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和谐矿区的工作意见

时间:2022-10-24 11:45:57

建设绿色和谐矿区的工作意见

随着我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但随之而来的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兼顾“三者”利益建设和谐矿区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地方政府、矿山企业、矿区群众的利益,真正做到“护我环境、惜我资源、利我地方、惠我群众”,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既大力发展经济,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好环境,保护好生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县”的要求,促进我县矿业经济健康发展,努力建设绿色和谐矿区。现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建设绿色和谐矿区的重要意义

*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的矿产开发利用,对我县建设、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县经济的发展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开采过程中带来的破坏性,在矿产资源开发和矿业经济的发展中,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矿区人民群众的利益,大力建设绿色和谐矿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绿色和谐矿区,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子,解决当前我县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节约和保护矿产资源,既是关系到当代人民生存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的问题,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利益分配原则、实现党的执政宗旨的迫切需要。

二、建设绿色和谐矿区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加快矿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建设绿色矿山;强化矿山生产企业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中的主体责任和维护群众利益的社会责任,探索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科学、有序、安全、效益开发,努力提高矿业经济的发展质量,逐步改善矿区人民生产生活状况;加强矿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矿区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处理好矿地关系、矿山与矿山之间的关系、矿群关系,建设绿色和谐矿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建设绿色和谐矿区的目标

目标:力争用3年的时间,使非法开采、掠夺性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形成有序、安全、效益并重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矿区经济发展走上健康轨道;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人畜饮水等问题整治成效明显;矿区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矿区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群众收入逐步增长、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普遍改善;实现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企业劳动用工规范化,社会保险全员化;矿地分歧、矿群矛盾、矿山之间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矿地、矿群、矿山之间关系趋于和谐;磷矿山:国有矿山开采回采率提高到75%,贫化率降低到5%以下,地方矿山回采率提高到67%,贫化率降低到5%以下;煤矿山:回采率提高到67%,贫化率降低到5%以下;铝矿山:回采率提高到70%,贫化率降低到5%以下。

四、建设绿色和谐矿区的步骤和方法

根据建设绿色和谐矿区目标,将绿色和谐矿区建设分为四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20*年8月)成立组织机构

为确保建设绿色和谐矿区相关工作顺利推进,成立以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林业绿化局、县局、县安监局、县煤炭局、县水利局等部门及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建设绿色和谐矿区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研究、指导、协调、解决建设绿色和谐矿区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督促检查工作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

第二阶段:(20*年9月)宣传动员,启动绿色和谐矿区建设

各相关部门及乡(镇)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加强宣传和学习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的精神,通过有线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远程教育等载体,在全县人民心中树立“护我环境、惜我资源、利我地方、惠我群众”、“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等意识,充分认识到建设绿色和谐矿区的重要意义,正式启动绿色和谐矿区建设。

第三阶段:(20*年10月至2010年9月)全面实施,稳步推进

县建设绿色和谐矿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对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摸底排查,清理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矿地、矿群、矿山之间的矛盾,分别将调查和摸底的情况登记造册,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限,全面实施绿色和谐矿区建设。

第四阶段:(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总结经验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建设,*县绿色和谐矿区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建设中的先进经验,提炼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模式和机制,形成完善成熟的长效管理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加强部门合作

为确保建设绿色和谐矿区中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出现工作重复、推诿等现象,将有关部门的职责明确如下: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认真做好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制止和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认真执行《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贵州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暂行管理办法》、《*县矿产资源规划》、《*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矿山“三率”指标考核,通过绿色和谐矿区建设,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提高矿山回采率,降低矿石贫化率,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安监部门:负责加大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巡查监管力度,依法督促矿山业主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监督矿山企业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方案开采,依法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环保部门:负责督促矿山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加强矿山“三废”排放的监管,依法查处矿山开采环境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督促各矿山企业编制矿区治理规划,制定和落实治理措施,对治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矿山采用清洁生产,井下开采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排放,生活区使用清洁燃料,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配合国土部门完成矿山企业生态环境状况全面清理调查和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

