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比较分析

时间:2022-10-26 10:45:07

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比较分析

提要根据凯恩斯理论,边际消费倾向应该呈现出递减的规律,然而该理论只是从分析人类心理规律的角度提出的,并没有从实证的角度加以说明。本文从边际消费倾向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国城镇及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时间变化趋势发现:二者呈现不同的变化,城市边际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逐步下降的,而农村则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尽管如此,本文仍然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基本成立的。

一、引言

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的很多著名论断都和这一概念相关。因而,要深入理解凯恩斯理论对这一概念的准确把握是十分必要的。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这是因为人们的收入来源中至少要有一部分来保证他的生活需要,当收入极其低下时,其中大部分用于保证正常生活需要。随着收入的增加,剩余部分的收入就会满足人们的其他需要,包括各种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但随着收入的继续增加,人们的各种欲望得到满足,单位收入的增加引起的消费增加就会逐渐减少。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论可知,高收入人群比低收入人群具有更低的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提出以后,很多文献试图对该规律进行实证验证,有些得出一致的结论,有些则认为该规律与实际情况不符。从空间维度看,高收入地区应该比低收入地区有更低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而从时间维度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及精神文化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边际消费倾向随时间变化是否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农村和城镇对于这种趋势表现如何?差异何在?这是本文关心的问题和核心所在。

二、研究方法设计

一种测算边际消费倾向的方法是利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秦顺桥、郭永祥曾使用这种模型对江西省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做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边际消费递减规律的存在。该模型的基本建模思想是,消费者首先用其收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这部分消费与消费者收入无关,是基于环境的外生变量。满足了基本需要之后,剩余的收入再在消费和储蓄之间选择一个分配比例,通过测算这个比例就可以估计出边际消费倾向。

设Pi为第i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Vi为其消费量,Ri为基本消费量,βi为其边际消费倾向。那么该模型的表达公式为:Vi=PiRi+βi(Y-∑PiRi),其中0≤βi≤1,令αi=PiRi-βi∑PiRi,得:Vi=αi+βiY。对于变量Y,既可以取自横截面数据,也可以取自时间序列数据。为计算各年的边际消费倾向,可以取横截面数据,即找出各收入阶层数据进行回归。但是,边际消费倾向本身反映的是人们的心理规律:消费增量的变化量会随收入水平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规律,而不同收入层的消费者可能会因为生存环境、生活习俗等不同本身就存在着消费习惯上的差异,如果只选择某一地区这种差异可能并不明显,但如果我们使用全国数据不加分析,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并不能很好的说明这是一个普遍的消费者心理规律,而只能说明我国地区间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因为我国地区差异比较大,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变体,首先用时间序列数据来产生边际消费倾向,而后再用边际消费倾向的时间序列来分析其变化趋势,即数据滚动方法,具体研究方法设计如下:

1、数据处理。本文使用EViews软件帮助分析和处理,采用的是中经数据网提供的统计数据,涵盖了1980年到2004年共25年的数据,使用了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基于上述问题和数据本身波动性的考虑,我们将这25年分时段分别进行研究:(1)取前7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出该时间段的边际消费倾向;(2)向后推3年,再估计出这一时间段的边际消费倾向。依此类推,共可以得到7组数据。相应地,我们可估计出7个边际消费倾向的估计值。这种处理方法实际上是一个平滑的过程,这种方法有几个好处,既能够观察出所研究变量的变化趋势,又能减少数据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能为我们尽可能创造出为分析时间序列而需要的尽量多的样本数。

2、模型设计。根据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Vi=αi+βiY,可以对每类商品i进行边际消费倾向的估计。但本文关心的是支出总水平(V)和收入水平(Y)之间的关系,于是对上式进行加总,得到V=A+BY。其中,A=∑αi,B=∑βi。将7组数据分别据上式进行OLS估计,得到B1,B2,直到B7。对B,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和相关检验。

三、实证结果(表1)

1、第六组的回归结果(以*标出)因为出现了严重的异方差,改用对数回归。

2、农村边际消费倾向时间序列中的第二个数据,出现了大于1的情况,而第六个数据较低,是因为1997~1999年间尽管收入是增加的,然而支出却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这是收入不能解释的,结果导致了回归结果偏低的情况。

3、括号中是各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的值。

4、对于截距项不显著的方程,去掉该项重新估计。

图1 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差异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第6个值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偏低,不具代表性),而城市边际消费倾向则是基本平稳,微有下降的。

根据Vi=PiRi+βi(Y-∑PiRi),可以得到:βi=(Vi-PiRi)/(Y-∑PiRi),则β=(V-∑PiRi)/(Y-∑PiRi),如果以1980年数据作为基准值∑PiRi,得到图2:

图2 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差异

从图2中我们同样观察到农村边际消费倾向先上升后下降的情况,而城市边际消费倾向则是逐渐下降的。城市边际消费倾向在两图中呈现的结果稍有不同,是因为第一种方法实际上是采用了平滑的方法,因而淡化了这种趋势。而农村边际消费倾向则是一致的,都发现了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作为一大心理学规律是基本存在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凯恩斯理论缺乏经验支持的缺陷。无论是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我们都发现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现象,尤其以城市边际消费倾向更为明显,而对于农村边际消费倾向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我们有一种较为直观的解释:当基本消费水平较低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伴随着递增的效用水平的增加;当基本消费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随收入的继续增加,消费增加而带来的效用增加递减,因此消费的增加量就会减少。因而这是和边际效用理论相关联的。边际效用递减论认为,随着人们消费的增加,相应效用增加的水平是递减的;然而最初的消费增加带来的效用增加却未必是减少的。与之对应的城市边际消费倾向因总体消费水平较高,没有发现明显的先升后降的情况。要验证这种分析,就要界定并确定基本消费水平,这些则有待进一步分析。另外,因为我国相关的数据序列太短,上述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够完善,对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实证分析也有待新的方法的发展。

上一篇:我国技术进步缓慢原因分析 下一篇:对日蔬菜贸易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