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书面交际能力培养中词汇板块介入的研究

时间:2022-10-25 09:28:58

英语书面交际能力培养中词汇板块介入的研究

摘要:本文依托Nattinger和DeCarrico(2000)对词块的分类标准,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高分组和低分组议论文体书面语样本中的词汇板块使用情况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别的词块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了解词块影响书面表达地道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句子构造成分这一类型的词块对英语写作分数提高的作用最大,接着是限制性结构短语,聚合词没有起到作用,而惯用的表达形式不完全性地影响了写作分数的降低;词块形式的规范性和词块使用的语体恰当性影响书面表达的地道性。据此,笔者提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词块;结构类型;英语写作;议论文体

中图分类号:H3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2-0132-03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

词汇板块(lexical chunk)(以下简称词块)是近些年来许多语言学家及外语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领域。大量研究发现传统意义上可借助语法规则自由组合的单个词汇和不可用语法规则解释的固定短语实际上是一个完全自由到完全固定的词汇组合的连续体,在这连续体之间还存在许多同时兼有词汇和语法特征的半固定结构。文本采用“词块”这一术语,并将它定义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其共现频率高于随机频率,以预制形式储存在大脑词库的一串语言单位。词块的这种预制性在语言使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根据自己要表达的信息,从大脑词库中调出,可经过细微加工,构成符合语法的句子,而无需通过语法和词汇来临时搭建句子,这样可减轻语言产出及处理的负担,有助于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鉴于词块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二语学习者词块的使用情况开展研究至为重要。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以理论探索为主[1―5],这类研究大都描述词块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词块习得的重要性以及倡导引入词块教学。我国国内针对写作这一产出型中词块运用的研究还是为数不多,有研究证实了词块能力与写作水平正相关[6],但是就词块具体类别来看,与写作水平之间又呈现什么关系呢?不同写作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词块使用情况有何差异性呢?这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高分组和低分组议论文体书面语样本中的词汇板块使用情况的分析,试图探讨不同类别的词块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了解词块影响书面表达地道性的因素。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高、低水平学习者组内组间不同类别的词块数量有何差异?2)各类别词块的数量与写作水平有何关系?3)高、低水平学习者词块使用的哪些特点对书面表达的地道性产生影响?

二、研究方案

1.研究对象。本次实验的受试对象为长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二年级一个自然班的35名学生,包括5名女生和30名男生。

2.研究工具。本次实验工具是受试的习作,以‘My View on the Electronic Dictionary’为题。选此题是出于以下考虑:1)这样的作文属于议论文体,大部分学生都对篇章布局以及句型运用比较熟悉2)这样的题目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相关联。那么,题目及文体的熟悉度越高,本研究的效度也越高。

3.数据收集。本次写作测试要求受试在40分钟内, 当堂完成不少于120 个字的作文,其间不得查阅任何工具书。并事先告知学生本次作文成绩按一定比例与期末成绩挂钩,这样受试会认真对待此次测试,保证了本研究的信度。在取样过程中,有 5 篇作文不合格(其中2篇作文未达到规定字数,另外3篇作文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视为无效,其余30篇作文就是本次试验的样本。两位有多年评阅全国四六级作文经验的教师对样本进行评分,参照CET-4的评分标准,划分为2,5,8,11,14五个等级,受试作文的最终分数是两位评分人给出分数的平均分。评分后,样本总体平均分达到9.2,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公式得出评分者之间的信度为0.89。接着,笔者以8分为界限划出高分组(A组)作文与低分组(B组)作文。A组(≥8)包括17 名受试,被视为写作水平较高的一组;B组(

依据以上分类,将A、B两组中的这四类词块分别逐一找出并归类,统计两组各个类型词块的数量以及各组作文的总字数,将所得数据输入电脑,运用SPSS 13.0软件对两组各类词块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1.高分组与低分组英语书面语样本中各类别词块的使用数量。

