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检疫监管 确保猪肉食品安全

时间:2022-10-24 04:16:23

加强检疫监管 确保猪肉食品安全

摘要: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猪肉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养猪业的头等大事,应认真开展检疫、检验工作,达到生猪防疫与检疫工作互为促进,确保猪肉食品安全。对生猪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生猪;检疫;监管;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1-0074-03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产品,猪肉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养猪业的头等大事。生猪产地检疫和猪肉产品流通环节检疫、检验是其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猪防疫是检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加强检疫工作能有效地促进防疫工作,二者紧密相联,密不可分。但实际工作中存在重防疫轻检疫的现象,因检疫工作不规范而导致疫病传播的现象屡见不鲜。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防疫,才能确保猪肉食品安全。

1 生猪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产地检疫率低

产地检疫是生猪检疫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防止疫病从产地扩散的第一道道防线。由于产地检疫工作面广、量大且距离远,时效性强,时有出现养殖户报检后不能及时上门检疫的情况;有的虽到现场但不经认真检疫就出证,未到现场就出具检疫合格证明。这些是导致产地检疫率低的重要原因。

1.2 屠宰检疫操作不规范

屠宰检疫是猪肉安全的最后防线,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屠宰检疫的程序复杂,需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一是屠宰场不凭证收购,宰前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不凭检疫合格证明即入场待宰,以致一些疫病在宰前能够发现,宰后难以判断,导致疫源扩散和屠宰场污染,失去了屠宰检疫的意义。二是宰后检疫不规范,有的检疫人员不熟悉宰后检疫的规定部位和检疫要求而以盖上检疫验讫印章为完成任务;有的虽知道检疫的规定部位但未认真实施检疫,以致在监督检查时未见规定检疫部位的检疫痕迹;还有的不与屠宰流程同步,在屠宰结束后盖上检疫验讫印章代替检疫工作;也有对检出的有害产品未实施现场监督销毁,而导致检出的有害产品又混入流通环节而失去屠宰检疫的意义。

1.3 检疫人员乱作为

检疫合格证明是具体实施检疫合格后出具的凭证,是十分严谨和严肃的行为。在日常监督检查中除发现未经检疫即出证的情况外,还发现检疫人员乱出证的现象,有的在出证时将数量、出证日期不填,而由货主自行填写,检查中可见此栏笔迹明显不同;还有省外出境证明与省内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混用;更有甚者在收取检疫费后将空白检疫证明交给经销商,由经销商自行填开,严重影响生猪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检疫工作名存实亡。

1.4 检疫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检疫人员大多数在乡镇,近几年乡镇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的专业人员极少,大多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父亲带儿子的形式加入的,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安置人员将非专业人员安排进检疫队伍,导致乡镇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1.5 管理体制不健全

防疫工作通过长期以来的严格管理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疫苗的领用、保管、定期的防疫、防疫检查与防疫密度考核、发生疫情后的处置以及责任追究等,保障了防疫工作的有序运作。而检疫工作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也无相应的考核奖惩措施作保障,以至在具体检疫发生问题时也无法明确责任,出现监管难、难监管的现象,这是检疫工作难以规范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1.6 监管不到位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对动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可是实际中不凭证收购、不凭证运输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现在落实了生猪无害化处理经费,但只是针对规模养殖场(户),农村散养户没有补偿经费,且资金数额小,一些不法商贩与某些餐饮业主勾结,专门经营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生猪,甚至将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猪肉加工成腌腊制品和冷冻食品,形成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使检疫监管工作难以开展。

1.7 官方兽医政策未落到实处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已经实施了5年,可是从省到县、乡没有任命一名官方兽医,现在的检疫人员都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官方兽医,所出具的检疫证明不具备法律效力,屠宰检疫工作无法正常有序开展。

1.8 工作经费缺乏

目前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只能保持正常运转,特别是随着防疫费的取消,检疫费只收取2元/头,除去检疫疫合格证明工本费和收费收据的工本费后根本无结余,仅靠收取检疫费来维持检疫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导致检疫工作很难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检疫人员素质的提高,还容易导致不规范收费现象的出现,这也是发生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反之,如能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则这类现象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还将有利于提高检疫队伍整体形象和素质,提升检疫水平,也能较好的体现检疫工作的政府职能,确保猪肉食品安全。

