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教学艺术的策略探讨

时间:2022-10-26 08:29:12

提高历史教学艺术的策略探讨

摘 要: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有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的独特教育功能。历史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教学艺术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除了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外,还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教师要考虑到历史课独特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艺术。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百家讲坛》对历史课的教学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其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演讲方式:以悬念始,以悬念终。《百家讲坛》根据演讲内容首先设置了一个总的悬念,通过节目播出前的预告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在具体讲述中又设置层层悬念,随着演讲的推移,演讲者一层一层拨开迷雾,在每讲的最后又会留一个悬念,利用悬念作为牵引,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也说过:“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着不讲完。不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管’,马上就在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问题。”在历史教学中,悬念同样可以运用于新课导入、授课过程、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使授课场景波澜起伏,给学生留下无尽的思考和品味。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

历史虽已逝去,但它以其丰富、张扬的生命力给人们以心灵的启迪。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努力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去体验,寻找情感共鸣。教师要采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象描述,再现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如,通过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影片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学内容上要选取富有个性特色的历史人物,如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天下为公思想,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伟大生死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等,都可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

三、授人以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学生全凭死记硬背,在平时的考试中成绩不高,导致他们对历史课缺乏兴趣。其重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让学生清楚历史内容分为“基本史实”和“理论分析”两部分,告诉学生“基本史实”部分只需记在心里,重点掌握灵活运用即可。理论部分是历史学习的侧重点和难点,学生要重点听、重点记、多思考。要让学生对每个章节的内容做到清清楚楚,能够总揽历史知识所处的国际国内背景、主要内容、基本线索,建构每章节的知识结构。

四、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活的历史才受学生欢迎,《百家讲坛》的演讲中对传统历史文化经典的解读,不是正襟危坐、故作高深,而是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从而引导观众去感受历史文化经典丰富的内涵。这种形式以易中天为代表,在演讲过程中他擅长综合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和非语言符号。

五、注重教学过程的艺术性引导,发挥学生的特长

教学过程的艺术性,应凸显善导的特点。善导有两层含义:(1)在指导模式上,变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指导为现代的“师生互导,生生互导”互动指导模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他们的智慧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过老师。因此,教师可与学生中的电脑高手一同制作教学课件,与有绘画天赋的学生一起制作历史手抄报,与有朗读特长的学生为历史画面配乐朗诵,与有写好的学生编写历史剧……使学生乐意参与教学,展示个性潜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欣赏,并促进个性发展。(2)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引导。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个性进行引导,对其个性中不良、消极的方面,进行疏导和转变,对其个性健康、积极的方面加以肯定,并鼓励使之完善。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作为传承历史文明的实践者,应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在学科素养、人文素养、个性发展等方面都能有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生.历史研究性学习与人文主义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陈思嘉.浅析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学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 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大班幼儿自主性游戏中解决争执的指导策略 下一篇:浅谈微型日记教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