图1四种类型的词块在高分组与低分组英语作文中比例分布

(1)聚合词 (2)惯用表达形式

(3)限制性结构短语 (4)句子构造成分

2.对四种类型的词块分布进行组内比较。如图1 所示,无论是A组内还是B组内,词块所占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句子构造成分〉限制性结构短语〉聚合词〉惯用表达形式。首先,这样的排列顺序一部分可以归结于各类型词块不同的可变度(degree of variability)以及非连续度(degree of discontinuity)。Nattinger and DeCarrico(2000)指出,可变度和非连续度是在词块从聚合词惯用表达形式限制性结构短语句子构造成分变化过程中而增加的。句子构造成分允许大量不同形式的短语和从句成分来填补空缺, 因此具有较强的生成性。限制性结构短语中的空缺只能由单词或短语来填充,而聚合词和惯用表达形式是固定且连续的,几乎是不可变的。再者,处于支配地位的词块一般能指示篇章的发展方向和结构层次[7]。句子构造成分为语篇提供框架,起到宏观组织语篇的作用,因此出现比例较高。此外,惯用表达形式通常用于社会交往中,因此多出现在演讲,非正式信件及其他交际性的写作中。而本次样本属于正式文体,那么这一类的词块相对其它三类就会使用较少。

3.对四种类型的词块分布进行组间比较。对同一类型的词块进行组间比较时,如图1 所示,(1)聚合词,限制性结构短语和句子构造成分在A组中所占比例超过在B组中的比例。这表明,A组受试更能意识到写作中使用这三类词块的重要性。(2)惯用表达形式在B组中的比例超过了在A组的比例。这表明B组受试的语体差异意识较弱。

此外,图1 还表明,同一类型的词块在两组中所占的比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A组与B组间比例悬殊最大的是句子构造成分,而聚合词在两组中所占比例几乎没有差距。也就是说,无论两组受试的写作水平如何,他们都能在作文中应用数量几乎均等的聚合词。其原因可能如下:(1)聚合词数量有限,形式较为固定,多数起到衔接语篇的作用。因此较容易掌握且可以准确使用,多数学生使用这一类的词块时,更有信心。(2)许多教材都强调了聚合词在语篇衔接及连贯方面起到的作用,因此一些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试图通过大量使用这一类的词块获取高分,却造成语篇假象连贯和假象衔接(pseudo-cohesion and coherence)。

4.对四种类型的词块的分布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笔者以t-检验来考察两组中同一类型词块的数量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给定显著性水平为0.05, 再将数据输入SPSS 13.0 软件中,所得数据见表1及表2。

表1四种类型词块的平均值及标准差

如表1 及表2 所示,限制性结构短语和句子构造成分这两类词块在高分组与低分组中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学生在写作中未取得高分的原因之一可归于这两类词块的数量之少。表2还显示,句子构造成分在两组中的显著性差异大于限制性结构短语,表明前者对写作分数提高的作用更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句子构造成分在搭建语篇结构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这与4.2 中对词块的组内比较的讨论相一致。

此外,如表2所示,聚合词在高分组与低分组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写作分数是不受这类词块的多寡影响的。另一方面,惯用表达形式的T值(-1.99)是由于样本作文分数与这类词块的数量成反比,且它的p值(0.057)属于边缘性显著差异,这就表明惯用表达形式的数量不完全导致学生在写作中未取得高分。然而,不同的表达形式应用在相应的文体中被视为衡量作文质量的一项标准,在正式的议论文体中使用惯用表达形式是缺乏语体意识的表现。这项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体还未完全得到学生的重视。

5.不同水平学习者词块使用与书面表达地道性的关系。

(1)词块形式的规范性与书面表达地道性的关系。笔者考察高低两组词块的使用情况时,发现低水平这一组词块的错误较多,影响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而高水平这一组的词块多数具有规范性,符合本族语表达方式。例如:

1)和2)表明较低水平的学习者将词块看成是词的简单组合,并非视为一种结构单元,那么任意拼凑单词而造成词块形式有误;而较高水平的学习者往往视词块为预制组块,整体存储在大脑中并提取,因而形式较为准确。3)虽然符合语法却不是本族语约定俗成的。这是由于水平较低的学生倾向于借助语法规则来构造句子,很少考虑到词块的地道性。4)表明较低水平的学习者往往根据母语和目的语在语义上简单的对应关系,将单词组合起来,带有母语痕迹。以上例子说明较低水平的学习者还是多依赖语法规则和单个词汇构建句子和短语,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因而表达显得不地道。而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整体储存词块并提取,书面表达更为准确。这恰恰证实了一些学者关于词块的提取机制的研究以及张建琴[8]关于学习者在不同阶段词块运用的研究结果。

