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忍术与忍者:心上悬刀,破土逐日

时间:2022-10-24 05:00:41

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概括日本的特性。菊与刀,如艺伎与忍者,两者同为日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神秘的特质,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异邦人眼中日本的象征。如果说艺伎的美丽对应着菊,那么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忍者的对应物就是刀。

在影视剧、动漫的不断演绎下,日本忍者和中国武侠一样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忍者们全身被深色衣物包裹,穿梭山野林间,蝙蝠一般掠过夜色中市镇的屋顶,操纵各种暗器,刺探情报,暗杀要员,召唤出神奇的生物进行战斗,并不断依靠天赋或是勤奋的修炼获得近乎神力一般的技能。

像中国功夫大师和武术一样,忍者和忍术也在历史漫长的演义过程中逐渐变得玄妙。真实的忍者兼容了情报人员与特种兵的双重性质,与日本历史政局风云相生相伴,是丹青史册中的大人物们站在阳光下也映不出的影子。

早期忍者,政治家的共生者

日本忍者的历史可以推至公元六世纪的飞鸟时代,当时作为外戚的苏我马子掌控朝政,权倾朝野,与皇室之间进行了数十年的权力斗争。在此背景下,忍者作为政治家的共生者开始在暗中发展壮大。根据望月重家成书于江户时期的《忍术应义传》(『忍g炅x弧唬,当时作为摄政王辅佐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的圣德太子曾从《孙子兵法》中汲取智慧,并创设了“志能便”(一称“志能洹保à筏韦樱)一职,在朝廷中充当耳目,负责监视内臣。“志能”在日语中的读音与“忍”相同。当时充当圣德太子耳目的是一名叫做大伴细人的人,传说大伴细人出身于当时实力强大的豪族大伴氏,然而大伴氏的族谱中却没有关于此人的任何记载。大伴细人是否是日本最早的忍者,是否是甲贺流忍术的创始人都无从考证。但无可否认的是,志能便的存在造就了圣德太子“八耳皇子“的美誉,帮助圣德太子及皇室在与苏我氏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继圣德太子之后,将皇权制度化的第四十代天皇天武天皇成为了第二位有史可循的使用忍者的人。因皇位继承问题,天武天皇与上一代天皇弘文天皇之间矛盾颇深,并引发日本古代最大规模的内乱――壬申之乱。受控于天武天皇的多胡弥等忍者搜集敌方情报,潜入敌营纵火并发动深夜奇袭,帮助天武天皇取得了胜利。有趣的是,有传说直指天武天皇本人通忍术。《日本书纪》在对天武天皇的记载中有“能识天文、能使遁甲”的记载,其中的“天文”指的是占星术,而遁甲代指的就是忍术。

然而,这些在飞鸟时代里担任间谍与奇袭特种兵的人距离现代意义上的忍者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渡来人”与忍者修验道

应神十四年,是岁,弓月君率120县人自百济到日本。

应神十六年,王仁自百济来,太子菟道稚郎子师之,习诸典籍。

应神二十年,阿知使主及其子都加使主,并率己之党类17县人至日本。

应神三十七年,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等经高丽国至吴,令求缝工女,后吴王与工女兄媛、弟媛、吴织、穴织四女以归。

――《日本书纪》

自春秋战国时代起,就有中国人假道朝鲜半岛移民日本。日本钦明元年(公元504年)“八月……召集秦人、汉人等诸番投化者,安置国郡,编贯户籍。秦户人数,总七千五十三户。”根据《日本书纪》类似记载,移民日本的中国人总数在七万左右。这七万“渡来人”不仅仅在生产力与文化上推动了日本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忍者的形成。

“渡来人”的到来推动了中国兵法中“用间”思想的广泛传播。

根据伊贺国上忍(上忍是日本忍者的一种阶级,是忍者群体中的最高领导)三家藤林长门守后人藤林左武次保武(藤林保武)于延宝四年(1676年)所著的《万川海集》,忍者思想的的基础源于中国先秦时代的《六韬》与《孙子兵法》。《六韬》相传由太公望姜尚所著,忍术吸取了《六韬・龙韬》中《阴符》《阴术》两篇关于情报收集和隐秘作战的相关内容,体现了“龙以变化不测言,隐现无常”的思想。在具体战术方面,忍术则部分来源于《孙子兵法》第十三章《用间》,所谓“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将情报战作为一种战斗方法固定下来,这也是后世将忍者称为“奸细”“间者”的原因之一。

伴随着“渡来人”而来的还有佛教密宗及道教关于修行的思想:人在连绵的山中起卧,不断克服常人所不能战胜的困难,最终会成就超凡的自我。

奈良时代,律令崩坏,为了躲避政治变动、税赋以及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人们来到山中进行修行,修验道场开始发展壮大。修验道场的祖师役行者(生活在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之间,日本咒术家、修验道的开山鼻祖)也被传为忍者。

