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交流开放

时间:2022-10-25 11:19:03

情感交流开放

摘 要: 新课标倡导的语文教学,鼓励课堂学习由认识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作者从课堂的教学情感、交流、开放的角度阐述了教学体会。倡导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还需构建一个充满情感、充分交流、充分开放的课堂,力求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下学得更有活力,学得更有成效,师生更有创造。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情感 交流 开放

新课标倡导的语文教学,鼓励课堂学习由认识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每位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社会,用心感知社会,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但在考试指挥棒下,仍然有一些老师片面追求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不能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髓,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沉闷,缺乏活力。究竟要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看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着眼于“情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现代语文教学专家胡东芳说:“对的教学可以看做是知识传输的教学,好的教学则可以看做是情感交流的教学,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到知识、感悟知识,让知识负载着感情的翅膀,学生才能将知识真正的内化。”于漪在《往事依依》中深情回忆了语文老师充满情感的课堂,“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又看到国文老师那充满情感的身子左右摇晃的样子和那一对注满情思的深沉的眼睛”。可见,充满情感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才是语文教师追求的课堂。如何让课堂充满情感,如何还学生充满情感的课堂。首先教师应该做情感丰富的“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会带着对生活的体验参与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不同的学生个体会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教学《番茄太阳》时,我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中描写父亲的语言文字,读出父亲很小心,他怕伤害女儿,他想让女儿通过形状更快地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是作者对这位父亲言行的细微观察和赋予了言语生命力的表达。我们能领会作者的心声,理解作者写人画物的思想与情感。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着眼于“交流”

交流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很自然地会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强化对文章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积极的人际关系。关于交流,新课标是这样表述的:“学生交流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由此可以看出,交流对于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也是深层次的。所以,课堂教学中不能没有交流,反观以往课堂,似乎只有单方面的交流,即师生之间的交流,而其他交流似乎都被老师代替了。我在教学实践中,力避这种做法,更注重学生与学生交流、师生交流、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如在教学《望月》时,在感受月亮的形象美时,我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读第二段,让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月亮的形象美,这是与文本交流;再让他们把想象的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小组学生之间交流脑海中月亮的形象;接着小组代表互相交流,扩大交流范围;最后出示月下江景图,通过抓住文本中的“安详、吐洒、千点万点、晶莹闪烁、剪影、隐隐约约、银色花边”促进对文本的感悟,强化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从而体会月亮的安详之美。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与不同对象之间进行充分而有效的交流,可以在无形之中强化对知识的吸收与融会,尤其是对于文本的理解会更深刻到位,如有些词语由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的时候,学生可以多角度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而不是死记硬背地理解生词或者成语。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更轻松,教师教起来更轻松,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开放”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教材当中处处有生活。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能将学生囿于有形课堂之内,还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空间内感悟无限社会生活。这就要求课堂着眼于“开放”,新课标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泉城》文章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分组表演来理解课文。他们有的演泉水,有的演太阳……他们通过自身的动作表现“聚、散、急、缓、断、续”这些动词,他们在表演过程中感悟到了泉水的多变特点,这正是常规阅读中学生难以体会的。不仅如此,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在互动中相互指导动作如何到位,如何更有表现力,在合作中体验到了快乐。这样设计,使原本安静的课堂开放起来,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动作虽不尽相同,但从多角度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展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开放性课堂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同时课堂的开放还可以让学生多方面感悟与实践语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学生心目中会树立大语文的学习意识,将语文实践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读生活无字之书,极大地拓展了语文学习资源。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紧跟时代脚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让课堂更富活力,更有创新,更富情感,唯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富朝气。

上一篇:构建和谐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规范语言 下一篇:弱化真假判断,培育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