(2)词块使用的语体恰当性与书面表达地道性的关系。笔者发现高低两组在句子构造成分中主动构式(active frame)和被动构式( passive frame)使用上有差异。Granger(1998)将主动构式描述为:I or we/one /you(generalized pronoun)+(model)+active verb(of saying /thinking)+that-clause,例如:I maintain/claim that…;被动构式描述为:it+(model)+passive verb(of saying/thinking)+that-clause,例如:it can be claimed/assumed that…[3]。笔者将两组中主动与被动构式进行统计与比较,见下图:

表3高低两组中主动与被动构式的使用比例

从表3 可以看出,AB两组在主动构式使用比例悬殊要大于被动构式的使用比例悬殊,这表明水平较低的这一组过度使用了主动构式。例如:A 组受试在陈述语篇目的时大都使用了如It is(well)known that, it is assumed that, it is believed/thought/said that等一些被动词块:而B 组则大量使用了与之对应的主动构式词块,如Everyone knows that, We all know that, we/you(may)think that, people can say that, I should say that, I believe/think that等一些主动构式。Nattinger &DeCarrico指出主动构式多出现在口语及非正式书面语表达中,而被动构式则是正式文体的标志性词块。那么,B组的这些词块体现口语化的特征,则使书面语表达不够地道;而A组趋向于使用符合正式文体的书面语词块,表达更为地道。这种情形恰恰符合文秋芳等人试验的结果[9],即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呈逐渐弱化的趋势。一方面说明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缺乏语体意识。

四、结 论

1.经过高低两组组内比较分析,A B两组内词块使用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句子构造成分〉限制性结构短语〉聚合词〉惯用表达形式。四种类型词块不同程度的离散性(即可变成分)以及非连续性导致不同的生成性,进而会影响它们在作文中的使用数量。其中句子构造成分这一类型的词块具有很强的句子生成性,为语篇提供框架,组织语篇内容。相比其它三类词块,句子构造成分所占分量最重;文体的不同也会影响各类型词块的使用数量。本次样本属于正式的议论文体,惯用表达形式通常用于口语或非正式文体中,因而它的数量最少。

2.高低两组组间比较分析后发现,聚合词,限制性结构短语和句子构造成分在高分组组中所占比例超过在低分组中的比例,这表明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更能意识到写作中使用这三类词块的重要性;而惯用表达形式在低分组中的比例超过了在高分组的比例,这表明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语体差异意识较弱。经过对这四种类型的词块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后得出结论:句子构造成分这一类型的词块对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作用最大,接着是限制性结构短语,聚合词多寡对写作分数没有影响。而惯用表达形式的边缘性差异则表明此类词块的数量不完全导致学生在写作中未取得高分。

3.对高低分两组词块使用与书面表达地道性的关系进行考察后发现,低水平这一组词块的错误较多,影响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而高水平这一组的词块多数具有规范性,符合本族语表达方式,因此词块形式的规范性影响书面表达的地道性;再者,低水平这一组大量使用体现口语化的特征的主动构式词块,影响了书面语表达的地道性;而高水平这一组趋向于使用符合正式文体的被动构式词块,书面语表达更为地道,因而词块使用的语体恰当性影响书面表达的地道性。

根据以上结论,笔者提出应该将词块引入中国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开展这四类词块的产出性训练,以便学生更准确地将其储存在大脑语库中,确保写作时所提取词块的规范性,提高书面表达的地道性;同时,教师应着重提高学生对于限制性结构短语和句子构造成分的敏感度,强化这两类词块的产出性训练。另外,词块练习要结合适当的语境,使学生明确其恰当的语体,这样就会减少词块的语体错位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Pawley, A. and F. H. Syder. 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 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 [A]. In J. C. Richards and R.W. Schmidt (eds):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C]. New York: Longman, 1983.

[2] Peters, A. M. Unit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3] 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Teacher Training Publications, 1993.

[4] 沈敏瑜.词汇法―― 一种新的教学路子[J].外语界,1999(3).

[5] 杨玉晨.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1999(3).

[6] 刁琳琳.英语本科生词块能力调查[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

[7] 丁言仁&戚焱. 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8] 张建琴.中国高、中、初级英语学习者词汇短语使用的对比研究[J].外语界,2004(1).

[9] 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料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

上一篇:县级台电视栏目如何定位 下一篇:“告别”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