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银行贷款政策探析

时间:2022-10-24 03:53:09

高校银行贷款政策探析

【摘 要】 高校有贷款需求。高校面临贷款的困难,也存有政府买单动机。为了规范和优化高校贷款工作,文章提出国家对高校实施政策性贷款。国家针对高校贷款设置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出台高校贷款政策。通过取消商业性银行对高校的自主贷款资格,实施政府职能部门审批、政策性银行发放贷款政策,可以加强对高校贷款的有效管理,解决高校真正的贷款需求,控制高校的债务风险。

【关键词】 高校; 银行贷款; 政策

高校①的发展,包括校园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实验设施投入等,需要大量资金。国家财政拨款有限、学杂费收入不能提高,高校有向银行贷款的需求。同时,有些高校也存有学校贷款政府买单的动机。本文探析国家对高校实施政策性银行贷款,从而既满足高校的真正贷款需求,又规范高校的贷款行为。

一、高校贷款需求分析

(一)政府财政拨款不够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国家财政对高校的投入比例不高,财政拨款对高校的办学支出而言是不够的。

从表1可见,财政拨款比例由2000年的73.39%下降到2009年的58.55%,并还有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国家财政拨款有限,高校需通过非税收入(学杂费收入)来解决将近一半的办学经费。在高职院校中,财政拨款收入占办学经费的比例更低。

从表2可见,我国的国家财政资金对高校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不高。从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来看,1992年占2%,1996年占1.7%,2007年占3.07%,呈由高到低,再渐渐上涨的态势。目前,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还是在3%~3.5%之间。

(二)学杂费收入有限

从1998年开始,我国实施高校扩招和高校收费政策。实施高校收费政策后,学生对高校收费的可承受能力②遇到了困难。高校收费标准(按学年计算,下同)超过了多数学生的可承受力。由于学生可承受能力有限,而且高校收取学生的学杂费项目和标准也是严格受到物价部门控制的,因此通过增加收费项目,提高学杂费标准来增加学杂费收入也是很有限的。

(三)高校发展有贷款需求

办好高等教育,离不开高校的发展。高校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做基础。在国家财力有限、学校又不能提高收费的状况下,高校实施跨越式发展需要集中资金办大事,日常的办学节余资金是满足不了时效性和某一时段的资金需求量的。因此,高校有筹资需求。

二、高校银行贷款现状

(一)银行贷款是高校的主要筹资渠道

目前,高校负债呈现金额大、形式多等特点。在我国,基本上每所高校都有债务,各个省市的高校负债也各不一样,东北、沿海一带的高校发展快,负债多,西北要少些。实施校园扩建战略的高校,负债金额较多,学校财务压力较大。至2009年底,我国高校银行负债总额达到2 500多亿元。

高校负债形式有银行贷款、工程欠款、社会借款和其他多种形式,银行贷款是高校的主要筹资渠道。譬如,2009年底,湖南省高校债务总额197.4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余额110.7亿元,占56%;工程欠款33.28亿元,占16.8%;个人和社会借款18.32亿元,占9.28%。

(二)高校自主偿还银行贷款有困难

在目前,高校除了承担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的职责之外,还履行着大量的社会责任,譬如:校园社会稳定、不让学生因贫辍学、对学生实行物价补贴等等。在国家财政投入不够的情况下,高校日常运行资金压力大。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减轻地方高校债务负担 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财教[2010]568号文件)对全国高校的债务化解工作作出了整体部署。《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减轻高校债务负担 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湘教财[2011]9号文件)要求对湖南省82所公办高校截至2009年底所形成的197.4亿元债务进行清理和化解。政府为高校化债,从事实上说明了国家已经认识到高校自主偿还银行贷款的困难。

三、高校银行贷款政策性探析

(一)规范高校贷款行为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校领导科学规划、全力治校,离不开教师潜心科研、安心教学,离不开完善的教学实验条件。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以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为目标的贷款,是有益于高校发展的。但是,如果贷款目标不明确,或者贷款动机不科学,那么不规范的贷款行为很有可能给高校带来财务风险,从而打乱了高校的发展计划,影响了高校正常的、健康的发展。从保稳定、促发展等角度来分析,国家应该规范高校的贷款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国家机关和高校等单位不能作为保证人,高校资产也不得用于抵押。这一规定是规范高校贷款行为、防范高校债务风险、保护国有资产的有效办法。

(二)出台高校贷款政策

规范即制约,仅有制约高校贷款的法规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还应该有帮助高校解决合理贷款需求的信贷政策。在现有法规和制度的基础上,出台高校贷款相关政策,既可以解决高校发展过程中的贷款需求,又可以防止高校滥用贷款。

