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时间:2022-10-25 05:43:06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金策略的管理方法,在表外管理方法详细阐述了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利率期权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利率风险;风险管理;协议;期权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9-0071-02

1引言

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也必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有效管理将是银行经营管理中紧迫、重要的任务之一。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表内管理方法,通过增加(或减少)资产或负债的头寸,或者改变资产或负债的内部结构(例如构造免疫资产组合),达到控制利率风险的目的;另一类则是表外管理方法,主要是为现有资产负债头寸的暂时保值以及针对个别风险较大,或难以纳入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衡量体系的某一项(类)资产或负债业务,往往是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等表外科目的安排来对其进行“套期保值”。探索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应对措施和建立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途径,为构筑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提供一些借鉴。对于提高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践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表内管理方法

2.1投资组合策略

改变利率敏感性缺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调整资产或负债中某些项目的距利率调整日的时间。如果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即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这时银行可将持有的成熟期较短的债券售出,然后购入长期债券,反之,如果缺口为负,可将长期债券调整为短期债券。当然,在每一次改变投资的决策时,决策者必须清楚这一决策将对资产和负债的匹配情况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对敏感性缺口的变化趋势的影响,使用模拟软件辅助决策是较为可行的办法。商业银行使用投资组合策略经常会面临收入损失的难题,卖出债券以后,面临再投资的风险,比如利率较高的长期债券卖出,而这时市场利率较低,再买入短期债券以后,将对下年收益产生较大影响,这样的情况银行往往会难以接受,需要寻求其他方法来解决利率风险问题。

2.2利率制定策略

定价直接影响资产负债的规模、结构以及期限,所以通过改变一家商业银行的定价水平和方式可以防范利率风险。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某些期限的存、贷款利率来改变其规模,如通过提高3年、5年期的存款利率,吸引储户多存入长期存款;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利率调整方式直接改变成熟期,如中长期贷款利率一年一定的方式,使长期贷款变成利率敏感性资产,事实上,采用浮动利率或固定利率对利率的敏感性影响很大。

通过制定新的利率策略来改变银行的利率风险存在一个主要缺陷,这就是它需要相当长的时期才能使银行的总的利率风险头寸发生显著变化。当然,为了加速利率政策变动效应,银行可以提供高于市场水平的存款利率和低于市场水平的贷款利率。另外,银行还可以放宽对新借款者的信贷标准,以利于扩大新的贷款活动。当然,采取上述措施,管理者也必须考虑由此带来的利差减少和信贷风险加大的问题。

2.3资产证券化策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资产证券化的定义是通过对“资产证券”这一金融工具的界定得出的,资产证券是这样一种证券,它主要是由一组特定的应收账款或者其他金融资产来支持保证偿付。这些金融资产的期限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循环周转的。根据资产的条款,在特定的时期内可以产生现金流和其他权利,或者资产证券也可以由其他资产来保证服务或保证按期向证券持有人分配收益。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以证券化的形式转移至资本市场,进行交易,实际上使利率风险从银行转移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实现了利率风险的规避。资产证券化的优点是不仅能够转移利率风险,还能增加资产的流动性。

2.4经纪存款策略

正如贷款的证券化使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项目能够在市场上进行买卖一样,经纪存款的出现使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负债项目同样可以在市场买卖。为了克服提高存款利率所导致的净利差收入减少和对原有存款的冲击,美国的证券公司开发出一个专门从事地区性银行定期存单买卖的全国性市场。经纪存款市场的出现,使银行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在不损及其现有存款的前提下吸收大量定期存款:在银行为吸引资金而竞相抬高存款利率的情况下,它为银行提供了又一可供选择的资金来源。过分依赖经纪存款市场,商业银行将面临流动性风险和过高的成本,因此任何一家银行都应该在它的资产负债管理政策中对经纪存款的累计金额规定一个限度。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经纪存款的作用仅仅在于促进银行存款的效力,作为利率风险管理的工具,它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成为银行长期资金来源的主要成分。

2.5借入资金策略

银行借入资金通常是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但同样可以通过借入资金改变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比如通过债券回购或发行长期债券都可以改变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

3表外管理方法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为银行使用利率衍生工具创造了条件,风险规避和套利需要也增加了衍生工具的市场需求。2004年3月1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它的实施合法化了银行利率衍生工具创新,表外衍生工具方法控制利率风险的实现将日趋现实。根据当前我国市场发展和法律许可的情况,我国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现行的利率衍生工具有: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利率期权。

3.1远期利率协议

远期利率协议是交易双方或者为规避未来利率波动风险,或者在未来利率波动上进行投机的目的而约定的协议,在协议中,名义答应将特定数额的某一币种的名义本金借与名义借款人,并固定远期利率,该协议有特定期限,在未来某个双方约定的日期(结算日)开始执行。需要强调的是,远期利率协议本身并不发生借贷行为。在结算日,双方只关注实际的利率,按照实际利率与合约利率之差,损失的一方就会支付给赢利的一方一笔现金。远期利率协议主要用于远期利率头寸保值,使银行得以锁定发生在未来某一特定时点的单一现金流的利率,使得利率风险降低。远期利率协议相当于一个利率的远期合约,在定价部分证明,协议利率与远期利率存在很大程度的相关性。与利率期货相比,远期利率协议不在交易所成交,没有固定份额标准和交割日期,比标准化的期货合约更具灵活性;但由于远期利率协议在场外交易,与期货,期权相比其信用风险比较大。

3.2利率互换

利率互换是两个公司间达成协议,约定定期交换两种名义本金相等的债券或票据的利率支付。由于交易双方本金相互抵消,现金流只是息票间差额的交换,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一家商业银行利息现金流的方向,对商业银行净利差的波动进行一定的保值。利率互换协议可用来改变一家银行对利率波动的风险敞口和取得较低的借款成本。利率互换还能调整商业银行资产或负债的持续期,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如可转换某项资产和负债。利率互换可以被视为一个固定―浮动债券组合,或者将它看成一系列的利率远期协议,这为利率互换定价提供了两种很好的方式。

3.3利率期权

利率期权赋予的是交割或接受交割的权利,而非义务,一个期权的买方可以决定到期是否按事先约定的执行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利率产品。通过期权合约实施利率风险管理,不仅可以规避利率风险,而且在利率向有利方向的波动时,也可能给期权买方带来收益,当然这是以支付一定期权费为前提的。目前在场外交易市场上使用较多的利率期权包括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和利率双限。

参考文献:

[1]黄建锋.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甘振森.汇率波动的经济风险及其管理[J].经济论坛,2004(3):21-23.

[3]刘晓星.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方法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2):11-12.

[4]杨季萍,马香香.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J].中国市场,2012(19).

上一篇:低碳经济对煤炭营销市场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责任烟草 产业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