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培训方法评析

时间:2022-10-24 02:19:18

职工培训方法评析

一、讲座法

讲座法指培训者运用语言表达其想传授给受训者的内容。这种学习的沟通主要是单一的从培训者到听众。讲座法是成本最低、最节省时间又是按一定组织形式可以有效传递大量信息的培训方法之一。讲座的形式之所以有用也是因为它可以像大批的受训者提供培训。除了作为能够传递大量信息的主要沟通方法之外,讲座法还可以作为其他培训方法的辅助手段,如模拟和技术培训。讲座法主要包括标准讲座、团体教学、客座发言、座谈小组、学生发言。团体教学为培训者带来了更多的专业技术和不同观念与看法,但团体教学会占用培训者更多的时间,不仅用于准备特定的培训内容还要用于与他人的协调上,尤其当各题目之间相关度大时就更有协调的必要。座谈小组适合于让受训者在讨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但座谈小组一个潜在的弊端是那些对某一客体不甚了解的受训者会不太容易理解主要内容。为使客座发言这种方法更有效,培训者应为发言人设计一个有关其发言的内容与课程内容相关性的框架。学生发言可提高质量的价值及受训者的注意力,但如果受训者不具备发言的能力将会使学习受阻。讲座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它缺少受训者的参与、反馈及与工作实际环境的密切联系――这些会阻碍学习和培训成果的转化。讲座法不大会吸引受训者的注意,因为强调的是信息的聆听,而且在培训中很难迅速有效地把握学习者的理解程度。为克服这些问题,讲座法常常会附加问答、讨论和案例研究。这些方法使培训者能在讲座中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与工作有关的案例和实践练习,从而有利于学习和培训成果的转化。

二、视听法

视听教学包括投影胶片、幻灯片和录像。录像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用来提高学员的沟通技能、谈话技能和顾客服务技能,并能详细阐明一道程序的要领。但是,录像方法很少单独使用,它通常与讲座一起向雇员展示实际的生活经验和例子。在培训中使用录像有很多优点:第一,培训者可以重播、慢放或快放课程内容,根据受训者的专业水平来灵活地安排培训课程内容。第二,可以让受训者接触到不易解释说明的设备、难题和事件,如设备故障、顾客抱怨或其他紧急情况。第三,受训者可受到前后连贯一致的指导,使项目内容不会受到培训者的兴趣和目标的影响。第四,通过现场的摄像可让受训者亲眼目睹自己的绩效而无需培训者过多解释。这样,受训者就不能将绩效差归咎于外部评估人员身上。

视听法的大部分问题一般来自于视听材料的解读,诸如,专业术语的解读、基调的把握、停顿、连接、重音及关联词的处理等。因此,视听材料的解读要把握技巧:1.备稿。备稿也就是准备稿件,这在视听教材的解说过程中较之一般的新闻、通讯、评论、文艺类稿本的解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的专业知识极其丰富、广泛并且复杂,专业术语、专用词汇较多,解说者不可能全懂,但应尽量去学,尽量弄懂,做到对稿件的全篇内容、事物间的内在关系等心中有数,这样语言才能有序,才能很好地把视听教材的教学意图完整地、有条理地传达给受众。2.把握基调。视听教材的语言特点决定了视听教材的解说特点,也就是它的表达方法,也为解说确定了一个基调平实舒展。3.解说中停顿、连接、重音等的处理。视听教材往往涉及许多专业术语、专用名词及定义,有的解说词甚至是有很多修饰成分的长句,语言极为精炼、概括,而内容丰富。受众要听得既清楚又完整才能领会。所以,解说时必须运用一些技巧,如:放慢、加重、停顿、连接等来加以强调,引起受众的注意。这些技巧如果使用得准确而又恰到好处,可以鲜明地表示出逻辑关系,使用不当,则可能歪曲原意。4.关联词句口语化。作者在写脚本时往往书体语言较多,如果就按这种书体语言来解说,易让受众费解,这就要求解说者在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和作者一起商榷,怎样使书体语言尽量口语化。

三、自我指导学习

对于自我指导式学习,德国汉堡教科所的戴夫认为:“个人通过不断认识具体学习需要,并运用适当的方法、资源与学习机会,实现这些学习需要以便单独或集体地完成个人多方面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活动。”自我指导学习,通常是指在一定的组织中,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与资源条件,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需要的资源,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而培训专家的职责在于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管理好、控制好自己的学习活动。

自我指导式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具有以下特点:1.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进度、时间和地点,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2.培训项目以现实的工作环境为基础,学习者需要从自己的上级、同事甚至是合作伙伴、顾客那里获得工作中的知识和技能。3.课程结构设置灵活,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定的学习单元,并可以随时利用一些评价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4.弹性的学习计划鼓励学习者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成为主动参与学习的个体而不是培训项目的被动接受者。5.符合成年人的学习规律,强调自主学习、灵活安排,多在工作岗位中边干边学。6.学习成本相对较低,可以有效利用不同地区的学习资源,减少员工的往返,提高培训效益。

