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之人本解读

时间:2022-10-25 01:48:55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之人本解读

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关于人的需要问题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分析和研究人类全部历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深层次解读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以人为本 人的需要 马克思需要理论

一、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人本意蕴

人的需要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动因与归宿。马克思需要理论中体现的“以人为本”,要求关注现实的人的需要和发展,是以“现实的人”为“根本”,探寻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自由解放。

(一)人的需要与实践

一方面,人的需要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需要的产生和满足都要通过实践这个环节。可以说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出了需要。生产力的发展使得需要的对象、满足需要的手段得到更新,不断产生出新的需要。

另一方面,人的需要构成了其从事实践的内在动因和目的。马克思说过:“我们对历史最初的一瞥,便使我们深信人类的行为都发生于他们的需要、他们的热情、他们的兴趣、他们的个性和才能;当然,这类的需要、热情和兴趣,便是一切行动的惟一的源泉——在这种活动的场面上主要有力的因素。”可见,人的需要是从事生产实践的前提,人的实践也是由需要引起的。

(二)人的需要与社会发展

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从人的需要的角度对社会发展做出了科学阐释,并且马克思正确评价了人的需要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可见,正是人类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全部内容,进而推动了人类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二、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人本维度

(一) 自然维度

自然维度的需要,是人们通过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马克思强调,“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人的生存和发展也依赖于自然。

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维度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类的生存依赖自然,同样,人类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自然。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法则,不能肆意妄为。人们只有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自然,增强认识自然的能力,才能合理利用自然规律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类才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二) 个体维度

个体维度的需要主要是生存和发展,其核心主要是能够满足人的自身需要。所谓生存需要,是能够满足有机体生命存在的必要需求,简单的说就是能够满足人们吃、穿、住、用、行的需求。所谓发展需要,就是在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所追求的能够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的需求。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的个体维度,是通过探析个体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生存需要是人的生命得以维持,人类历史得以存续的最基本的需要。“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随着人类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存资料被创造出来,人们不再如原始社会那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人类文明不断提升,有了更为丰富的生存需求。正如马克思描绘的那样,“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由于人不仅是独立的个体,最重要的还是社会人,因而,人必然会追逐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恩格斯将发展需要定义为“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的需要。只有通过生产实践,人的能力才能得以发挥,人的发展需要才能被满足。并且,人的发展需要的实现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步得到满足的,并非一蹴而就。

(三) 社会维度

社会维度是要研究人的需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其核心是发展。只有进行生产实践,人们才能获得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生产实践并非单个人的生产实践,而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结成了人与人间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能将人的需要迅速转化为生产实践的生产关系,即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可见,衡量某种生产关系,可以看它是否有效地将人的需要转化为生产实践。

由于人的需要是无限发展的,人们不断探寻能够满足自身无限发展的生产关系,变革桎梏的上层建筑,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马克思说过:“资本主义关系本身的出现,必须以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生产形式为前提。在过去的生产方式中,必然发展起那些超出旧生产关系并迫使旧生产关系转化为资本关系的交往手段、生产资料和需要。由此可见,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中所产生的需要,是生产关系产生和变革最为重要的原因,而人类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变革均源于人的需要的产生与发展。正是由于人们不断解决生产关系与自身需要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才在不断变革中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宋佳,女,江苏无锡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管理。

上一篇:论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 下一篇:高职餐饮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