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经济学人性假定

时间:2022-10-25 12:02:43

“合作”经济学人性假定

从人类站立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开始,合作行为就一直伴随着我们走到今天。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如此的紧密,以至于每个人都不能脱离与他人的合作而存在。经济中人类的合作行为随处可见,比如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习惯性地完成一些简单的交易,而不会有些许的怀疑是不是法律或契约不能阻止人们经常性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在某些交易中,人们可能更容易产生合作。比如,人们可能更相信从大型超市中购买商品的质量,而不是在街头小店。试验证明,人类对合作有一种自然的偏好,合作或者利他行为与人类理性并不违背。

合作行为虽然在经济生活中处处存在,但是传统经济学却把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作为主题,忽视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对合作行为的研究。因此,黄少安站在推动经济学革命的高度,一反传统的以“竞争”作为主线的经济学研究框架,倡议转向以“合作”为主线,创建“合作”经济学,试图弥补传统经济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本文就是要对“合作”经济学的人性假定问题进行探讨。

一、研究思路

在对传统“经济人”人性假设作最的情况下,把“合作”现象引入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并且这种修正要使人性假定更加符合现实。

原因是:“经济人”假定虽然与现实不大相符,但是这种抽象的确是对人类一些本性的概括或简化,对经济研究起到巨大作用。如果对其变动过大(甚至相反),一方面会造成假定脱离现实;另一方面会使得原有的经济理论在新的假定下不成立,主流经济学不接受。

二、新古典经济学人性假设:经济人

“经济人”假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完全理性;二是自利。在这两个假定下,再加上资源稀缺这个前提,可以导致人类的两种行为:一是竞争。因为人们总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二是会导致合作的行为。因为现实中人们会通过合作使得自己取得比不合作更大的利益,从而受利益驱动去合作。但是,不可否认,新古典经济学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竞争,对合作的关注只是零零散散、支离破碎的,当竞争无法解释经济现象时,才不得不对该领域内的合作现象做一点点研究,并且将合作现象都划到“垄断”范围之内,并未形成一个关于合作的普遍理论。原因是:

(一)由于人们的自利行为,会使得合作现象不稳固。例如,“囚徒困境”、“卡特尔困境”等。因此,只有竞争现象才是普遍的、稳固的、永恒的,而合作只是暂时的。但是,我们知道,由于完全理性的假设,经济人可以预见到自利行为会破坏合作,从而使自己的效用下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会做些长远打算,不会为眼前的小利而丢掉长远利益,因此会维护这种合作关系。这样,合作并不一定就是不稳固的。

为了论述社会主义基础的“合作与团结”,一些社会主义经济学家提出了“新型人”的人性假说。他们假定,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相比,社会主义经济学中的“新型人”天生具有高度的领悟能力(言外之意就是说计划很有效率),而且不大追求私利(即合作观念更强)。我们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因为不需要这些假定,人们也会合作;另外,这个假定也是荒谬的、不符合实际的。固然由于文化、习俗、制度等各方面原因使得人们的行事方式不大一样,但是从根本的人性上来说,我们看不出在两种社会制度下人们的高尚程度差在哪里。

(二)新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就像物理学中一个“无摩擦”的环境一样,只是提供了一个“参照系”的作用,并不是将人类所有的经济行为完全描述和研究。为了总结出一般规律,必须简化一些复杂的环境,为了建立理论的方便,从一开始新古典经济学就没有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的重点,只是研究作为代表的一个“经济人”在理想的市场上如何生产、消费、交换等。如果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阿罗和德布鲁无论数学功底多深厚,也不能证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正是这种忽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传统”使得“合作”这种普遍的经济现象被忽略。

由于上面的两点原因,新古典经济学把本来应该纳入研究范围的“合作”现象忽略了。可以看出,并不是人性假设的原因使得“合作”现象没有被重视,而是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们要修改的正是这些方面。

三、新制度经济学人性假设:合同人

我们分析新制度经济学人性假设的目的在于学习其怎样来为了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而拟定假设,从而使得在“无摩擦”的环境下引入交易成本这个研究对象。

“合同”人的人性假定也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限理性;二是投机。有限理性使得经济人无法预见到所有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从而无法签订面面俱到的合同。这样,“无摩擦”世界的假定就被打破了,各种契约的签订是需要成本的,交易成本问题就出现了,并且有限理性的假设也更加与实际相符,人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而“投机”假定的目的就是使交易成本问题更加突出。“投机”指的是损人利己,是极端的自利,包括那种典型的损人利己,比如撒谎、偷窃和欺骗等。在多数情况下,投机就是一种机敏的欺骗,既包括主动去骗人,也包括不得已去骗人。投机使得即使合同签订了也可能不按合同执行,从而交易成本问题更加突出,所以不得不重视交易成本问题。如果光有投机,而没有有限理性,交易成本也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在完全理性的情况下,投机是没有用的。

本来有限理性的假定就能引出交易成本的问题,但是为了让交易成本更加突出,威廉姆森加上了“投机”这个假定。这样,“有限理性”假定是交易成本问题的充分条件,而“投机”则使得问题更加凸显。

四、“合作”经济学的人性假定

我们将人性假定为:有限理性、自利和异质。

“有限理性”假设是指人是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人不是全知全能的,但在总体上说,人类通过学习存在着一个从有限理性到完全理性的过渡和逼近。我们在有限理性的定义里增加了学习的概念。“自利”假设与新古典的自利假设相同,而无须像“投机”这样更严格的假定。

有限理性和自利的人性假设都是与现实相符的,这点恐怕反对的人不多。正如我们在前面的分析,理性和自利会导致合作,而在有限理性和自利的人性假设下人们更会趋向于合作。由于人不是全知全能的,所以会依靠合作解决一些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突出了合作这个问题。并且,有限理性中增加了学习的概念,使得合作中具备了动态的概念,可以建立动态模型。

“经济人”假设认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没有差别。而“异质”假设则认为,由于先天和后天的条件不同,社会中的人都是不同的,在能力、智力、体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

在没有异质人假设的情况下,合作剩余的来源主要来源于:合作主体越来越将其生产活动集中于较少的操作上和更窄的生产领域中,从而能够较快地提高其生产的熟练程度和更容易产生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异质人的假设下,合作问题更加突出。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合作会使得合作主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样,人们可以通过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合作的剩余,使得合作问题更为必要,并且异质人假设也更加与现实相符,现实中人都是不相同的。

综上所述,合作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初步确定为:有限理性的异质经济人。这一修正既使得“经济人”的假定更加符合现实,又使得合作这种经济现象完全被凸显出来,在这种假定下,合作经济学的创建就迫在眉睫了。

上一篇: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对策分析 下一篇:日本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