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

时间:2022-10-25 04:29:57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

摘 要:上市公司中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交相呼应、互相影响,这对公司的资源优化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将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配套起来,共同向着合法、公正、客观、真实的方向发展,才能助推公司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本文将深入分析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对盈余管理进行的常用手段,并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盈余管理的影响,最后对治理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行为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盈余管理

一、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盈余管理内涵的理解,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国内外学者都有着自己的思考。纵观各种解释,我们不难找出相通的地方,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公司的管理者;第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自身获得更大的利益;第三,盈余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都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第四,管理者的职业判断和交易规划都是企业采取的盈余管理手段,并不是所谓的实际业务,这也是盈余管理的特别之处。

由于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市场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一个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为了使盈余管理真正成为企业服务的手段,必须要综合地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公司的现阶段利益,也要考虑到公司未来的长远利益。

二、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1.折旧政策的变更

对于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固定资产金额所占的比重相当大,使用寿命比较长。因此,管理层更加偏向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来进行公司的盈余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只有采用最先机的科研成果,不断创造和生产出新产品,才能将企业利润最大化。于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速度必须要加快,通过加速折旧从而加速资金的回收,由此可见折旧方法至关重要了。

2.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变更

利用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也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且应收账款坏账的方式比较灵活多样,但都是以控制相关费用,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这种方法会使企业发挥很大的自主空间,是一种较为隐蔽的盈余管理手段。但是,这种方法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财务状况好的企业来说,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资产激增或者激降,从而实现利润的平稳发展。但是,对于资产状况不好的企业,只是临时的帮助公司控制利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会造成管理上的错误决策,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祸害。

3.存货计价方法变更

存货作为大多数企业流动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对外销售和内部消耗两部分,两个部分加在一起共同构成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共同影响会计利润。由于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所以,存货计价方法的选取不仅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的对外公布,也影响着企业现实资产与会计账面的价值计量之间的差异,还会影响各期纳税和现金流量的分配。企业这种应用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来开展盈余管理的手段,不但可以对公司的当期利润进行管理,还可以通过控制存货成本和计价方法来合理调整资产结构。

4.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变更

在我国,按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是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上市公司经常会调整持股比例来合理预计、调节公司的期末利润以及资产总额与结构,进行盈余管理,增加公司的治理成本,扩大公司的影响力。这对上市公司来说,这种变更方法简单易行且很难被外界发现。

三、企业运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1.政治成本动机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管制,在临界界限上下徘徊。但是一旦企业的会计数据高于或者是低于临界界限时,企业就会招致政府部门严厉的管制,采取一些政策措施限制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通过政治成本动机实施盈余管理的企业大多是能源消耗类行业与重污染企业为主的企业,如石油、天然气企业,航空、电力公司等,企业为了逃避政府的政治压力及社会的舆论压力,运用会计政策将企业的盈余向后推延,将利润平均分布到后面的会计期间。

2.我国公司内部治理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们国家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所以存在着企业的经济效率低下,来自外部的投资者得不到实际利益,股票收益得不到切实保障,而且内部人员控制现象和问题非常严重。加之,我国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存在着绩效与报酬经营者通常以短期业绩为主的现象,这样很少能兼顾到长期绩效。正是我国公司内部治理和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助长了经营者利用会计政策来追求个人利益,开展不正当的盈余管理。

3.会计政策选择的可能性

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利益共享性。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很多,而这些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又有着各自独立的利益,政府为了平衡各方利益,降低执行成本,必然放宽一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各行各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实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核算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单一的会计政策已经无法满足百花齐放的各个行业了。因此,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必须要提供一定的弹性空间才能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恰当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内容。

四、盈余管理的影响

盈余管理是好还是坏,这个问题很难得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事物,我们都应该从辩证的角度去分析,在看到其坏的一面的同时,也要发现其好的一面,盈余管理也应如此。

1.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

当企业处于经营困难,出现财务危机的时候,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暂时渡过危机。当企业出现经营危机无法继续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又急需一部分投资资金时,企业经常会采用利润前推的方法。这样的方法会使企业的当期利润提高,从而促使净资产的收益率符合甚至超越配股线,企业通过举债的方式进行筹资将会变得非常简单。企业对筹到的资金如果运用得合理得当,企业就能够化险为夷,不仅能够正常地开展经营活动,还能促使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从而使企业达成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

(1)盈余管理的滥用造成了会计失真

对于会计信息来说,如果会计信息失去了可靠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报表变为数字游戏,这样的会计信息通常就失去了真实性和客观性,也将导致财务报告失去自身的可靠性。同样也使使用者被这样的会计信息严重的误导,最终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在经济上造成相应的损失。

(2)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盈余管理将破坏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期望,导致市场价值的下降。虽然,盈余管理在短期之内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好处。但是,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不利的,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即使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之后,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但是,这也有可能使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水平失望,影响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

(3)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

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对社会上的资源配置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具有很多潜在的经济后果。如果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传递不真实的盈余信息,将会误导他们的行为决策。如果投资者盲目地进行投资和生产,有可能会造成资金、人员、技术的浪费。

五、有效治理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

由以上分析可知,盈余管理存在着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虽然,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其中难免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公允性和可靠性,而且会给整个市场造成严重的危害。对于有效地治理我国上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提出以下的几个建议。

1.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企业的治理机制对其影响重大,因为只有规范、合理的治理机制和企业组织结构才能够更好地引导、控制会计系统作用的发挥。首先,从国家的角度出发,由于我国现阶段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工作中常会出现失误,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对较差,上市公司造假层出不穷。因此,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出发,要遵守法律法规,健全独立董事和内部监督制度,还要建立健全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的内部激励机制,明确经营者的奖励标准和奖励细则,并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对危害企业利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做到以激励为主,奖罚分明。

2.加强会计政策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

由于现在的中国在审计方式上还多是采取事后监督,仅仅依据账面资料进行审计很难发现问题的实质。因此,建立监督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加强外部监督,明确会计工作的具体分工,完善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利,让审计人员参与到公司经营过程中来,形成各部门之间的常态沟通和协调机制,让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到公司的重大事项中,对各项事务进行监督与控制,以尽量减少监督失控的可能性。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在影响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众多因素中,公司的治理机制对其影响重大,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健全的内部激励机制,对保障和平衡各投资方的利益及公司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公司要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减少管理者在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的随意性,充分发挥产权制度对于会计信息的规范作用。还应该建立业绩和报酬相对应的长期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同时,为了防止内部人员控制,还应发展外部董事制度,让机构投资者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中去,有效地缓解股权过于集中和流通股过于分散的现象。

4.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政策选择中盈余管理的理论模式

目前,我国的很多学者对盈余管理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对于其是否属于欺诈行为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在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管的时候,对于其是否属于欺诈行为很难进行界定,这样就会给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为了今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对盈余管理作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明确提出企业盈余管理和治理结构的关系,形成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综合治理措施,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模式,为今后解决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问题提供政策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成文.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葛家澎.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4]张文华.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J].交通财会,2010(03).

[5]冯澍篁.会计政策选择,基于盈余信息治理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1(09).

[6]宁亚平.盈余管理本质探析[J].会计研究,2005(06).

[7]孟若庆.试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动因及治理[J].现代商业,2011(05).

[8]巩鑫,王大庆.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8(03).

[9]叶建芳,周兰,李丹蒙.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9(03).

[10]张建祥.大股东控制下的配股融资与盈余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珠江控股财务困境分析 下一篇:企业会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