感知相遇后两人之间原来的距离就是两人各走的距离之和,无形之中就把“相向”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感悟了。

课前预习的数学感悟。例如在讲解积的近似值时,我首先是将这部分要讲解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回家去预习、发现,在买东西时课本上例题为什么将计算结果保留了两位小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发现问题并能和家长交流,这样经过家校沟通、实践体验,让学生经过感悟学习,培养了学习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3.生活中的数学发现

数学思想到处存在于生活现实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如估算是生活中最常用的,上学用的本子、自己要买文具,知道单价和数量,可以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总价;妈妈买菜,知道带的钱和单价,估算买多少菜等等。捕捉“生活现象”,挖掘生活资源,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模拟生活创设情境。又如,我在讲解“角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观察我的胳膊,利用胳膊肘的活动讲解各种角的特点,并且也展示了活动角的概念与认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的产生,并且他们也利用起了自己的“活动角”来理解各种角了,当堂知识掌握得很好。

4.生活中的数学转化

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我随时利用了身边的资源,拿起班级的水桶来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水桶的表面积应该怎样求?分组让学生讨论。这种活动与学生自身生活相结合,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的讨论和计算中,自然将实际问题转化数学问题 ,将数学纳入生活,又将生活再现于课堂。

5.学具中的直观数学

数学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的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在讲分数的意义时,分数意义的认识图卡能让学生直观的总结出“平均分”的概念,并且运用了没有平均分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比对,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6.动手操作中的直观数学

动手操作能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割补长方形模具,或运用学具,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直观上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动手操作、探索创新的能力,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题我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参与下有所发展、有所收益,也培养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进步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下一篇:小学低段写字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