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创世神

时间:2022-10-25 05:54:22

日本动漫创世神

今日的中国动漫,尚如初开天地之时,微有轮廓,却还谈不上什么完整的产业架构、完善的运作模式。这是一个需要创世神般的领导者引领我们建立新秩序的时代。

这样的情景,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何其相似。同样的充满活力,同样的暗潮涌动,同样的缺乏秩序,同样的需要先行者。

当年的日本,正是“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和“动画之神”宫崎骏,在对的时候、对的地点站了出来,完成了开辟鸿蒙、托起朝阳的伟业。

童年・战争・一生的路

熟悉手冢治虫的读者一定不会忘记他那简洁无比的,总是出现在每一本漫画角落的个人标志――一顶帽子、一副大大的老式圆形眼镜。这副老实可爱的形象加上总是见缝插针地来跑龙套的“葫芦继”,常常令人会心一笑。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副标志性的圆眼镜,曾经给童年的手冢治虫带来多少痛苦。

1928年,手冢治虫出生在大阪府丰中市一个传统的日本家庭。由于眼睛不好,刚刚上小学,手冢治虫就戴上了眼镜,这在当时可是件稀奇事儿,孩子们都以此为怪,甚至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专门聚在校门口唱儿歌戏弄手冢。

为了摆脱这一处境,小手冢开始观察和思考。他发现,班上同学除了欺负人和被欺负的之外,还有一个第三集团,他们既不欺负人也不被欺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有一技之长!

那么,我的一技之长是什么呢?漫画!

小学四五年级时,手冢开始拼命练习画漫画。五年级时,他就曾画成一本笔记本厚的长漫画;中学时,就创作出了第一个自己的人物形象――秀大叔。他甚至与好友石原实一起刻蜡纸,印刷出版自己写画的科普读物。

一部部精彩的漫画在手冢笔下诞生,孩子们都被那些有趣的漫画吸引,天天期盼着他赶紧画出后续的故事。渐渐地,不再有人欺负手冢了,甚至那些曾经的“敌人”见到他都会非常客气地喊“手冢君”。

然而,彼时漫画不过是手冢一项引以为傲的才能,要说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意义可还谈不上。直到1945年,空袭的警报响彻大阪上空。

早在战争开始之时,中学生就都被召进军工厂劳动,手冢也不例外。空袭之时,他恰在嘹望台上放哨,躲过了直落防空壕的炸弹的袭击。当他踉跄地爬下嘹望台时,满目皆是熊熊烈焰与昔日同伴毫无生机的尸体。徒步回家的途中,但见天边彤云如血,河边尸积如山,恍惚间竟不知是活着还是死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要有战争?手冢的心灵有了异样的触动。

8月15日,天皇宣布战败投降。站在灯火阑珊的大街上,手冢突然感到“啊,活着真好。”他说:“那种体验,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那种体验支撑着我后来四十多年的漫画生涯。我的漫画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最基本的主题就是这个。”

的确,尊重生命,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这是手冢漫画永恒的主题。技与道,区别着匠人与大师。不论功力如何,此时的手冢已然有了大师的底蕴。

而同样在战争中获得启示的,还有小手冢整整13岁的宫崎骏。

宫崎骏的伯父是一个生产飞机零部件的商人,由此全家受益,不仅在战争时期生活优渥,还免去了兵役。然而,飞机零件的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逃难时对其他难民的漠视,都令宫崎骏对父母的品行产生质疑,同时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了道德上的强烈矛盾。

“当普通老百姓挣扎于战争的苦海之中时,我却衣食无忧地生活着;当我们全家坐着烧汽油的卡车逃命时,普通老百姓却只有在原地等死。这一切只是因为我父母是为战争生产杀人机器的商人。”

这样的经历和认识,无疑为他之后反对战争、歌颂劳动、亲近自然的作品主题打下了基础。

在动漫之路上,宫崎与手冢一样,都是自学成才。1958年,东映动画公司制作的日本首部长篇彩色动画《白蛇传》上映,其中善良美丽的白娘子深深触动了高三少年宫崎骏的心,自此,他开始积极学习画画,为成为一名动画家而奋斗。

