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产业的协调发展

时间:2022-10-24 03:55:10

城镇化与产业的协调发展

摘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相关的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依托,城镇的存在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城镇化的发展对产业发展起到的是加速和系统聚成的作用,产业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城镇化 产业 协调

一、城镇化给农业发展提供动力

世界城镇化规律显示:凡是城镇化进程正常的国家和地区,城镇化水平越高,农业也越发达,如美国、日本。城镇化的起步要依赖于农业,但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又有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城镇化对农业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1)城镇发展可以形成巨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刺激农产品需求,有利于农业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城镇化水平提高的直接结果表现为城镇人口数量的扩大,从而形成巨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刺激农产品需求。

(2)城镇发展促使农业从封闭的自给农业向开放循环的市场农业转化,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城镇化在为农村居民提供利用自身劳动力资源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规模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3)城镇发展使农业从“生成农业”向“多功能农业”转化。城镇化诱导农业部门从提供单一的生产向提供生产、生活与生态为一体的多重复合功能转化,有利于农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这种农业综合体系中,农业生产将建立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

(4)城镇化能诱导农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升级、转化,促进农业良性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化对农业发展做出推动作用,是建立在城镇化与农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在城镇化过程中,如果忽略了城镇发展应与农业发展相协调,必然导致城镇发展阻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也必将阻碍城镇化进程。

二、城镇化对工业的促进

随着城镇化的提高,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居住活动开始不断向城镇集中,而城镇生产活动的聚集和人口的增加,城镇基础设施的兴建和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聚集经济效益的强化,会作用于工业化,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所以说城镇化适应工业大规模集中生产的需要,能够极大地推进工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

(1)城镇化产生聚集经济效益。工业在城镇聚集会产生巨大的聚集经济效益。因为工业是一种外部经济。例如,工业生产发展需要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而这类设施的公共使用也会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和使用效率。城镇化的经济效益可归结为:(1)城镇基础设施可以产生所产生的规模效应。(2)城镇可以找到高质量的生产者。(3)城镇中存在的竞争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和基本建设成本的节省。(4)城镇有较大的市场,市场规模效益明显。(5)城镇使工业生产同原理市场和销售市场紧密相连,即节省了运费,又使商业信息畅通。这些经济效益都会促进城镇中的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2)城镇化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工作效率。城镇化所形成的人口集结,各种熟练劳动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汇合,不仅使劳动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和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使企业人员更富于进取精神和竞争心理。城镇集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大有利于劳动者各方面的发展。

(3)城镇化会带来工业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变。城镇化会产生巨大的中心城镇,形成城镇群,使社会经济生活发生巨变。这种城镇群的特征是商业和服务业集中在中心城镇,工业已开始向郊外扩散,形成工业卫星城镇。中心城镇主宰着国内经济,其中心作用就想“心脏”和“头脑”一样。

三、城镇化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基础

第三产业提供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产品具有非储存性,生产、交换、消费的同时性等特点,使服务需求本身具有聚集的特性。只有当生产要素和人口聚集到相当规模,产生对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强大的市场需求,才足以支撑服务行业的不断产生和独立性。所以,第三产业的产业特征对聚集有着一种内在要求。所以,第三产业的产业特征对聚集有着一种内在要求。在聚集为特征的城镇成为第三产业的需求基础。从城镇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历史可见,城镇最初就是农产品的集散地、手工业的集中地和第三产业的基地。很多的第三产业行业最初就是出现在城镇。在现代社会,城镇化从需求的角度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1)城镇化过程诱发第三产业新行业出现和推动传统行业发展。城镇化过程中的工业聚集促进了第三产业中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城镇是工业化的空间聚集表现,由工业化引起的城镇聚集必然要求行业间的要素、商业、信息发生各种交换与联系,从而引发交通、通讯、金融、保险各类市场的发展。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聚集还促进了第三产业中生活服务业规模的扩展以及与劳动力的培训、配置相关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和各种人才培训的发展。

城镇化过程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市场化转变,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条件。第三产业的生产自始自终就与市场交换相联系,这是由服务产品在需求结构中的地位和服务产品的非实物性决定的。对服务产品的需求,是在满足了生存需要的基础上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城镇化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制度土壤。城镇化的过程就是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

(2)不同规模的城镇聚集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同结构与规模。由于资源的差异性和比较优势规律的作用,工业化过程中城镇的聚集有着不同的类型和规模。这就会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内容结构和规模。一般来说,在因工业化聚集而成的中小城镇中,第三产业的核心部门是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商业饮食、物资供应等在内的流通部门。金融保险、服务业、科学文化教育业等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服从于城镇工业本身的需求。这些城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往往低于第二产业。在大城镇和特大城镇中,第三产业的核心部门主要是外部效应较高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商业、旅游业、旅馆业等。其他的第三产业的部门也门类齐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重的比重。如东京、香港、新加坡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70-80%,金融业占GDP比重达30-40%。可见,大城镇或特大城镇的第三产业结构或规模都与中小城镇有重大差别。

四、小结

产业发展是城镇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城镇的存在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城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使人口和资本由分散无序状态变为高度集中地有序状态,使生产要素得以合理组织,先进技术得以大规模采用,劳动生产率得以大幅度提高,最大限度的推动力经济发展。城镇化对产业发展起到的是加速和系统聚成的作用,产业发展拖动了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所以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互动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既是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增加为标志的产业结构升级会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城镇化率的提高;反过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镇化率的提高,又会带动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徐强.促进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J].学习论坛,2005 年2 月第21 卷第2 期

[2]章荣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J].

[3]廉李章.河西走廊农村工业化条件下的城镇化道路[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20 卷第5 期.2001,10

[4]王冉、付晓东.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J].改革论丛

[5]杨治、杜朝晖.经济结构的进化与城市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上一篇:透析我国房价过高现象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