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时间:2022-10-25 02:56:26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232-01

低体温(36℃以下)是心脏手术后最常见的体温失调,而低体温又可导致物代谢减慢,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受抑制,术后出血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尤为突出。低体温所致的寒战可使机体耗氧量增加2~3倍,造成氧供需失衡。若体温低于35℃,心肌缺血增加3倍,体温低于34℃会引起心脏收缩与舒张机能异常。因此维持心脏病患者手术过程中体温恒定具有重要意义。

1 引起低体温的常见原因

1.1 环境因素

手术室室温过低,空调风,及体外循环手术中为配和心脏降温有意的降低环境温度均可使患者体温降低。

1.2 术前皮肤的暴露与术中脏器的暴露

由于术前皮肤消毒范围大,尤其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消毒范围需从颈部致双下肢,而且常用碘酊和酒精及其他冷消毒液,其挥发会带走机体大量的热量。心脏手术较复杂,术中患者胸腔及脏器长时间暴露于室温中,这些均可引起患者体温降低。

1.3 麻醉因素心脏手术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和全身麻醉。

物可直接扩张血管,抑制调节温度的血管收缩功能,使热量丧失。同时肌松药的使用,使肌肉产热功能丧失,进一步引起体温下降。而全麻药可使热反应阈值范围增大,最大时甚至可达34.5~39℃,在此范围内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1.4 输液输血及术中灌注

术中输入大量库存血液制品及未加温的液体,体外循环时使用冷晶体间断灌注或局部使用冰屑保持心脏低温,及术中使用未加温的生理盐水冲洗胸腔等均可导致低体温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 预防措施及护理

2.1 调节室温

患者进入手术室进行皮肤消毒前应将室温控制在24~26℃,待铺好无菌巾,手术开始时再将室温调节至22~24℃,湿度50%~60%.体外循环手术中可适当降低环境温度,配合心脏降温,降低心脏耗氧量,等到复温阶段时需及时升高环境温度,使心脏能够复跳。对于心脏不停跳的手术应维持环境温度,使患者体温保持正常。

2.2 减少术中肢体及脏器散热

手术床上加铺保温毯,调节好温度防止烫伤。暴露肢体用棉垫包裹,减少散热。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密切配合医生,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脏器的暴露。

2.3 对输入的血液制品及液体进行复温或加热

输入的库存血应复温至32~36℃,用输液加温仪对输入的液体进行加温,术中采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胸腔,以减少热量流失。

2.4 加强体温监测

近年来常用的体温监测技术有电子体温计、红外线温度传感器和液晶温度仪。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使鼻咽部、心脏、颈动脉温度、鼓膜温度、膀胱及直肠温度成为中心体温的较好代表。

需注意监测肛温时需将测量导线探头插入直肠距6cm左右。

2.5 转运及交接过程中的保暖

手术结束前1h提早通知ICU,以调节室温,加热保温毯,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注重转运过程中的保暖,可用棉被毛毯遮盖患者,以适应室内外的温差。

做好严密细致的交接班,包括术中出血、引流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

上一篇:心脏术后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及其疗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