那时没有专门教授动漫知识的院校,手冢和宫崎分别攻读了医学和政治经济学,这对他们动漫作品广博的选材和较为深刻的主题可谓大有裨益。

当然,对大学的学业二人都不是很上心。比如手冢就曾记录过这样的事情,“开始去医院实习了,那时候我也在陆陆续续地为报纸杂志画漫画,经常会拖到截稿日。我穿着白大褂,不能在人前画漫画,于是我就跟医院借了个休息室,晚上到休息室从里面上锁后,画漫画。第二天杂志社的编辑装作病人样走进医院大门,我装出医生问诊的模样走过去,啪地把稿子交割。”

漫画・动画・二人的交锋

漫画,是用来讲故事的。这是手冢一直以来的信念。可是,在那个受美国漫画影响深重,人物造型西化,所有画面都被拘禁在规规整整的条框里的时代,怎样才能让漫画更加好看,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呢?

最终,是电影给了他启发。从童年起,手冢的父亲就常常买回录像带放给全家看,而手冢成年后,更是坚持着每年观赏至少200部电影的习惯。于是他尝试着把电影中变焦、广角、俯视等手法引入漫画,以电影分镜头形式来安排画面,并发明了表示速度的运动轨迹线、变形拉长手法,以及类似电影配音一样的拟声词,力图为静态画面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动感与视觉压迫性。

他还为漫画人物设定了详细的身份、性格、履历,不仅为故事情节和背景的设计调度建立了标准化流程,也增添了角色的魅力与可信度。

1947年,运用了上述手法的作品《新宝岛》出版,薄薄60页的一册书竟然销售突破40万册,以致此后被无数日漫大师奉为经典,成为激励无数漫画家“决心投身动漫创作的全部理由”。

此后,《金刚》、(《失落的世界》、《森林大帝》、《铁臂阿童木》、《缎带骑士》、《火鸟》……一部部激动人心的作品以平均每年四五部的速度问世。一个全新的漫画标准正在日本悄然形成。

“漫画之神”美名初显,而手冢没有停下他的脚步。1961年,33岁的手冢治虫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翌年,他的虫制作所正式成立。

手冢对于动画的爱,大抵始于《铁扇公主》。这部1941年由万氏兄弟领衔,经过一百多人一年半努力精心制作的动画片,给了年少的手冢巨大的震撼。他的编辑、经纪人松谷孝征曾说过:“万先生是手冢先生最尊敬和佩服的人。很多人认为手冢先生受迪斯尼动画的影响比较大,实际上;他受中国动画,尤其是万先生动画的影响更早,也更深远些。”

1988年,亦即去世的前一年,手冢治虫曾特地来到中国拜访万籁鸣先生,并与万老留下了阿童木与孙悟空携手并行的画作。回到日本后,手冢治虫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动画片《我的孙悟空》的草案,并在扉页上写道:“这是我的孙悟空”,以此向万籁鸣先生致敬。

不过,在动画事业上,手冢治虫还是走上了与他所敬爱的万籁鸣先生不同的道路――“三格拍摄法”与

有限动画之路。

在1960年参与制作了东映公司的长篇动画《西游记》后,手冢深感无法适应东映动画的体制和作品风格,遂反出门墙,于1962年设立了虫制作所,随后《某街角的故事》、《人鱼》、《水滴》、《展览会的画》等一系列实验动画短片不断地从虫制作所产出。

不过,这种短不过三五分钟,长也不超过40分钟的概念性动画很难创造出什么经济价值,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手冢不得不另谋出路。

于是,1963年,日本第一部电视卡通片《铁臂阿童木》应运而生。作为一个既没钱也缺人的动画公司,虫制作所是怎么做出一部卡通连续剧的呢?法宝便是“三格拍摄法”与有限动画。