役行者,据说因为他头上有角而被称为“役小角”。他出生在现在的奈良县,御所市撰写的《日本灵异记》将他描述为“生而博学,恒信佛法。每天乘五色祥云在天空中飞翔,与仙人携手游览于永生之界,在遍布鲜花的庭院里休憩,吸取长寿之气。更进住岩窟,着葛衣,食松针,浴清泉,尽去人间之污秽,修炼孔雀王咒经的咒法,得不可思议法力。”

随着修验道场的壮大,大庄园不断出现。为了守护大庄园财产,密宗僧兵与山中修行的武士接触逐渐增多,并在切磋的过程中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山林作战方法。

忍术的咒语

日本平安时代是神道教的时代,更是阴阳师的时代,充斥着神鬼之说的阴阳道大行其道,召唤神鬼、驱策自然力量的记录开始出现在史书记录中,九字护身法开始被忍者所用。

九字护身法即念祝“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又名六甲咒语、六甲秘祝、奥义九字,最早见于中国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登涉》,是一种进入山林时的护身辟邪之术,《抱朴子》中云:“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要道不烦,此之谓也。”文中大意是说,经常默默地念这九个字,能让人避开一切邪恶,顺利得道。传入日本后,为真言密教之一部所混,在抄录时将“阵列前行”误抄为“阵列(裂)在前”,流传至今。

九字对应九印,九种“神格、佛格”,九种不同的手势。比如,口中吟“临”字,结普贤三摩耶印(又名独钴印),佛格成趁盘欤神格天照皇大神,双手中指、无名指、小指外交叉,拇指和食指相对;口中吟“兵”字,结大金刚轮印,佛格十一面观音,神格八幡神,双手无名指、小指外交叉,拇指和食指相对,同时中指扣住食指;口中吟“斗”字,结外狮子印,佛格如意轮观音,神格春日大明神,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外交叉,拇指和小指相对等,其余六字皆有不同的对应之法。

与来自密宗的咒法一样,忍术中召唤自然力的,如水术、火术,驱策鬼神的妖术(包括咒术、仙术、幻术)则来自民间方术,怪力乱神加深了忍者的神秘感,使忍者故事更加富有戏剧性。

忍者的国度:甲贺与伊贺

经历了近七百年密宗佛教、道教、兵家思想、日本本土神道教中文化上的碰撞与融合,经历了数次政治风云的洗礼,源氏掌政的镰仓幕府时期,上忍三家、甲贺流、伊贺流等具有日本忍者文化代名词意义的重要人物与文化终于出现,共同缔造出来现代概念中的“忍者”。

作为忍者文化的发源地、忍者重要的聚集地,甲贺与伊贺虽然形成了不同的忍术流派,地理环境也不尽相同――伊贺国在山区,不经历翻山越岭的一番征途无他法到达;甲贺地势开阔,北临琵琶湖,几乎与近畿以东的各国道路全部相通。然而两地也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

甲贺与伊贺在地理位置上仅一山之隔,是来自中国的“渡来人”最重要的聚集区。在镰仓时代以前,这里是修验道场发达的地区,在镰仓幕府以前,甲贺与伊贺都没能出现可供武士小集团依附的大领主,已有的庄园隶属于非皇室的贵族、寺院、神社,关系复杂。

甲贺流的鼻祖望月三郎兼家在朱雀天皇时期的平将门之乱中讨伐有功,被封为甲贺郡守,官名近江守,封地十六村,后又受命兼任与甲贺相邻的伊贺郡的郡守,对甲贺与伊贺两地的忍者都有影响。

望月三郎兼家出身信浓国访(信浓国,又称信州,公元721年至731年间曾分置诹访国),信浓国的望月氏在平安时代是为皇族牵贡马的牧监,与孙悟空“弼马温”的官职相似。贡马于满月之日进贡,当时满月又被称为“望月”,这也是望月氏姓氏的由来。望月三郎兼家被封在甲贺后,发展自己的武装势力,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忍者集团,并在此后日本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伊贺忍者以服部氏为代表。服部一族公元四世纪时才迁入伊贺地区,祖先是居住在京都地区的太秦氏,太秦氏是“渡来人”中弓月君的后人,长期以祭祀为业,能歌善舞,能模仿飞禽走兽,也可表演幻术。随着神道教在日本的传播,太秦一族的势力逐渐向全国扩散,其中一支迁居伊贺国千贺地,并以此为姓。后该家族中在室町幕府时期出侍将军的足利义晴,在室町幕府衰退后,受到江户幕府先祖松平清康征召,并因此改姓服部,成为世代服侍幕府将军的忍者集团头领,并与伊贺当地的百地氏、藤林氏并称伊贺上忍三家。

