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思考

时间:2022-10-26 08:50:06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思考

摘要:美国开始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金融风暴。这场危机自爆发之日起,就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认清当前形势,如何积极应对,成为能否顺利、平稳地度过危机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 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危机的产生必然会使中国经济受到巨大影响。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应该采取积极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确保经济顺利、平稳地度过危机时期。

一、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金融业的冲击

我国尚未开放资本市场,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而且中国持有的美国房屋抵押贷款证券的数量有限,由此决定了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是有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的股票市场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大幅波动中持续走低;美国为了防止经济衰退而不断采取降息、注资、财政补贴等政策,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又加剧了全球的流动性问题。再加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投资回报率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国际热钱加快了流入我国的步伐,使我国再次成为国际资本保值的避风港,这将增加中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仍占据主要地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会造成收益下降、外汇资产缩水。

(二)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而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方面使得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开始回落,从而减少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西方国家的进口商融资困难,进一步减少了我国产品的出口。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有2.5个百分点是进出口拉动的;而2008年出口明显萎缩,1~9月份出口平均下滑4.8%。海关统计显示,2008年1-9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170亿美元,增长24%,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7.4%,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562亿美元,增长22.3%;机械及设备出口2009亿美元,增长22.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108亿美元,增长20.6%。同期,我国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大多增幅回落。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870.8亿美元,增长1.8%,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498.6亿美元,增长21.3%,加快7.1个百分点;鞋类出口220.8亿美元,增长15.1%,回落1.7个百分点;家具出口193.5亿美元,增长23.3%,回落3.5个百分点;塑料制品出口110.3亿美元,增长1.6%,回落8.4个百分点。

出口下降意味着我国的出口商再没有动力去革新技术,而要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近期,国际市场上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将大为增加。这可能导致我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

(三)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地产商开发楼盘,以银行借贷融资为主,自有资金较少,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按时回笼资金,使资金链条断裂,风险就会暴露。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已呈现下降态势,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大幅下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032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9%,增幅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66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3%,增幅同比下降48.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5878亿元,同比下降15.0%,增幅同比下降65.5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为13617亿元,同比下降15.5%,增幅同比下降71.4个百分点,市场销售有放缓迹象。

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冲击,还表现在打击购房者的信心。尽管各省市纷纷出台房地产救市政策,但市场观望气氛浓郁。在国内楼市低迷的情况下,美国投行纷纷抛售在华物业。如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出售在上海的部分住宅项目,花旗也酝酿将一处上海住宅物业出手。这都是基于美国的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才产生的连锁反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出现反转,极有可能出现较为集中的大规模境外资金抽逃,而即使是轻微程度的资金流出,都可能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形成难以度量的冲击。

(四)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从劳动就业的角度来看,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此外,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出口型的制造加工企业大量倒闭。这造成大量人员失业下岗,农民工返乡,财政税源受影响,城市化进程受阻。

(五)对经济增速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我国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尤其是工业增速明显下滑。2008年1-9月我国GDP的增长率是9.9%。10月份的GDP增长率低于9%,表明我国经济上半年增长较快,下半年增速有所下滑。就我国近几年经济增长而言,GDP增长率2003年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10.4%,2006年为11.1%,2007年为11.9%,而2008年全年GDP增长8%,相对近年来的强劲增长态势而言,经济增速下滑值得我们关注。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实施

(一)把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手点

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货币政策,以确保货币供给合理增长,从而确保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就要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灵活审慎,把握好其政策的着力点:一是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合理运用各项政策工具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供给的合理需求,指导政策性银行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及农副产品收购的资金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央投资项目提供配套贷款,从而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二是要改进货币流动性管理,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及时对暂时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三是要坚持区别对待,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助学、就业等的信贷发放,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进行信贷支持,并坚决限制对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四是要建设担保机构体系,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积极推动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对应的金融支撑;推动企业直接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确保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充分考虑货币政策实施的时滞性

货币政策存在时滞性,是绝大多数学者所普遍接受的观点。为了调整经济短期波动,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增长,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灵活调整货币政策操作。而货币政策从操作到对价格和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需要经历相当复杂的传导链条,它的效果产生要有一定的时滞性。这就要求货币政策的制定要具有前瞻性,对宏观经济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测并提前做出反应。近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变化,增强了应对多种可能冲击的前瞻性,促进了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在货币政策实施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经验。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我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中央银行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过程中,应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高度重视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资本流动的监测、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和预见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新情况,科学地制定货币政策调控的各种预案,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进行预调和微调,应对金融危机的不确定冲击,提升市场信心,努力避免和减少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三)协调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配合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进行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两大政策工具,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通过适度放松银根,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只有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协调配合,货币政策才能更好地实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取得预期效果,有赖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二者相辅相成,只有两者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最大限度地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例如,我国的4万亿投资计划,其资金来源中有相当一部分要通过发行国债来筹得。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可以使国债票面利率相应降低,降低中央政府的投资成本;各地的投资计划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来源要通过银行贷款等形式进行筹措,降息可直接降低地方政府的筹资成本。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要把握好调控的节奏和力度,还要搞好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这就要求金融、财政等部门进一步加强联系,做好政策的协调配套,通过政策的组合配套,努力做到政策效果最优化。

上一篇:如何发展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下一篇: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