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企业践行供给侧改革探究

时间:2022-10-24 12:58:26

我国煤炭企业践行供给侧改革探究

[摘 要]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供给侧改革的推出是必然趋势。通过借鉴美、德、日三个发达国家去产能的先进经验,提出我国煤炭企业践行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包括大型煤企对于2016年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的具体贯彻,以及清理僵尸企业,推动部分中小煤企有序退出煤炭行业。

[关键词]煤炭企业;产能过剩;供给侧改革

[DOI]10.13939/ki.zgsc.2016.42.12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使得煤炭产量逐年攀升的同时,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2014年至2015年间,国内外需求不振,房地产投资深度下滑,煤炭、钢铁、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落千丈。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煤矿总规模为57亿吨,正常生产及改造的煤矿39亿吨,停产3.08亿吨,新建改扩建煤矿14.96亿吨。2016年4月11日的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为124.9点,比2015年年初下降12.8点,降幅9.2%。该协会统计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的69.4%)合计利润51.3亿元,比2014年同期减少500亿元,下降90.7%。综合来看,煤炭行业形势十分严峻。[1]

2016年1月27日,“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正式提出,并成为“十三五”期间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着力点。[2]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已经明确了煤炭去产能的政策着力点和进度,要求煤炭行业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压缩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

1 国外去产能先进经验

1.1 美国钢铁行业去产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产值占比从“二战”后的8%降至1%。第二产业增速缓慢,呈F下行趋势,钢铁需求不足。产业结构升级促使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另外,日本炼钢技术逐渐增强并赶超美国,美国钢铁竞争优势不断消散。1960年至1989年,美国进口日本钢铁规模从400万升至2205万吨,日本钢铁替代效应明显。

面对严重的钢铁过剩问题,美国采取以下措施去产能:一是政府政策保护。美国各级政府多采用资金补助方式去产能,并对进口钢铁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二是美国钢铁企业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大规模兼并和重组,亏损企业申请破产保护。三是加大先进材料、生产技术平台、先进制造工艺以及设计与数据基础设施等4个领域的投资。[3]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钢铁行业集中度稳定在39%。通过实施去产能措施后,钢铁行业集中度稳步上升至2009年的70%。41家钢铁企业申请破产保护,淘汰5000万吨落后产能。与此同时,美国钢铁行业就业人数也从1990年的18.7万降至2009年的8.5万,降幅54.5%。钢铁行业年平均毛利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6%升至21世纪初期的12%。

1.2 德国鲁尔区煤炭行业去产能

1956年美国煤炭进口规模增大,冲击德国国内煤炭销售。美国煤炭价格以低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煤炭价格进入鲁尔区煤炭市场。石油在生活和生产中逐渐替代煤炭的地位,1956年西德石油消费量是1953年的两倍。上述情况,都进一步导致煤炭行业产能过剩。

当时,鲁尔区矿工工会和煤炭企业制订了去产能计划,包括:一是煤炭行业限产1.4亿吨;二是限制煤炭进口;三是煤企加大力度向第三国出口;四是煤企自发建立西德采煤应急协会阻止进口煤炭对本国煤炭的冲击。

1966年至1967年,鲁尔区煤炭产量一直保持在1.4亿吨以下。西德采煤应急协会也成功减少840吨进口合同,既有效缓解外部市场的冲击,也有效缓解了产能过剩问题。1969年,鲁尔区的煤炭企业重组整合成为鲁尔煤炭集团。[4]

1.3 日本水泥行业去产能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水泥业在日本非常发达。1985年水泥国内消费量为6700万吨,1991年增至8600万吨,涨幅28.4%。1985年至1989年,日本出现严重的经济泡沫,水泥业面临产能严重剩余的问题。

面对去产能问题,日本政府的做法是:一是出台某种政策,必须淘汰一些亏损企业,并要求其将劳动力、投资方向转向新兴、环保产业;二是给予企业一些税收优惠及补助;三是要求水泥企业通过垃圾焚烧为水泥生产提供能源,开发水泥厂新功能。

通过有效去产能,如今的日本水泥业已走出产能过剩的阶段,并在环保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

2 国际去产能先进经验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启示与建议

2.1 对于大型媒企来说

应该积极践行政府提出的五大供给侧改革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6]同时,借鉴上述美、德、日三个发达国家在钢铁、煤炭、水泥行业去产能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实施供给侧改革。具体如下。