在当时的常识里,动画片的每一秒都由24帧串联而成,这24帧每两帧对应着一幅图画,也就是一秒钟使用12幅画(俗称“两格拍摄法”),这样能够使片中的运动看起来细腻真实。然而如此做法,短短的一部20多分钟的作品最少也需要使用20000张绘画,耗费的人工与资金都是不可想象的浩大。这也直接导致了当时日本动画制作艰难、风险巨大、除教育动画电影以外的影片难以生存的困境。

而手冢发现,一般情况下,人眼对于每秒钟8张左右的画面,就能够产生动态的视觉效果,这样,每三帧对应一幅画面,不仅不太影响动画片“动”的特点,还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缩短了生产周期。这个后来被广泛应用在日本电视动画中的技术就是“三格拍摄法”。

不仅如此,手冢还发现,人物在做某些常见动作时,实际上只有身体的一部分在动。比如在说话时,身体,甚至脸部都可以是静止的,只要把口型的开合变化表现出来,观众就不会感到违和。同样的原理应用下来,对节省时间和人力的作用不可小觑。这样制作出来的动画即称为“有限动画”。

而《铁臂阿童木》这部在不得已中将“三格拍摄法”和“有限动画”技术运用到极致的作品,绕过了资金与人力这困扰动画界多年的两大难题,使动画片的大量生产、连续播放成为可能,开辟了电视动画制作的新天地。

《铁臂阿童木》在富士电视台甫一播放,即创下了前所未有的高收视率,并且热潮持续四年不减,直到放映结束。

从此,每周一集,每集30分钟的TV动画在日本兴起,并随着CG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着质量。可以说,如今的日本动漫在国内外能拥有如此广阔的市场,这些TV动画功不可没。

然而,在当时,甚至可以说直到现在,这样的做法也为正统动画家所诟病。比如宫崎骏就曾对手冢做过如下评价:“虫制作所的作品我不喜欢。不仅不喜欢,而且很不以为然。……总体而言,我对手冢治虫‘开创了故事漫画的新领域,为我们今天从事的工作打下了基础’这一点还是充分评价的。……但是关于他的动画片,我认为自己多少有发言的权利和义务,手冢治虫迄今的所言和主张,全部都是错误的。”

作为日本“动画之神”,宫崎骏对日本动画地位的提升可以说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的成名作《风之谷》,是日本动漫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1984年,这部由宫崎骏执导、改编自其漫画的长篇动画电影一经上映,就引起了轰动。那样深沉的内容、美轮美奂的画面、充满奇想的情节、性格丰满的人物……它不仅深深地震撼了观众,也震撼了整个电影界。当年,在日本重要电影杂志《电影旬报》所列的十大影片排行榜上,《风之谷》名列第七,在这之前,没有任何一部动画片能够被与电影相提并论。动画片赢得了电影才能拥有的评价,这无疑大幅提升了动画片的社会地位,也拓宽了动画片的观众层和观赏年龄层,使其受到评论界和知识分子的关注。由此,动画片导演的风格也开始成为评论家品评的对象。

宫崎骏获得了巨大的声誉,翌年,在德间康快(德间书店总裁)的支持下,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了。这间工作室如其名字一般,宛如撒哈拉沙漠上吹过的热风,把一波波热浪带给了日本。1986年《天空之城》、1988年《龙猫》、1989年《魔女宅急便》……这些坚持纯手工绘制及“两格拍摄法”的全动作动画以其细腻的画质、多样的题材、唯美清新的风格获得了如潮好评,也令吉卜力工作室成为日本动画界票房的保证,不朽的传奇。

1997年《幽灵公主》公映,票房高达179亿日元,其主题曲当年单曲专辑发行38万张,并带动前作《龙猫》、《风之谷》、《侧耳倾听》、《On Your Mark》的动画录影带销量进入年度销量前6名。至此,吉卜力工作室高投入、高质量、高回报的“3Hs”风格正式形成。这不得不说是为日本精美的动画电影开辟了一条商业时代的生存之路。

