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下半夜

时间:2022-08-26 01:20:25

中国人的下半夜

2014,“不同”的睡不着

按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2014中国睡眠指数调查”,100个人中,有14个人过了零点还没入睡。调查只是一个数据,可是中国人越来越睡不着却是一个事实。

然而各种睡不着中间,却又各自不同,睡不着和睡不着中间也有各自的睡不着。

有一种睡不着,是因为飞速的GDP。缺乏睡眠已经成为职场上的先进指标,广告从业者晚上有灵感、出提案;IT码农们通宵写代码、敲键盘;文字工作者晚上写稿;电视编导通宵剪片子;插画师通宵画图――夜晚的创造力和夜晚的生意完美融合。

有一种睡不着,是一种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所有人类的狂欢活动都必须从白天到入夜,甚至通宵达旦的设定,这些活动无一不是欢歌宴饮、奢靡破费。在这个时刻,能够不睡觉是能力的表现,代表着你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生存状况和家庭形象。谁会在巴西狂欢节或者中国除夕的当晚早早睡去呢?

睡不着,还是一种产业链。第一个因为夜晚而发财的人,一定是卖蜡烛的。恐惧可以变成一门生意,这并不是战争和暴力的独门秘笈,兜售逃避夜晚的办法也是其中之一。

夜店,它只在夜里开放,专为夜行人群服务,为了拒绝睡眠、点亮黑夜,被赋予了放纵的气质和危险的魅力,是城市生活中最大的一盘生意;24小时便利店,却出人意料地代表着安全感,是夜行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

同时帮你抵抗睡眠可以赚到钱,帮你睡眠更可以赚到钱。从褪黑素到野酒花,从睡眠仪到理疗枕,从药物、食疗到心理治疗,人们发明了各种据称可以帮助睡觉的办法,最终把这做成了一个产业……

遥远的月亮:

我们变得比黑夜更黑

睡不着是几千年的痼疾,从古至今没有哪个人能完全摆脱这种困扰。然而我们夜晚的“痼疾”却不是失眠,而是没有梦。

不同的睡不着反映出的是疾病,是社会的生态、是人的心态、是产业,是经济……还是文化和梦想。古人的睡不着皓月当空:曹操在对酒当歌,李白在秉烛夜游,韩熙载在夜宴言欢,刘禹锡的巴山夜话、西窗剪烛……古人的睡不着是来自农耕是闲适、是文明,是老奶奶手中的鞋垫,是聊斋的鬼狐夜话,是文人的挑灯夜读,是美人的红袖添香……

西方的睡不着充满创造:梵高有一幅著名的画作《黑夜中的咖啡馆》。德国大诗人歌德说:“睡那么多觉做什么?”萨特、波伏娃等等哲学家徜徉在法国左岸的咖啡馆,彻夜谈论思想、艺术,诞生出一部部经典的著作;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也曾患有失眠症,每当他失眠他就驾着快艇出海痛痛快快地玩一阵,他的一生都是关于黑暗和光明的《老人与海》的战争;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得了严重的失眠症,因此他生活在《雾都孤儿》,知道了雾气和孤独;安徒生生活在北欧漫长的黑夜,想象出了最诗意浪漫的童话;北欧也因为过多的难熬的黑夜,对着小火炉制造出了最精良的手表……

我们的夜晚却没有了梦幻,也没有的月亮。物质上的月亮,被工业制造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遮蔽,抬眼望去我们只有一片灰蒙蒙;精神上、内心里的月亮,被灯红酒绿的喧嚣,被贪婪的物欲遮蔽,我们再也不喜欢对着大自然,对着一棵花、一棵草、一杯酒、一盒针线诗情画意,我们出现在酒桌、夜店、麻将桌、床上……我们在谈生意、发泄、遁入空虚和消沉。

黑夜也能变成某种“白天”。有一部分“不睡觉”的人把自己叫做“真理和诗意的唤醒者”,他们从黑夜里缔造了哲学、文学、诗歌甚至发明创造,用一生的黑夜开出一朵朵向日葵;我们的时代,我们却再也不在乎精神细节,不在乎“人”的写意,不在乎“人”的模样,变得比黑夜更黑。

这个专题,我们试图通过展示睡不着和各种不同的睡不着,展示人的多元和趣味,文化的多元和趣味,也展示我们所遭受到的“污染” ,人的变形,展示被蒙上了阴影的文化“月亮”,展示灵魂上比黑夜更黑的自己。

上一篇:工业的罪恶: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 下一篇:济青高铁建设动员大会在济南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