2 对策与建议

2.1 发现苗头及时查处

违法行为通常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如能在萌芽状态发现并加以制止,就能有效减少违法案件的发生。因此,除了要加大本部门检查力度外,还要通过相关部门、有关经营单位设立信息收集点等多渠道收集信息,凡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存在违规经营状况时立即进行监督检查。一旦查实违规行为应立即责令整改或依法给予处罚,使违规情况在萌芽状态就得到及时纠正,既避免了事态负面效应的进一步扩大,也使违法者的心理得到有效的震慑,有效地制止了因违法行为长期得不到处罚而使违法者产生有恃无恐的心理,使监督机构在案件处理时较容易,对萌芽状态的案件及时查处也能降低执法成本。

2.2 加大猪肉生产地监管力度,建立畜禽及其产品可追溯体系

认真开展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工作,建立畜禽及其产品可追溯体系。养殖企业、规模养殖场(户)、农村散养户均必须建立养殖档案,签订不添加违禁品和执行休药期制度承诺书,建立诚信机制。严格兽药、生物制品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检疫人员在检疫时要认真查看养殖档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监督整改,整改合格后放能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从源头上堵住猪肉生产地监管的漏洞。

2.3 加大对餐饮业使用猪肉品的管理

2011年8月通过的《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伙食单位以及从事肉食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使用未经检疫或者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卫生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相关动物和动物产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 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照)机关依法吊销有关证照”。这给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要求各餐饮企业在购买猪肉等产品时必须向经销商索要检疫合格证明,同时建立每日采购台账,在监督检查时出示检疫合格证明和登记台账。对用肉单位实行严格、有效的督查,从机制上保障猪肉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4 加大督查工作的力度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在平时正常督查的基础上,增加突击检查的频率,加大检查的力度。同时结合周边地区,及至外省、市发生疫情时可能对本地构成威胁,及时开展高频率的监督检查,既有较强的针对性,又容易得到经营者的配合和消费者的支持。因此,充分利用节假日、周边地区发生疫情时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也是进一步扩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社会影响,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权威的良好契机。

2.5 鼓励群众举报违法行为

要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消费,仅靠政府、部门的监管还不够,群众参与监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欢迎群众参与监督猪肉安全。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针对性强、准确性高、查处容易、效果明显。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举报及时行动,就能较快、较准确的查获违法行为,使违法者措手不及,有效打击侥幸违法经营的心理,有较强的震慑和警示作用,树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威信。

2.6 加大对屠宰企业的监管

派驻到屠宰企业的检疫员必须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过硬、熟练操作的检疫人员。要求屠宰企业凭证收购,进场的生猪必须是检疫合格的,对没有检疫合格证明的生猪予以补检,对补检不确定的予以隔离观察,对补检不合格的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的扩散和污染屠宰场,从源头加以预防。加强屠宰环节的检疫,在生猪屠宰过程中实施全流程同步检疫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对检疫不合格的猪肉产品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监督屠宰场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不合格产品混入市场。

2.7 加大对猪肉销售市场的监管

(1)推行猪肉销售商对猪肉安全负责的制度。猪肉作为商品,也应如同商店、商场对其销售的商品一样,实行“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如有质量问题,消费者只要找到销售商,由销售商负责为消费者处理和解决问题,而不管商品由谁生产制造和出自何方。因此,对猪肉这一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必须实行销售者首先负责的投诉处理模式。

(2)逐步推行直销店和连锁销售模式。目前肉类销售基本上以个体销售商为主,虽然多数销售商能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但仍有少数销售商为利益驱使,不惜违法销售不安全猪肉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行为恶劣、危害严重、影响极坏,虽然可以对其依法查处,但造成的危害无法消除,对整个社会的负面影响极大。因此以个体销售商为主的销售模式是难以从根本上防止猪肉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逐步推行养殖场、屠宰企业、批发商直销和连锁销售的模式,生产、批发、销售一条龙,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系模式,发生安全事故就能直接找到事故的源头,避免相互推诿。所以转换销售模式,从机制上确保猪肉销售规范化,也许是保障猪肉安全的根本所在。

2.8 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其提供监督检查必须的交通和通讯费用、摄录设备,安排人员培训,努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技能精湛、办事效率高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为人民健康、安全消费提供有力保障的坚强堡垒。

上一篇:獭兔颗粒饲料的制作 下一篇: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