伊贺忍者流派众多,以族为单位结成团体,各自建构城寨,这样的城寨被称为“即濉保 即宀涣ナ粲谌魏瘟熘鳎忍者们自行承担管理与防卫的职责。各个即迨屏ο嗟保不分伯仲,为了维护各个忍者集团的平衡,忍者们缔结成被称为“伊贺脊一揆”的地方同盟,签订协议(《伊贺脊一揆鹗椤罚约定如遇其他势力入侵时,各集团协同作战;他方势力入侵时相互预警;同盟中年十七至五十岁的人有出战义务;同盟如果长期陷入占据,同盟国成员不分籍贯,听从大将指令进行编队;战时,同盟中的寺院有必要参与,老僧祈祷,年轻僧人参战;定期从忠顺的农民中选拔士兵等协议,从某种程度上,此举把伊贺变成了一个独立的联邦制诸侯国。

处于近畿地区,一旦动乱发生,像伊贺这样的地方必然受到波及,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小的暴力集团逐渐掌握了情报搜集、情报加工、游击战、夜袭、暗杀等为目的的忍术,并开始以专门的手段去培养这种专业人员。

忍者集团排除了效忠的武士观念,以特殊技能为卖点,可供任何人雇佣,成为便利的人才资源,因而也成为了各方大名拉拢的对象,但也正因如此,忍者很难成长为一支独立的势力。

但伊贺忍者联盟没有能够长时间存续。天正六年(1578年)北氏的养子、织田信长的次子织田信雄大举修筑丸山城,并派遣城将。此举引发了伊贺忍者的恐慌,他们先下手为强奇袭丸山城,逼退信雄。次年,信雄率八千大军分三路进攻伊贺,被伊贺忍者击退。信雄之父织田信长的名望与军事才能受到质疑。

天正九年,有“第六天魔王”之称的织田信长亲征伊贺,大量使用铁炮来压制忍者,忍者们的奇袭战术无法施展,全面溃败。作为报复,织田信长在伊贺屠村灭寨,伊贺联盟就此瓦解,聚集于此的忍者势力不复从前。

忍者三原则

在取晋朝文学家左思的《吴都赋》中“百川派别,归海而汇”之意而成的忍术巨著《万川集海》中,作者藤林保武在第一卷便从伊贺上忍三家后人的角度谈论了对于忍者理念的看法,认为“正心第一“,即强调在使用忍术时,态度最重要,缺乏一定的价值观或为一己私欲使用忍术,都会使忍者走上邪道。以此为中心论点,藤林氏总结出忍者三原则:

■ 其一:正义廉洁

“所谓忍者者,乃参与邦国、帮派斗争者也,应明正义、重廉洁,并由此在行动中有所取舍,绝不允许为满足私利私欲而行动。”(「忍者たる者も、一猡纫狻⒁还と一国とのL争に於いて、いわゆるYの殛Lに臼陇工胝撙扦るから、あくまで正xに立脚し、廉を重んじて行婴筏胜堡欷肖胜椁胜ぁK嚼私欲を氦郡丹螭ための行婴辖~にSされない)

■ 其二:团结一致,联络协调

“所谓忍者,众忍如一也。为取得最终的胜利而分享信息、协调联络,保持团结、维护秩序至关重要。如果不精诚团结,协调合作,那么各自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忍者たる者一人では忍者たりえず。それぞれ方面分担ありとても、味方の完伽蚱冥筏票丐哼Bjf{し、一致饨Yして秩序のS持に当ることが肝要である。饨Yが乱れ、f{がなければ各自のいかなる努力も成果はない

为了保证这一原则得到贯彻执行,《万川集海》中规定以成败定奖惩的残酷规则,规定“即使是朋友也可立刻裁决”。

■ 其三、严守秘密、严格遵从主人命令

“所谓忍者者,应严守秘密如生命。所谓忍者者,应严守其主之命令。忍者对亲近的忍者泄露秘密,违反规定者,对忍者本人处以斩刑、悬头示众、令其切腹的刑罚;对听取秘密的忍者施以斩首、没收财产以及流放的刑罚。”「忍者たる者、秘密守をもってその生命とする。忍者たる者、主命の真意に背いて味方はもちろん、近H者にも口外してはならない。秘密を漏えいした者は黏吮长たる者、制裁される。本人にしては打ち首、さらし首、切腹。近H者にしては打ち首、b没А⒆贩扭蛐肖Α