不仅如此,宫崎骏的工作还对提升日本动画的海外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红猪》获得1993年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世界权威性艺术类动画电影节)的最佳长篇作品奖开始,宫崎骏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关注。此后每一部影片都有迪斯尼、福克斯等海外行业龙头买断版权,在欧美广为放映。仅《幽灵公主》就在全美100个城市的1000家影院放映。

2001年的《千与千寻》更是再创佳绩,一举获得柏林电影节最高奖金熊奖和美国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篇作品奖,站上了世界电影的最高峰。

从最追求共性的东映公司竟然诞生了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的动画大师,不得不说是一件颇有讽刺意味的事。然而,从宏观角度来讲,宫崎骏的作品又可以说是代表了全日本人民的共同精神诉求:战争是丑恶的,它为人类带来创痛,为自然带来毁灭。生命的尊严永远是最重要的。《风之谷》中被终极战争兵器“巨神兵”毁灭的可怕世界,《天空之城》中与花鸟自然和谐共处的残破机器人,《OnYour Mark》中飞翔在布满核辐射大地上的脱困天使,《幽灵公主》中为了保护山林与人类勇敢宣战的动物、最后奉献出一切让春色重回大地的山神……在一幅幅精致淡雅的画面中展示的是一种深沉的,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反战主义、反人类中心主义这些标签都不足以形容宫崎骏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

宫崎骏的动画主题,与其说是深沉,不如说是浅显,他表现的,不是什么独到的思考,而恰恰是一些犹如空气般,已然为每一个人所认同、熟知,但又常常忘记其存在的观念。从这一点上来说,官崎骏的作品才是真正体现“共性”的个性之作。

宫崎骏取得了如此成就,各方评论多如牛毛,而一向喜欢与后辈竞争,说出“这个我也能画”的豪言的手冢治虫却保持了缄默。

无论两人怎样互相评价,公正地说,没有手冢治虫就没有日本动画量的扩展,没有宫崎骏就没有日本动画质的提升,两人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日本动画走向辉煌。

商人・大师不是一个人的江湖

创立独立工作室,是手冢与宫崎二人事业真正起步的原点,他们在这里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艺术

上的成功不代表一切……

1970年,虫制作所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手冢本人也因此欠下高达30亿日元的巨债。

这是一个无比可怕的局面,因为这些债务不是典押公司资产就能够了结的。日本人都知道手冢的高产――在他长达43年的漫画家生涯中创作了超过600部、15万页的漫画作品,并参与制作了60部动画电影――所以,手冢本人就是财富,控制了手冢,就是控制了一个源源不断的金矿。然而作为整个动漫产业核心的版权一旦落入他人之手,动漫家就像被人攥住了心脏,他们的一切创作都要受债权人掌控,这对一个动漫家,尤其是手冢这样有强烈个性的大师来说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手冢甚至已经决定要“逃到台湾去”。

幸好在此时,一个报恩的人出现了。这位叫葛西健藏的婴幼儿用品大亨一听闻手冢的窘境,立即赶往东京。

这一切的缘起还要从《铁臂阿童木》说起。7年前,《铁臂阿童木》在日本热播,而葛西健藏的父亲所经营的一家铁制家具公司正濒临倒闭。葛西健藏敏锐地洞察到知名动漫形象中所蕴含的商机,亲自找到手冢,希望把阿童木的形象用于儿童桌椅,手冢痛快地答应了。结果桌椅热销,家具公司起死回生。而此后,手冢与葛西也再没有交集,谁也没想到,在这样生死存亡的时刻,竟是这个重情重义的商人赶来相助。

葛西健藏购买了虫制作所的所有版权,并在10年后全部还了回去。当他跪在二十多个债权人面前向他们致歉,并保证尽力还清债务时,手冢就在隔壁的大厦拼命地画着漫画,他说“我只会画漫画,只能凭这还钱。”