1.出台高校贷款政策的必要性

(1)高校贷款有障碍

1)高校贷款有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八条“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九条“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七条“下列财产不得抵押:……(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然而,商业性银行一般不办理信用贷款,只倾向于办理抵押贷款或质押贷款。这样,高校按常规程序和要求是很难办理银行贷款的。

2)高校贷款有政策。实行非税汇缴和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除了零余额账户和贷款账户外,没有其他的银行账户。高校的资金全部汇缴财政账户,由于学校的零余额账户只见额度不见钱,也就是说高校没有可自由调控的沉淀资金,这样高校不再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大户。商业性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自然会考虑既做资产业务又做负债业务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他会将贷款优先发放给在本行有存款业务的单位,从而影响高校贷款的到位率和到位时效。

(2)高校存有学校贷款政府买单观念

高校争取贷款的原因很多,客观上有扩招扩建的因素,有财政资金不足的原因,主观上有领导政绩观念的动机,更有学校贷款政府买单观念的影响。

大多数高校管理者认为,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职责的具体实施者,高校所欠的债务,最终都还是由政府解决。2011年国家实施的高校化债工作证明了高校的债务最终还是由政府买了单。

(3)信贷政策应支持高校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高等教育。当今,我国的高等教育既是国家人才培养和储备的基地,又是政治思想教育的大本营。高校的健康发展与和谐安定是国家繁荣进步的重要保障和重要体现。因此,在财政拨款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应从信贷政策方面对高校的科学发展予以支持。

2.高校贷款政策建议

有些高校确有贷款需求,但面临贷款障碍;有些高校力求扩大贷款,寄希望由政府买单等等。基于高校贷款的困难、高校盲目争取贷款等情况,国家应该针对高校出台新的贷款政策,从机构设置和政策规定两个方面来规范和促进高校贷款工作。

(1)机构设置

商业性银行是金融企业,带有一定的功利性。高校是由财政拨款支持的国有公办事业单位,对银行而言是优质客户。因此,各商业性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推销金融产品的过程中,会有选择性地、条件自定地与高校合作,往往是强强联合,也就是说越是有钱的高校越容易从银行贷到款。这样,不利于真正需要贷款的高校筹资,也不利于国家对高校贷款的总体监管。

为了满足高校的有效贷款需求,加强高校贷款的监管力度,国家可以借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成功经验,设立专门关注和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性银行,譬如取名为“中国教育发展银行”(下同),负责受理高校的贷款业务,并对高校贷款实施监管职责。

通过机构设置,为高校贷款开辟专门的贷款业务通道,将高校贷款工作纳入国家政策范畴。

(2)贷款政策

1)确定高校贷款经办行。统一高校贷款业务的经办工作,取消商业性银行向高校自主发放贷款的资格,高校贷款需求由中国教育发展银行负责办理和监管。

2)规范高校贷款审批权限。高校贷款实行政府部门审批制度。高校申请贷款时,必须出具翔实的贷款申请书,包括贷款理由、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还款计划等相关内容。由高校向主管部门申请报批,然后再先后向同级教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单位报批。

贷款申请书通过审批之后,高校才具备从银行贷款的条件。高校持贷款审批文件向中国教育发展银行办理贷款手续,中国教育发展银行应该从政策高度予以落实和快速放贷。

3)高门槛低利率。设置政策性银行专门受理高校的贷款工作,目的是要科学支持高校的发展。因此,要从制度和法规层面确保相关职能部门在审批高校的贷款申请时,能做到认真负责、科学务实、严格廉洁,实现高门槛的准入制度。同时,中国教育发展银行应该对准入的贷款业务实行低利率政策(利率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以实现对高校的支持之目的。

四、结束语

国家财政拨款不够,学杂费标准不能提高,高校有筹资的需求。银行贷款是高校筹资的主要渠道。从银行贷款,高校面临法规、自主偿还的困难,也存有学校贷款政府买单的动机。为了规范和优化高校贷款工作,本文提出国家对高校实施政策性贷款。国家针对高校贷款设置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出台高校贷款政策。通过取消商业性银行对高校的自主放贷资格,实施政府职能部门审批、政策性银行发放贷款政策,从而实现国家加强对高校贷款的有效管理,解决了高校真正的贷款需求,控制了高校的债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高校化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高校化债工作简报(第1期)[S].2011-5-13.

[2]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法规全书(2010年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27-34;201-216.

[3] 李玉民.高校贷款产生的原因分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上一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战略管理初探 下一篇:关于会计职能和会计专业方向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