开发一个有效的自我指导学习计划有几个必要的步骤:1.进行工作分析以确认工作包括的主要任务。2.列出与任务相关的以受训者为中心的学习目标。因为学习目标取代了指导教师的地位,他们必须指明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受训者应采取哪些行动,以及他们应掌握哪些内容。3.开发学习内容详细计划。包括提供打印稿或教学屏幕。这些内容要按照以受训者为核心的学习目标来制订。开发学习内容考虑的一个因素是用于共同培训内容的媒介。4.将内容分为若干部分。第一部分以学习目标开始,并包括评估的受训者学习行为的方法。每一部分还要有时间练习。5.开发一份评估详细计划。包括对受训者的评估及自我指导学习内容的评估。对受训者的评估要以学习目标为根据。即要根据学习的目标中直接列出的,可从资料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内容来设置问题。对自我指导学习内容的评估包括判断所学内容是否便于使用,材料是否过时,即受训者是否掌握了学习目标。自我指导学习在将来会越来越普通,因为公司希望能灵活机动地培训员工,并且鼓励雇员积极参与学习而不再受雇主强行指使。

四、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是雇员或某种组织如何处理棘手事件的描述。要求受训者分析评价他们所采取的行动,指出正确的行为,并提出其他可能的处理方式。案例研究方法的一个基本假设是,雇员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这样他们才可能在必要时能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案例研究有以下优点:

一是有利于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论的原理或者基本概念。在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选择若干案例,而是要确定让雇员掌握哪些基本原理或基本概念,然后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原理或概念的案例来。这就有利于雇员通过案例的学习达到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论原理的作用。因为通过对先前案例的更深认识会促使雇员对理论学习的运用方式作更深入的思考,解释这个事件为什么会这样处理而不那样处理。一旦案例中隐含的理论问题或原理被雇员所认识,就可以通过它来考察新的案例,这样,先前案例中的理论就转变为现场生产实际中的新挑战,促使雇员分析能力的提高。二是有利于扩大雇员的想象力和视野,掌握正确的思维技能。案例教学把一些真实的问题展现在雇员面前,提供了像专业人员一样的思维实践机会,打破了学科课程的限制。案例教学一般不提供既定好的答案,这使雇员们开始逐渐习惯实际场景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期性,而这些案例来源于真实的生产实际情景,它一方面可以让雇员不再持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想象,另一方面也促使雇员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方式方法,扩大自己的视野,并使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更切合实际。

案例编写的过程包括:第一步要明确问题和情境。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你所选择的案例与培训目标的相关性,且能激发学员的讨论,迫使人们制订决策,能在长短合适的一段时间里进行描述,并且可以推广到受训者可能会遇到的情形中。有关这个问题或这种情况的信息能够容易获得。第二步就是研究文件、访问参观者、收集有关案例细节的资料。第三步要能概括出这个事件的大致轮廓,并将细节和证据与事件中有关的要点联系起来。第四步选择确定展示这个案例所用的媒介。同时,在案例编写的步骤中,培训者要考虑如何进行案例练习,包括确定是让受训者单独实践还是分小组进行,及学生们如何报告自己的分析结果。最后,要准备所需的安排资料,包括汇集证据,编写事件更改,准备指导受训者进行分析的问题,并涉及一个有趣、引人注意的案例的开头以吸引受训者注意,并为案例提供一个快速的定位。有许多途径可获得现成的案例。利用现成案例的一个好处在于,他们是已经设计好的成型案例。

五、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指让受训者扮演分配给他们的角色,并给受训者提供有关的背景信息。角色扮演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使学生通过表演剧情中的各种角色来接触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关心和了解别人的思想、观点和人生态度,让学生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去体验生活,还可以在角色扮演中去学习操作方法,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教师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可以根据剧情需要和学生的兴趣来调整、改变角色扮演的环境。

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克服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缺点和不足。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如果组织不当,课程设计不全面,就会出现流于形式、扮演肤浅的现象,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这就要求:1.教师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角色扮演的全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任何活动的设计都要指向既定的目标。2.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角色、巧妙营造表演环境、重点突出要说明的主题,向学生说明剧情,让学生熟悉剧情的情节和背景。3.挑选符合剧情要求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提醒学生在扮演角色时把自己融进去,忘掉自我。此时“我”就是剧情中的人物,要用剧中人物的思想去考虑问题,去付诸行动。4.给充当观众的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判断每位同学扮演的真实性,裁决这件事处理的对错、决策水平的高低。思考一下:假如我是这个角色应该怎么做。5.把环境创设好,让学生进入角色,开始表演。在表演中把要解决的问题说明白以后再停止演出。6.最后,启发当观众的学生去评价“演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由你来扮演这个角色,你会怎样做。你遇到这个问题,你会怎样去处理。让学生讨论发生的剧情,如:某个角色为什么那样去做,那样去想,它的价值如何,然后教师对每个角色的表演和观众的评价加以分析、总结、指导。在整个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履行导演的职责,驾驭着整个剧情的发展,是每个角色的裁判,最后要做出与课程设计思想、目标相符合的结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1.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上一篇:关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的几点思... 下一篇:简论图书馆人才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