2.1.1 去产能

第一,根据市场行情和企业自身现金情况主动寻求行业产能整合以及进行兼并重组,一旦成功,企业将获得定价权并享受价格上涨带来的盈利弹性并且实现强强联合。第二,关闭成本高、煤质差、安全隐患高的矿区或下属煤矿。比如开采含硫高、发热量低的煤炭以及高瓦斯、高突矿井易造成煤矿事故的矿区都应予以关闭。第三,淘汰生产效率低、维修成本高、污染环境、占用矿区空间的老旧生产设备,并且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露天开采设备和井工开采设备,提高生产率和产能利用率并且保护环境。第四,大型煤企可以依靠其充足的资金储备积极向其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据悉,未来煤制天然气或将成为投资热点,大型煤企完全可以将传统煤化工板块转型为煤制天然气这一新型能源化工板块。第五,完善煤炭营销、贸易、运输产业链的一体化销售策略。营销上,创新煤炭营销模式,引进网上和电话订购营销模式,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贸易上,严格限制煤炭进口规模,积极扩大第三国出口,开拓海外新市场;运输业务上,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衔接管理工作,在扩大出口的基础上积极开拓运输新业务,提高运输效率及效益。

2.1.2 去库存

第一,在煤炭库存较多的煤矿附近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就地实现由煤转电,既转化煤炭库存,又实现了煤炭清洁利用,减少煤炭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第二,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战略,提升企业海外形象。民营煤企与国有煤企合作,民营煤企抱团走出去,形成海外煤炭市场共同体,带动海外市场消化煤炭库存。[7]第三,大型煤企可以将过剩煤炭做成石油、汽油以及柴油等化工用品,做出的这些化工用品含硫量低于国家标准,既解决了库存问题,又有效保护环境,促进煤炭的清洁转化。

2.1.3 去杠杆

煤炭企业杠杆率较高,也就是说企业举债较多,会提高银行的坏账风险,恶化产能过剩现象,降低信贷资源使用效率。对此,大型煤炭企业应该在紧随政府“供给侧改革”中“去杠杆”具体政策导向的基础上,采取以下策略:一是扩大直接融资,增加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减少债务杠杆;二是向地方政府主动提出PPP融资模式,既可以有效降低杠杆,又盘活优势煤炭资源;三是企业要有较好的前瞻性,经营好时可以适度提升杠杆,经营不好时,可以通过债务重组或变卖资产降低杠杆率。

2.1.4 降成本

煤炭开采、运输、销售全流程应紧紧遵循“五降三提”原则。

“五降”即:创新竞价集中采购和网络采购方式,降低材料物资采购成本;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降低人工成本;转型升级煤炭生产系统,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煤炭营销战略,拓宽煤炭I销渠道,降低销售成本;提出新的融资方式,拓展煤企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三提”即:提高新投资项目经济性的再评估、再优化力度,减少资本开支;提高资金管控力度,确保现金流的安全性;提高配置存量资产可靠性,大力推进轻资产经营战略。大型煤炭企业在把握“五降三提”原则基础上,还应完善成本考核责任体系与激励机制,优化各业务板块的运营组织。

2.1.5 补短板

第一,搭建互联网平台,使煤炭企业与买方直接在平台上交易,物流直接配送,形成“互联网+煤炭”网络共同体发展模式,推动煤炭企业产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转型升级。[8]第二,定期总结煤企矿井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坚持查处和整治,不断改进工作管理方法,补足矿井安全管理工作的“短板”,实现煤企安全持续稳定发展。第三,提升煤企员工的知识储备,针对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技能知识传授和团队协作理念宣传,开展个人素质大赛和技能实践评比。一方面提高煤企员工文化素养,树立员工团结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弥补了煤企普遍存在的员工素质不高、技能水平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人才培养经验短缺等不足。

2.2 对于中小煤企来说

中小煤企,特别是生产技术不合格、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亏损严重的小煤矿以及资源枯竭的煤矿是本次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任务的重要清理对象。对于那些优质煤矿且规模不大的煤矿,可以寻求大型煤企的兼并重组,学习获取大型煤企的优秀企业文化、生产技术以及客户资源,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本次去产能任务的重点清理对象,也就是常说的“僵尸企业”,应主动退出煤炭行业,寻找其他产业的新机遇。

3 结 论

面临煤炭产能过剩问题,我国煤企应在学习借鉴国外去产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力践行国家2016年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五大经济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大力实施兼并重组,搭建“互联网+煤炭”网络平台,促进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清理僵尸企业,推动经济效益差的中小煤企有序退出煤炭行业。

参考文献:

[1]曹英,刘雅卓.供给侧改革升温 煤炭行业借力脱困[N].中国经济时报,2016-02-02(007).

[2]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6):32-36.

[3]盛朝迅.美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新经验及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13(8):86-87.

[4]李晟晖.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研究――以德国鲁尔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4):94-97.

[5]陈言.日本水泥业:从产能过剩到环保新产业[J].中国经济周刊,2013(13):77.

[6]谭浩俊.“供给侧改革”剑指“五大任务”[N].中华工商时报,2015-12-25(3).

[7]王本力,张海亮,曾昆.国际产能合作:化解产能过剩新思路[J].中国工业评论,2015(11):64-69.

[8]县祥.新常态下“互联网+”与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2):23-27.

上一篇:大数据与宏观经济的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金融产品创新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