此条规定不仅仅明确了忍者的纪律,也使忍者集团自身的身价倍增。

忍术

所谓忍术其主要涉及的技能是能掩饰自己的行踪和真实意图,潜入侦查、收集敌情、暗中破坏,所以区分忍者级别水准的标准并不以武力而定,《万川集海》中云“上忍者,无声无息,无智名亦无勇名,人不知其何为,巧取其事者也”,事实上,忍术确实更多地集中于格斗技能之外。

忍术的奥义在于在虚实间转换,忍者书《正忍纪》将忍者分为五类:乡导、外闻、忍者、盗人与唐忍。每类忍者都有着不同的技能要求,例如乡导,需要在无人引路的情况下,靠自己打听收集情报。这就要求忍者必须对潜入地有充分的了解,并掌握纯正的乡音。为了适应环境、融入环境,忍者对于变装技能的要求较高,必须掌握的变装技能即所谓的“七方出”,要求忍者可以装扮成虚无僧、出家僧、山伏(修行苦练者)、商人、放下师(艺人形态的一种)、猿乐(为寺院、神社祭典进行艺术表演者)和各种常态职业者。上述七种职业都备受当时人的尊重,可以为忍者的“潜入”提供各种便利。除了各种伪装术,忍者还要学习在落入敌手之后如何在严刑拷打下不招供,即所谓“死问”的方法等技能。

为了应对搜集情报、刺探情报,每个忍者都在严格的训练下成为一名“神行太保”。据称,忍者平均每小时可以步行20千米,每日可以步行120千米到160千米。因此,在120天里走完两千多公里的俳谐师松尾芭蕉也被人认为是一名忍者。

对忍者而言从险境中脱身的技术格外重要,因而也演化出多种多样“神乎其神”的方法,除了木遁、火遁、金遁、水遁、土遁这些在影视与动漫中常见的遁逃术外,许多流派都有独特的遁逃术,比如注意武功修炼的户隐流忍术,另外创制了虫遁(利用蜘蛛等虫子惊吓对手,趁机脱身)、鸟遁、兽遁、日遁(利用日光脱身)、月遁、雷遁、电遁等脱逃之术。

忍具

忍者的工具统称为“忍器”,分为预先制作随身携带的“真”,以及在任务执行现场组合或者就地取材制作而成的“草”两个大类。

“真”的忍器,包括八方手里剑、铁鞠、撒菱(做成菱角形状的锐利的小型金属物,撒在地上,敌人踩上去脚底会受伤)、(曲钉)、(锯子)、苦无(小型武具。多以铁制,体积短小,容易携带及藏匿)等轻量小型、结实而且便于随身携带的物品,但是也不能大量携行。藤林保武所著的《万川集海》第十八卷的忍器编写道:“根据敌人的情况加以考虑,做好准备,只携带与时机、状况相符合的忍器就可以了。”所谓“草”的忍器,则在现场快速、准确地制作,使用以后还要不留痕迹地收拾干净。

忍器的数量、种类都非常多,忍者为了变装和快速行进的需要,不可能把忍器全部带在身上,事前必须根据已知情报进行筛选,而能够随机应变将一种忍具发挥多种用途,也是忍者能力的证明和体现。

最有名的忍具当属苦无与手里剑。

苦无,有时也写作“宫内”。钢铁制的平篦状的工具,前端尖形、前端粗大、纺锤形等,根据用途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撬开外门或拉门、破锁等,用途很多。除在切开土围墙或者墙壁的时候当做利器使用以外,还可以作为掘土用的铲子、格斗用的剑等,还可以作为打火镰(取火)的代用品。在手柄上还开有一个小孔,可以穿过绳子投到高处钉入墙壁或建筑物以便攀登之用。这个时候,“苦无”则被称为“飞苦无”。前端比较宽的“篦苦无”则是专门用做掘土的工具。苦无有大小之别,大的有50厘米左右,小的则做成35厘米左右,一般插在腰带的左前方随身携带。《万川集海》将苦无归入攀登用具一类。

影视与动漫经常将“手里剑”与苦无混淆。“手里剑”,即飞镖,是名副其实的武器,主要用途是在自己发生危险时丢向远方的敌人,以便能够产生伤敌、毙敌的作用而使自身脱困。手里剑是忍者的主要投射武器之一,一端或两端有尖,长度在15到25厘米左右。另一种手里剑的形态更为有名,因状似风车,被称为“车手里剑”,酷似中国古代武术中常用的“流星镖”,因形状不同又分为八方手里剑、六方手里剑、四方手里剑、三方手里剑以及“d”字手里剑等。

实际上,由于忍者内部存在严格的纪律,后世对于这一群体的了解仍然不多,随着对这个神秘群体研究的不断深入,面纱终会一层一层地被揭开。

上一篇:解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策略 下一篇:招商银行:互联网来临时粉墨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