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构建研究

时间:2022-10-24 03:25:27

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构建研究

摘要:本文在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东城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为试点,构建了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素质模型,并提出了PDCA循环结构的应用模式,以期为实践中课程辅导教师的选聘、培训和绩效考核及队伍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46-04

课程辅导教师是开放大学课程教学与学生支持队伍中的重要角色,也是影响开放大学教学与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1]“办好开放大学”作为新形势下高等继续教育改革的方向写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2012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在成立大会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战略。面对如此重大的调整和变化,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呢?本研究以北京东城电大为试点,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开展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相关研究综述

素质模型英文为“Competency Model”,在国内又被译为胜任力模型、能力模型,它是为完成某项工作或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的组合是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人员选拔、培养、调用、提升等方面工作效率的先进工具。[3]

在我国,对教师素质模型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尤其是对普通高等教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成果颇丰。王昱等(2006年)[4]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得出高校教师胜任素质模型由创新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人际理解力、责任心、思维能力、关系建立、成就导向七个维度组成。许安国等(2012年)[5]以研究型大学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讨论法,得出研究型高校教师素质模型由基本素质、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四个维度组成。丁越兰等(2013年)[6]以高校管理类教师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综述和实证调查基础上揭示管理类教师胜任素质静态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等三大特征,并以此建构管理类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其包括即教学胜任能力、学习发展胜任能力、科研胜任能力和社会化胜任能力四个维度。宇(2014年)[7]以应用型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理论构想、行为事件访谈、特尔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应用型高校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其包含自我发展、开放与创新、动机与价值、沟通协作、社会取向五个维度。远程教育教师素质模型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姜玉莲等(2009年)[8]以远程教育辅导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研、关键事件访谈法、专家论证法等方法,在对辅导教师主要角色及其胜任素质的要求研究基础上构建了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素质模型。张卓等(2014年)[9]以成人高校远程教育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构建了成就取向、归纳思维、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五个维度的远程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目前,针对基层电大辅导教师素质模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立足于基层电大,并结合开放大学改革新形势下课程辅导教育应具备的素质模型开展相关研究。

研究思路及方法

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的构建思路包括:①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和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进行访谈,提炼出素质初始指标,聘请远程教育专家对各个指标的内容释义进行评价和修正,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形成素质指标;②以素质指标为依据编制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调查问卷;③正式调查以东城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④利用spss21对调查数据进行因素分析,依据分析建立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

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构建

1.调研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东城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为调研对象,但由于现在东城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中60%左右的教师为外聘教师,而这些外聘教师大多来自北京市其他基层电大,所以本次调查对象涵盖了东城、西城、朝阳、石景山、怀柔等基层电大的课程辅导教师。

2.访谈及问卷编制

笔者选取了5位不同基层电大的课程辅导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相关的文献分析结构,形成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的初始指标,并对素质的各项初始指标进行释义、随机排列,同时还聘请远程教育专家对各个指标的内容释义进行评价和修正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形成素质指标。基于各指标构成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问卷,包括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基础知识、信息化能力、科研管理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内容。为便于后续的统计分析工作,笔者将各项指标分别编号(如表1)。

3.问卷调查及模型构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2份,问卷有效率为95.83%。其中助教10人,占总样本量的10.87%;讲师55人,占总样本量的59.78%;副教授24人,占总样本量的26.09%;教授3人,占总样本量的3.26%。其中2年以下教学经验的有8人,占总样本量的8.70%;2~5年教学经验的有25人,占总样本量的27.17%;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有59人,占总样本量的64.13%。其中本校教师35人,占总样本量的38.04%;外聘教师57人,占总样本量的61.69%。

(1)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问卷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得出样本的KMO(取样适当性)=0.554,Bartlett’s(300)=629.383,p

(2)问卷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21对问卷数据分析,并采用常用的内部信度检测方法Alpha系数检验问卷的信度,得出Alpha系数为0.888,且得出远程教学专业知识、教学基础知识、信息化能力、科研管理能力、合作创新能力、服务态度六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Alpha系数分别为0.826、0.754、0.758、0.619、0.700、0.897,说明此量表有良好的信度。

笔者在编制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评价量表时,根据前期的研究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相关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该评价量表的项目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很好地保证了该量表的效度。

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应用展望

笔者在借鉴人力资源管理对素质模型的应用的基础上,认为基层电大对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辅导教师的聘用

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明确了优秀课程辅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帮助基层电大确立了用人标准,从而避免了现在基层电大在外聘课程辅导教师时仅考虑职称、教学经验等传统标准,忽略了基层电大的特殊情况。

2.专业培训

基层电大可依据现有辅导教师团队已具备的素质和应具备素质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本研究在建立模型的同时测试了北京东城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已具备的素质,如下页图3所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应具备程度和已具备程度差距最大的是教学基础知识和远程教学专业知识,差距最小的是服务态度。

3.绩效管理

将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应用于学校的绩效管理,可以帮助学校建立公正的、具有发展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能够区分出绩效优秀教师和绩效一般教师具备的素质,学校应用此模型考核课程辅导教师既体现了公平性,又为绩效一般的教师指明了发展方向。

4.课程辅导教师职业规划

建立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对教师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个人特质与工作特点及大环境变化产生的新要求,学校也能够据此指导教师设计出符合个人特征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支持和辅导。

这四方面的应用看似各自独立,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应用管理学的另一个概念――PDCA来进行解释。P(plan,计划)对应课程辅导教师的聘用,确定了人员聘用的计划和标准;D(do,执行)对应专业培训,依据素质模型为达成计划和标准开展相关的培训;C(check,检查)对应绩效管理,执行一段时间后实施检查,审视和目标的差距;A(action,改进)对应课程辅导教师职业规划,教师明确了自己的差距和优势所在,并确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这四个阶段是一个小循环,每一次循环结束,开始新的循环,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如图4)。教师还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模型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员的发展,模型也会发生变化,要不断修正才能符合实际。

由于样本的局限性,本研究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的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修正。

参考文献:

[1]李爽,张艳霞,刘永权.北京开放大学课程辅导教师能力需求与实际现状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2]刘永权,武丽娜,邓长胜.我国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基于教师分类与角色定位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15(02).

[3]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0-21.

[4]王昱,戴良铁,熊科.高校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J].高教探索,2006(04).

[5]许安国,叶龙,郭名.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

[6]丁越兰,骆娜.管理类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建构――基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5).

[7]宇.应用型高校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J].教育评论,2014(06).

[8]姜玉莲,姚文建.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素质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

[9]张卓,高金金,文.远程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和检验[J].人类工效学,2014(03).

上一篇:冷轧轧制液对工业齿轮油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晒出我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