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文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时间:2022-10-26 09:36:20

培养语文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从教近多年来,几种课堂体验给了我颇多的思考:一种是单方说教,沉闷冷漠型课堂。这种课堂,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唾沫四溅,学生则无回音,无反馈,一个个保持沉默,目光呆滞,“连间或一转”都没有,甚至有的学生干脆闭上眼睛。第二种是自由开放型课堂。和前一课堂相比,好像学生有了活动,但是仔细瞧来,他们都沉浸在个人的小天堂中,趁机吵闹、嬉笑、各行其事、收放无度。还有一种是探究讨论型课堂。这种课堂上学生或冥思苦想,或举手询问,或查阅资料,或争论不休请求裁判。凝神静思不绝于目,讨论之声不绝于耳,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三种课堂就效果来看不言而喻,好的课堂效果在于教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见提高学生语文课堂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古今中外无数成功人士的经历无不告诉我们兴趣使个人潜在的智商得到无穷的拓展,牛顿、爱因斯坦、瓦特、陈景润……都在其列。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语文是一门自始至终贯穿百科的科目,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意义更加深远。多年来传统的应试教育让语文的教育走入了误区:多数的学生认为语文无非就是记记生字,背背解释,讲谈一些脱离生活实际的课文,写些厌倦之极的文章,枯燥乏味之极,毫无兴趣。挽救博大精深、光明灿烂的厚重的中华文化成了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语文兴趣,提高课堂效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第一、重树语文观,让学生亲近语文课

教学中我们利用教材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懂得学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高分,还是自己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语文知识它涵盖了生活、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公德、人文、风度、礼仪、亲情、素质、才智、财富、仁爱等等内容。生活是语文教材的活水,热爱生活就应该热爱语文。语文课上,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中让学生陶醉在大自然的春意之中;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体会生命的强大;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感受赤子之心。学生从语文走进了生活,从而热爱语文。为了让学生从生活走进语文,我每周开办《生活信息专栏》,让学生们讲讲身边的新鲜事、有趣事。双休日是学生亲近生活的大好时光,我给学生完全的自由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美好的风物,领悟人生之真谛,传颂令人振奋之举,鄙薄可耻之行,在美与丑的分辨中健全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的才智,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世界

语文课堂还与学生的感情世界密不可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世界,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又一方法。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煽情很重要。教师如果能以精心的准备,饱满的激情,动人心弦的煽情语言,适时适量的多媒体感动学生,引领学生走进主人公的生活,用心感受,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谈感悟,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果这样学生一定会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试着去关爱百姓;一定会从“凌寒独自开”中锤炼自己迎难而上,笑对坎坷的意志;一定会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坚定自己对理想的执着信念;定会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试着去回报母爱。

高中语文课本大都是一些经典文章,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这些经典之作,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世界。《马克思墓上演说》,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的崇敬,对共产主义学说的信仰,《红楼梦》的节选文章,完全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封建社会黑暗的认识与憎恨。

最后,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应灵活多变。古板的生字注音,新词解释,课文分析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厌倦,教师何不换一种方式:每篇文章的学习不必面面俱到,可以一文确定一个或两个重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习。

一句话,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兴趣的培养还需语文教师不断摸索,不懈努力。

总之,我们在进入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时代,高中语文教学已经到非改革不可的地步。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成为改革的先锋与模范,去探索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我想,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A、语文教学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B、语文教师一定要以“导”而教,而不是去“主宰”课堂。由于新时期的形势变了,以素质教育为大背景是教育的方向。由此,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也一定要转变。首先,重要的抓好“三个原则”的教学落实,即认真、扎实地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实践。把我们的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公,一切为学生服务。这是一个根本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克服旧式、落后的“三个中心”的教育模式。新时期的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得主动,学得活动,学得愉快。其二,新时期的教学,我们的教师应该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离开了教师之“导”,则不可有真正的“学”。更应该重视教育科研,更应该重视自己的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搞好教育。其三,我们的教学不能忽略第二课堂的教学。第二课堂教学提高的时间也是很久了,但是真正认识具体实践还是党的三中全会后。现在,党的政策好了,人人思改革,人人思创新。如果,我们的第一课堂(学校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学紧密结合,那么,第一课堂(学校课堂)的学校教学就会出现创新的格局。因为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升。正如大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所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上一篇:论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下一篇:铁路供电维修方式改革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