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06-19 06:04:41

浅议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改革与创新

摘 要:对高校武术课进行探讨,不但对高校武术教学的进一步改革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同时对个性的发展、素质的培养、强身健体都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从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改革,高校武术教学中要加强武术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武术教学中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改革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关键词:武术教学;训练;改革;创新

高校武术课的开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前大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及目的性也逐渐明显,高校对武术课的开设是改革的必然。对高校武术课进行探讨,不但对高校武术教学的进一步改革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能力能起到推动作用,对个性的发展,素质的培养、强身健体都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改革

1.高校武术内容的设置

武术内容的设置,要以解决过去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重点。要不断对未来社会所需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索,找到武术教学与社会的连接点。经分析得出,武术套路要少且精,武术运动的本质和固有的特点要保持和发扬,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将攻防格斗与健身视为武术课的重点。比如,对高校的女生开设女子防身术这样的武术课,对男生开设武术散打课,用以表现中国武术在攻防方面的内容,使高校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使其不受某一流派的束缚,让学生在课上掌握比较全面的运动规律,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高校武术俱乐部的组建

在高校建立武术俱乐部,不断完善各层次的武术比赛的形式,使大学生能在这一平台上进行表演与展示。在武术训练俱乐部的训练内容要由武术方面的专家进行确定,主要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商定。当确定了具体的内容以后,再分别通过不同的教练去轮换执行,当然,武术方面的专家也要参与具体的训练课。教练员对学生进行分组轮换实施教学,由此一来,学生在全面的主体思想方面有了保证,还可以集众家之长。在俱乐部进行训练的方式及内容安排都以比赛的目标为中心,训练环节的设计和比赛环节基本一致,训练情景好比是从比赛场景截取出来的,但是,他们分别具有各自的目的,将人特点与场上特定背景相结合,使学生练习与比赛相结合,把比赛时所表现出的进攻意识与战术相互糅合,进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二、高校武术教学中要加强武术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使武术教师队伍得以加强,首先,就要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及社会活动能力,不断地引导他们大力弘扬“为国家争光、无私奉献、遵章守纪、团结合作、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让他们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及责任感;其次,努力地引导武术教师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不断地加强他们科学理论的学习,对他们进行定期集中培训、外出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再次,运用多种形式,不断地提高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的技能与水平。当前各所高校基本上只有l~2名武术教师,这种条件对普及武术运动是不够的。所以,高校要不断地充实与壮大武术专业教师队伍,保证每所学校最少要有3~4名武术教师,其中散打专业的教师要有1人。另外,还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其一是在高校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武术业务培训,提高体育师资的武术理论和技术水平;其二是体育院系要对武术的普修力度进行加强,对武术普修教材进行改革,在教材中强化武术技击的特点,适当地对普修的教学时数进行增加,使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使武术的理论知识教育得以加强,不断地提高传统文化的修养。教师可以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要不断进行创新,使古今结合、中西结合,达到时代的需求。教师还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借助计算机开展辅助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演示。教师不断学习和教师间加强交流和沟通可以使知识面不断拓宽。因为要使学生选修内容达到多样化,教师就要有较宽的专业面,每位教师最少要能带两种及以上的专业课,此外,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影视媒体等方式进行学习,不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得以提高。

三、高校武术教学中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改革

高校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武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优质的服务。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提高武术教学的新手段和新方法提供了条件,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快速摄像、拍照、刻录、多媒体制作等技术手段,与武术教学全过程相结合,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进行练习的动作以影像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与规范动作进行比较时,让学生自己能够找到问题并发现问题,然后师生分析问题,再通过教师的指导,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并提高与吸引学生的习武兴趣,使武术教学手段实现多样化。教学的最高境界主要是以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学习与进步,所以,教师对要领进行详细讲解,对学生进行积极地指导。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语音语调、言谈举止、仪表风度、教学艺术及教学效果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语音、眼神、动作、服饰、表情的运用,通过自己的教学,把热情洋溢、锐意进取的精神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真正地做到“教书育入”,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蔡仲林.武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7-175.

[2]吕韶钧.武术课教学应做好的四个环节[J].中国体育教育,2002(3):45-47.

[3]蒋简评.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3).

(作者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 下一篇:关于服装设计的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