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护理社会学论文

时间:2022-10-25 08:44:58

护理学院护理社会学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3年3~6月,我校护理学院2011级护理本科(1)、(2)班学生200名,其中,男生14名,女生186名,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31±0.52)岁。

1.2方法

1.2.1教材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朱丹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护理社会学》,教材共17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社会学基本原理、方法等;下篇针对特定人群,如青少年、精神疾病、艾滋病人及护理人员等讨论其社会问题。共20学时,每周2学时,共10次。

1.2.2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本课程的评价方式由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70%)和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30%)组成。形成性评价分四部分:考勤10%,课前分享20%,讨论20%,小论文20%。第1次上课时随机将所有学生分成10个小组,并要求以后上课时按小组坐。

(1)考勤:由学生每次上课前签到,在每次下课后收回。满分10分,缺勤一次扣1分;

(2)课前分享:从第2次课起,每次上课前给学生20min分享其查阅的有关护理社会学的内容,包括相关的新闻报道、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者评论家的观点等。可以直接口述或制作PPT汇报,同学分享结束后由教师做简短的评价,并鼓励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言的次数纳入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发言4次记小组12分,之后发言每增加一次增加1分,发言的个人在小组得分的基础上每发言一次加1分,满分20分。使用PPT或者英文分享每次计2分;

(3)讨论:讨论的主题和时间提前告知学生,教师根据学生小组讨论时的参与度、积极性、发言情况打分。满分20分;

(4)小论文: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搜索一篇有关护理社会学的文献,并描述其研究类型、研究方法,并对其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满分20分;(5)论文:课程结束前,要求学生根据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社会学问题,设计问卷或者访谈提纲,进行研究、分析,描述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撰写调研报告。满分30分。

1.2.3评价课程结束后,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满意程度,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回收率为96.67%。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8名学生进行访谈,听取学生对该评价方法的看法和意见。

2结果

2.1学生成绩(表1)其中仅1人(0.5%)考勤得9分,分享得分为满分20分的有98人(49.00%),总分70分以下1人,70~79分53人(26.50%),80~89分137人(68.50%),90分以上9人(4.50%)

2.2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满意情况(表2)82.76%的学生对《护理社会学》课程的开设及其评价方式实施的情况总体上满意,95.69%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转变为师生合作、学生合作和学生自主学习。80.2%的学生认为这种评价方式是合理的,19.8%的学生认为评价方式无所谓。

2.3学生访谈结果8名同学均对在《护理社会学》课程中实施的形成性评价持肯定意见,认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题氛围活跃;7人认为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展示自己的观点和PPT,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心;6人认为通过课堂分享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3人认为小组人数多,个人可以分享的次数有限;1人认为作业太多。

3讨论

3.1形成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护理社会学》是一门人文社科类课程,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上述结果中显示的绝大部分学生能准时到课,以及近一半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分享,可能与通过形成性评价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前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积极思考,总结并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分享和讨论的内容调整教学内容,或者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自愿将时间放在学习上,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效率,这可能也是70%以上的学生的课程得分在80分以上的重要原因。绝大部分学生非常满意这种“展示性”强的学习方式。

3.2形成性评价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素养既往的终结性评价让大部分教师以期末成绩高低来衡量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课程及相关知识的程度把握并不了解;而形成性评价让教师根据学生互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兴趣,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主动思考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的改革。为了掌控课堂节奏,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对教师的知识视野、临场应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另一方面也调动了教师教学的成就感,对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3.3注意评价内容和次数的科学性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形成性评价一定要适时适度,评价的方式、次数和内容都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护理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可能是因为在大学之前的各阶段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我国学生习惯于教师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愿发言或提问,因此为了鼓励学生能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应设计合理的评价内容和次数。例如本课程第1次讨论的主题为“风俗习惯”,教师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经历积极主动分享,让学生增强“展示”的自信心,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第2次和第3次讨论的主题以授课内容为中心,分别是“如果你是患者,你认为如何提高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你认为如何解决护理人员的社会问题”,讨论内容由浅入深,学生讨论热烈,分享积极。

3.4存在的问题本次形成性评价中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如何将学生自评和互评纳入评价手段中,以及如何让评价的各个部分构成比重合理化还需要进一度的研究和探讨。此外,班级规模大势必难以保证评价过程中人人参与,如果增加评价次数,容易造成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工作量增大而难以坚持。所以,进行大班教学的护理院校还需对评价的时间和频次进一步求证。

作者:程利李艳袁杰单位: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

上一篇:学校网络课件创新体育学论文 下一篇:社会学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