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光普照大地

时间:2022-10-26 09:03:04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它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学校的德育是用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武装学生,将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教育。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成绩年年有,问题也时时出。成人世界令人头疼,我们暂时无能为力,但是“问题少年”的层出不穷,不能不令人担忧,同时也让人深思。

而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存在许许多多的不足。(1)有些老师言行不一,经常向学生讲要讲究卫生、保护环境,而他却站在校园里嗑瓜子时随手丢下瓜子壳;他吸完烟很习惯地把烟头扔在地板上……试问:这样的老师能让学生信任与尊敬吗?我多少次看到学生疑惑的眼神,听到学生议论老师的种种“不是”,甚是担忧。有老师或许认为那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不然,校园里面无小事,你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被孩子看得清清楚楚,都会铭记在心里。(2)社会陋习不断侵蚀,学校早就不是“世外桃源”了,这块“净”土也真的不是那么干净了。

学校教育虽然肩负重任,但对一个孩子的道德教育问题,家庭和社会也不容忽视。众所周知,环境和教育对德育起决定作用。关于教育方面的问题,我们已做了长篇大论,现在来说说环境对品德形成的影响。(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灵。而有的父母言行粗鲁,出口成“脏”,有的父母整天吵吵闹闹,有的父母酗酒、、唯利是图,有的父母虐待老人――使孩子沾染了不少恶习。(2)有的父母比老师还严格,星期天也把孩子关在屋里做难题――赶鸭子上架,是以让孩子牺牲童年为代价的。如今为什么出了那么多患上网瘾的少年?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们能不断有与大自然相触相融的机缘,享受那份应该属于他或她的童年之乐,他们还有心绪挤进那人头攒动、空气污浊的网吧,并沉溺于其中乐不思归吗?(3)大量的事实及资料表明,生活在单亲家庭或暴力家庭中的孩子,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粗俗不堪、动辄打人――这样的孩子就像一棵从小长歪了的树,怎能挺拔笔直成长为栋梁之材呢?

那么,针对以上的德育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学校、家庭、社会应该三管齐下。

一、学校应当培养一批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师

因为教师是具有示范作用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稳定的情绪、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尤其要具备十分的爱心――真诚的教育爱。正如一位大教育家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啊,肩膀上的轻拍、头上的抚摩、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温柔的眼神……都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孩子受到如临春风、如沐春雨般的教育,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见解或思想,以努力改变自己。教师还要以“德”育人,让自己“德”的光环照耀孩子、吸引孩子,使孩子愿意自觉地追寻你。教师要以“情”育人。人常说,教师是文人,文人就应该文雅和顺,以涓涓细流般的话语去滋润孩子的心田,打动他们、感化他们。

二、父母与子女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能促进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

聪明的父母不只是关心孩子的分数,而更注重孩子人格的全面性发展。父母要做好表率,言传身教。比如,孝敬老人、关爱孩子,与邻里和睦相处,爱别人,爱社会――从自己做起。无论怎样,只能对孩子关爱不能溺爱,在什么事情上都不能作原则上的让步,但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在节假日,父母要抽空带孩子游山玩水,让孩子在大自然中陶冶心灵。

三、好的社会环境能促进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

如,整齐的街道、优美的居住小区、举止文明的小区人、和善友好的左邻右舍等等,都会给人以春风雨露般的舒适感及美的享受,使人的身心受到益处。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有“德”,都讲公德,那我们的下一代将会出现更多的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五岁小女孩儿――她用小小的嫩嫩的手摘刺槐上的刺,为的是不让蝴蝶被扎伤,也将会出现更多这样的孩子:他主动拾起地上的一片纸,他毫不犹豫地为同桌拾起掉落在地上的书,他主动去擦黑板、倒垃圾,他主动……如果德育之光真的照亮孩子的心,那世界将充满神奇、令人向往。

综上所述,如果每个教师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每位家长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每个社会公民都能严于律己、遵纪守法,那这个稳固的德育三角框架必然不倒,那德育之风将会劲吹,德育之花也会开遍世界。

上一篇:我和学生一起赏析《看》 下一篇:浅谈三点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