的确,画漫画才是手冢的特长,如果能更早地认识到这一点,也许虫制作所能够拥有不同的前景。葛西健藏说:“手冢之所以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产生了一个大错觉――‘我能够经营’。那么一位大作家,一边保持活跃的创作活动,还要一边经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他就像是没有上锁的金库,只要有人说‘盖一下注册印章’,他就‘啊’的一声,轻易地盖了下去;有时虽会稍微考虑一下,但也没有时间仔细看看资料。结果就成了那样。”

相形之下,官崎骏与他的吉卜力工作室就要幸福很多,因为他有德间康快与铃木敏夫。

当宫崎骏与他的老搭档高烟勋(吉卜力工作室重要导演,主要作品有《平成狸合战》、《萤火虫之墓》等)拼命伏案工作时,他们不必担心自己的身后出现亏空。在吉卜力,他们只需要专心做艺术,其他的一切都可以交给德间康快和铃木敏夫。

作为德间书店总裁,同时也是吉卜力的总裁,德间康快绝不是一个将吉卜力视作赚钱机器的商人。他很少来工作室,因为他希望工作室能够自由地发展、自由地做决定。但在需要的时候,他总是站在第一线帮忙。如当初《龙猫》与《萤火虫之墓》上映时,因后者题材过于沉重,吉卜力工作室决定将两部影片捆绑发行,这使得许多发行商不愿意接受。而此时,德间康快就奔走于各个发行商之间,拼命地为它们争取发行上映的机会。吉卜力得德问康快,幸何如之!

如果说德间康快是吉卜力坚强的后盾,铃木敏夫就是吉卜力的双手,这位前动画资讯杂志Animage主编、日本电影史上最会赚钱的金牌制作人,将工作室作品的宣传发行、工作室内部的经营管理一手包办,为一线创作人员创造出了稳定的工作环境,也让吉卜力名声远扬。

如今的日本已然形成完整的动漫产业模式。漫画在杂志发表一优秀漫画发行单行本一热门漫画(或热门游戏)改编动画一热门动画改编游戏一知名动漫形象用于周边产品制造(如玩具、日用品、饰品、cosplay道具等),创造了巨额经济收入。

动漫产业,不是一个人的江湖。英雄・迟暮・不死的创世神

熟悉手冢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绝技――左右手同时进行三幅不同故事、不同分镜头的绘画。他的一生共有15万张画稿,600多部作品,而其中像《铁臂阿童木》这样的有1000多集的作品只能算其中的一部,这一切都是由他非凡的想象力和作画力一手缔造的。但是,神话般的业绩后,是常人无法承受的疲惫。

1989年,手冢治虫因胃癌病逝,时年60岁。葛西健藏曾说:“他不是60岁就会死的人。他身体很结实,但再健壮的人,放上三张桌子,同时进行不同的工作,夜间边吃面条边赶工,连续彻夜不眠地工作,身体也会受不了。”这样的生活,手冢一过就是40多年。

宫崎骏也是如此。1997年,56岁的他忍着严重的手疾,坚持完成了《幽灵公主》的关键画作画、检查、修改等工作,而后宣布封笔,把一切交给后辈。然而,1998年,他所属意的接班人近藤喜文英年早逝,年届六十的宫崎骏忍不住又一次出山了。1999年,他重返吉卜力,为我们带来《千与千寻》。此后,他仍在不断试图退休,当然,如我们所知,这些计划依旧未能实现,因此有了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2008年《悬崖上的金鱼公主》……

据说,宫崎骏为NTV的电视塔设计了一个10米高、18米宽的大钟。他说“随着时间流逝,动漫角色会被忘记,所以我想做一些也许会被后世所喜爱的东西。”

其实,他又何必担心呢?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世事怎样变化,手冢治虫与宫崎骏这对动漫界双擘永远不会被忘记。

上一篇:“垮掉的一代”最怕的是获得承认 下一篇:马丁.斯科塞斯:我的生活方式只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