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实现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时间:2022-10-26 10:41:56

自主探究,实现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提出要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接收与机械运用,要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思想与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实现有效教学。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要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首先就要重视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一)故事导入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数学家的生动故事,以及发现真理过程中的一些小插曲,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这样自然就可以将学生对故事的关注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

(二)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与动态性,将其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改变枯燥而机械的知识讲述,而是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之中,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够使学生从中获取大量感性认知,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

(三)问题导入

初中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学生的旧知与新知之间制造认知冲突,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将好奇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的探究活动。

二、精心设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所展开的主动探究,问题本身是否具有价值,关系着探究活动的成败。为此教师要精心设问,提出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一)层次性

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基础与认知水平,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如果提出一样的问题,会造成优生觉得简单,没有必要探究,而对于差生来说又过于复杂,无法完成探究,无法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探究。因此,教师要设计层次性问题,体现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贴近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得到基于自身的长足发展。

(二)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并没有限定于标准答案,而是有着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实现对各种知识的再加工与再整合,进而探索出不同的解法,从一道题延伸出去设计出多道题目。这样的探究更能体现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个性化教学,发挥学生的特长,展现学生的个性,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的探究自然是高效的。

(三)目的性

问题要直指特定的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目的性,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为此,教师不要盲目发问,随机发问,而是要在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处巧妙设问,使得学生通过探究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对重难点知识的深刻理解。

三、独立思考,延伸学生探究空间

学生有了兴趣,教师提出了问题,并不等于探究的成功。有效的探究活动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思考与思维的基础之上。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而宽松的教学氛围,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探究,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与选择权。同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思维受阻、理解错误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如可以启发性问题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深度,并鼓励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师生角色进行准确定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听之任之,不管不问,而是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来展开互动探究,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成为探究的主人,完成探究。

四、质疑问难,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学生展开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局限于让学生来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的探究过程成为不断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与解决新问题的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想,而是要鼓励学生具有强烈的质疑精神与批判意识,敢于挑战教材与教师的权威,勇于质疑问难,能够发表不同见解,探索不同解法,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正面迁移。当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时,有价值的要给予表扬与鼓励,没有价值的哪怕是错误的,也不要武断地否定,直接指责学生,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对学生勇敢质疑与发表的积极性给予肯定,然后再以引导为主,可以通过追问、补问等引导学生再次展开思考,进而通过思考认识到观点的错误所在,提出有价值的观点。这样才能在学生之间进行不同观点与思维的碰撞,才能闪现智慧的火花。

(责编 赵建荣)

上一篇:积极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下一篇:期待,让学习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