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重点高校学生体育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26 01:50:59

我国部分重点高校学生体育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北部分重点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与态度、体育活动的频度及时间、活动形式、项目的选择、体育消费以及体育动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意识较强,但是在锻炼时间和频度上存在不足;活动项目主要以球类为主,舞蹈、健身操在女生中占有一定比例;场地器材设施不足、学业重、没有时间和无人组织指导等客观原因是影响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245一03

近年来,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高校的体育部门及教育工作者们围绕高校体育教育目标、体育课程体系与结构、体育课程教材内容选择与组织形式、体育课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课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改革工作的实施,有效的推进了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然而,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生活在21世纪的大学生们,他们对体育的认识将是怎样的哪?与校园文化生活中密切相连的体育生活现状又是如何哪?本文试图通过对湖北省三所重点院校中的部分学生的体育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在校学生的体育生活现状及动态,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建议,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2201级、2002级400名学。

1.2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2001级、2002级学生中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46份,有效率86.5%,其中男生206人,女生140人。

1.2.2 文献资料法 在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和Internet上与体育相关的网站上查阅收集了相关书籍、期刊文章。

1.2.3数理统计法 对所回收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用百分比对统计数据进行一般性描述。

2 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与态度

2.1.1 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调查表明(表1):89.3%的男生和67.8%的女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态度一般、不喜欢和反感的女生分别占27.9%、2.9%和1.4%,而男生仅占9.7%、1%和0。这说明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较强,学生对体育具有较高的主观认识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意识。但仍有17.7%的学生态度模糊,有待进一步的教育和引导。对男女生的体育态度进行比较,发现女生的认同率明显低于男生。也就是说,对于体育,男生比女生态度积极。

2.1.2 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调查表明(表2):高校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意识比较强。如在“自己选择教师”、“自己选择教材内容”等方面绝大多数同学都持肯定态度。从调查也可看出,学生对体育课的课堂纪律非常重视,有74.3%的同学认为课堂纪律较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充分考虑这个问题。此外,对“在体育课中加大理论课的比重”方面,同意者仅占24.3%,而不同意者占43.6%,由此说明学生对目前高校体育理论课开设及授课方式的一种不十分认同倾向。

2.1 3 学生对体育考核的认识 统计结果表明(表3):高校大学生对以身体素质和技术评定作为体育考核的内容还是比较接受的。另外有67.6%的学生支持把学生态度和课堂考勤作为评定体育成绩的标准,说明体育考核应该变目标管理为过程管理,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健康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

2.2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

2.2.1 学生体育锻炼形式的选择情况 结果显示(表4),有58.7%的男生倾向于采用自发小群体的形式进行锻炼,而52.1%的学生则喜欢由学校组织参加体育的活动,表明男生比女生对体育更具有主动性。

2.2.2 学生体育活动的额度情况 学生体育活动的行为状况是通过体育活动的频度来反映的。频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体育锻炼的频度反映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养成程度。它仅可以比较准确的透视学校体育教育的效果。调查显示(表5),9.2%的男生和4.3%的女生每周锻炼5次以上;35%的男生和10.7%的女生每周锻炼3~4次;32.5%的男生和52.2%的女生每周锻炼1~2次。锻炼频度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与我国体育人口的比较分析,大学生属于我国体育人口的主体(大学生体育人口总数的32.4%)。但排除学生规定的体育课之外,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在3次以上的占32.4%。说明还有大多数的学生没有达到学校教育的要求,应引起重视。

2.2.3 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时间情况 结果显示(表6),49.7%的学生每次体育活动的时间60 min以上,其中62.4%的男生和30.6%的女生超过这一标准,男生的锻炼时间相对较长,性别差异较为显著。

2.2.4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调查表明(表7),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项目选择排序男生为:篮球(63.1%),足球(50%),乒乓球(38.8%),排球(33%),羽毛球(29.3%),网球(18.4%),跑步(17.4%);女生为:羽毛球(65%),排球(45%),乒乓球(40%),网球(31.5%),健身操(27.1%),篮球(25.7%),交谊舞(25%)。球类项目被优先选择,表明球类项目以其特有的趣味性、游戏性、竞争性和良好的健身价值深受大学生的青睐。男女生在项目选择上带有明显的特别特征:男生主要选择活动量较大、竞争性和对抗性较强的球类项目;而女生则主要选择身体不直接对抗、有一定健身娱乐性质的球类及健身项目。这也反映了男女生在体育需求方向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差异。

2.2.5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 动机作为行为的出发点,是决定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坚持参与体育活动的一个主要原因。调查显示(表8):男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有:强身健体(70.9%)、调节身心(54.4%)和丰富业余生活(51.9%)。而女生则是健美减肥(50.7%)、强身健体(47.9%)和丰富业余生活(42.1%)。说明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比较积极的,其体育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

2.2.6 影响学生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表9):客观条件是制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37.6%的学生认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无法满足其进行体育活动的要求。究其原因是近几年学校扩大招生规模,而体育场地设施改观不大,使体育场地器材显得较为缺乏。35.5%的学生认为学业重没有时间是影响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双向选择,人才竞争更趋激烈,其表现首先是智力、专业技术的竞争,而身体素质往往被忽视,使得很多学生反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智力、专业技术的竞争,而身体素质的锻炼则采取应付的态度马虎了事。12.1%的学生认为无人指导和组织是影响体育活动的第三大因素。

2.3学生体育消费行为

2.3.1 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从调查结果的情况来看,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的经济收入上入(生活水平)(表10)。全年体育消费的男生在150~200元的占47.1%,而女生在100~150元的占55.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男生全年体育消费约在150元,女生在100元左右,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偏低。

2.3.2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也就是说,体育消费意识决定着体育结构。调查结果表明(表11),用于购买体育器材、服装,男生占60.2%,女生占65%。说明大部分学生体育消费主要用在实物性消费方面,但是,有一部分学生购买体育服装并非为了体育运动,而是为了穿着舒适、休闲。说明实际数据还没有达到60.2%和65%。

4 结 论

1)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较强,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教材内容的选择与课程组织形式及理论课的教学应作为今后教改的重点。目标管理式的体育考核制度不适合现今的体育教学。2)男生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比女生更具有主动性,锻炼频度和时间明显高于女生。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主要以球类为主,健身操、交谊舞在女生中占有一定比例。男女生在项目选择上带着明显的性别差异。3)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是积极的,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是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价值取向。受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普遍较低,体育消费结构也比较单一。4)场地器材设施不足,学业重没有时间和无人组织指导等客观原因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表格、注解、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日两国大学生现行体质健康标准及评价方法的... 下一篇:秦巴山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