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罪恶: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

时间:2022-10-24 04:36:15

工业的罪恶: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

消失的农耕文明:月亮的远去

在“清晨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诗句里,“举头望月”与低头务农之间总有一种浪漫情怀。由此才有“月晕而风,日晕而雨”、“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不怕初一雨,就怕初二阴”等农谚。

月亮作为“敬畏自然”的存在,东西方不谋而合。在希腊神话里,月亮女神兼职狩猎女神,主宰繁殖、接生的女神,这些都和月盈月亏的轮回有关。

而古代的夜晚,诗人更把月亮推崇到了“真善美”的诗情画意里。当喝醉酒的李白看着月亮吟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苏轼失意遥望月宫嫦娥,长叹“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农耕时代的情怀满满都是诗意。

如今,工业文明吞噬之下,夜里机器轰鸣,城市的夜晚灯红酒绿,农村的夜里少了狗吠与蛙叫,人们再也没有心情花前月下,整个城市里都是醉倒的“外乡人”:举头看月,孤独还在,月亮不在了。

《圣经》里说,“太阳还存,月亮还在,人要敬畏你,直到万代……”到过台湾旅游的人,想必都会去高山族的村子里旅游。如今高山族依然保留着对月当歌的习惯,结束一天工作的男女老少,在夜里喝着小米酒、唱着歌,醉倒在每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再也无法欣赏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情怀的流逝,最根本的是缺失了对自然的敬畏。古老的鄂伦春人认为月亮是负责夜间照明、监督野兽的值班神,就算他们没有打到猎物,仍然会对着月亮磕头。

而现代人更多的是明知深夜该睡,却不再入睡,抱着手机翻看各种资讯的背后,缺失了诗意的敬畏。

物欲时代与精神混沌:太阳的消失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将酒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看成是一组二元对立,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矛盾的两面。

古希腊神话里的太阳神阿波罗与丰收和酒神戴奥尼索斯,都是天神宙斯的儿子。只是阿波罗代表诗歌、预言、俊美整齐和光明;戴奥尼索斯则代表生命力、戏剧、狂喜和醉酒。文学评论家以他们对比的性格描述不同的艺术风格,他们都是精神里的自由与自然。

如今,在西方的世界里,在经过“工业文明”的迷失之后,酒神与太阳神精神一同复归,他们倡导灵性回归,渴望享受光明的磊落,酒神的自然自在。

西方世界开始正视对尼采著名言论“上帝已死”的误读,“超人精神”作为一种积极的正义的价值观,用来挽救人类道德的堕落。“杀死上帝”,尼采呼唤的是人们抛却权威,对自我价值观的重建,一种正义的、光明的价值观。

一直追随西方工业文明的中国,在如今刚好走到了“价值观”混乱的迷失里,太阳显然缺席了。

当下,人们更多的在追随物质的狂欢与欲望的放纵,很显然,这并不是解放自我、追求自由的本意。

真正的自由,是一种身心的自由自在,在放大欲望之下,人们更多的是被不自由束缚了。

大LOGO、炫富、迷恋声色犬马……老人倒下,扶起的人被讹诈,老人倒下了,怕讹诈的人走开了,这一切的背后,价值观取向不明,正义变成了“伪命题”,人们再也不知道什么是正义。

而在互联网文化的战场上,三观俱毁。人们为享乐各执一词,个性解放不是带来了社会的积极向上,而是每个人站在自己的垫脚石上,都有自私自利的“价值观”。

没有欣赏,也没有自己

首先,这俨然是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

当人们忘乎所以地在微博上喊着王思聪为老公时,这显然不再是一种“仇富”的调侃,更多的映射是,新生一代对自己没羞没臊的漠视。

微博与微信圈的出现,更多的是在关注别人是谁,而忘记了自己是谁。分分钟都可以转一篇名人的话语,何苦去苦苦思索一段至理名言。

在这个分分钟没有自我的时代里,人们的思考缺席了。

更严重的是,虚荣的自我背后,人们忘记了静下来审美。

最近一名陕西的画家“冬子”在终南山隐居的事,值得深思。冬子在终南山租了一套房子,发挥自己画家天分,养了一些鸡鸭鹅,拾起树枝做摆设,从此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的一篇《2014,借山而居》发表后,很多人竟然在微信圈里问冬子,你为什么住在破山里?

冬子本人哭笑不得。“对于不懂的人,你永远无法告诉他什么是美。”

黑夜里,谁还对着月亮审美?白昼里,谁还对着太阳肆意?在互联网世界,一路向前。这行业里,时间概念大于空间概念,速度更是至上。过去一年多,BAT的收购简直疯狂,几乎成了三光政策,到处在讲流量、平台、客户、大数据。

谁还讲情怀?

最近吴晓波冷嘲热讽地说,柳传志、王石读书很多,马云、马化腾读书不多,马云办公室连书架都没有,可能跟互联网行业属性有关。

众所周知,这些企业家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多人都有海外留学经历,阅历与视野都有一堆可说。他嘲讽的是这个时代,一切都在狂奔突兀,“读书”二字,只是一种变通的表达,它是一种心灵的修复机制,是一种文化的重塑。

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历史和人文情怀。除了一些商业类的快参数,在这个互联网世界里,你很难看到还有人为了语言文字、美学终日揣摩。

上一篇:当梵高敲开卢梭的门:月亮下盛开的“向日葵” 下一篇:中国人的下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