林业绿化部门:负责加强对矿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对涉及林地的,协助和督促矿山业主依法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按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督促矿山业主对破坏的林地进行恢复,并依法查处。

水利部门:负责抓好矿区农村人畜饮水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大对矿区河流治理和维护的投入,防止矿区水土流失。

煤炭部门:负责完善煤炭产业的中前期发展规划,严把煤炭矿山企业的准入关,加强煤炭生产企业的资源整合、行业监管,优化矿井的开采方案,推广转化一批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提高煤矿技术管理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深加工和煤气的综合开发利用;配合国土部门完成矿山企业生态环境状况全面清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积极推动采掘企业开展磷资源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着力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卫生部门:负责督促企业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加强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宣传培训,制定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和职业病防治预案,完善职业病防治制度,加强职业场所危害因素监测;加强矿区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管理,确保矿区群众身体健康和食品、生活饮用水安全。

劳动保障部门:加大劳动保障法规的宣传力度,规范企业用工,依法督促矿区企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进一步加强矿区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指导和职业介绍工作;积极探索适合矿区群众特点的社会保障办法。

农业部门:负责全力推进矿区科技兴农,大力发展种养业,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寻找农村传统生产生活能源的替代能源。

维稳部门:负责加大矿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按照“居有所安”行动计划要求,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安全”专项行动;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积极协调化解矿区矛盾纠纷和处置,矿区矛盾纠纷、总量、逐年下降;严厉打击“”等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认真开展反警示教育和形式教育,建设“无邪矿区”;依法打击破坏和扰乱矿区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矿区稳定。

部门:负责及时调查处理涉矿上访案件和矿群纠纷,维护矿区社会稳定。

公安部门:负责加大矿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协调化解矿群矛盾,依法打击个别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矿山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

检察院:依法查处矿山管理中的各类失职渎职案件,对矿产开发中、扶商欺民等行为进行严厉惩治。

供电部门:负责对领导小组确定予以停产整顿和关闭的矿山停止电力供应。

旅游部门:负责对景区开采矿山进行严密监管和巡查,禁止在景区规划区内采矿,同时加强景区缓冲区、进入景区公路可视范围内采矿行为进行监管。

法院:依法及时审理矿区各类案件,维护矿区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谐,维护群众及矿山企业合法利益。

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等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做到有错必纠,有案必查;

审计部门:负责加大对矿产资源各种税费的收取、管理、使用的审计力度。

宣传、电视台等部门:负责组织新闻媒体加强对建设绿色和谐矿区正面典型案例的宣传和反面典型案例的公开曝光。

财政部门:负责全面清理各种涉矿税费,完善现有税费机制,把矿区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经费纳入征收范畴,安排专项经费,确保建设绿色矿区顺利进行。

物价部门:负责督促有关部门足额征收应征的相关规费;依法查处、并规范征收单位的收费行为。

各乡(镇):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调查,加强本辖区内开采矿产资源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抓好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监督矿山企业搞好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为矿山搞好协调服务,维护矿山正常生产秩序;编制本辖区绿色和谐矿区实施方案。

(二)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标准

1、新立采矿权必须符合《*县矿产资源规划》,必须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布局,符合规定的最低设计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按要求编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矿山土地复垦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禁止在高等级公路、国道、省道、县道、风景名胜区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设置露天开采的矿权;禁止在旅游规划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设置矿权;限制无下游产品的矿山企业开采,鼓励有精、深加工企业独立或合作开发矿产资源。

2、强化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宏观调控作用。编制各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正式矿业权设置方案前,充分征求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并进行公示,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对生态保护区、环境脆弱区、限采区、禁采区等资源开发的环境敏感区域,要严格控制,分类管理。利用编制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的机遇,合理规划,调整矿山布局,推进非煤矿山整合工作。

(三)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管

1、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体系。在依靠各级矿产资源管理人员监管的同时,积极建立矿产督察员队伍,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人民群众在矿产开发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对明确监管的重点矿山和重点项目,要做到任务到矿,责任到人,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严格要求矿山企业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按方案保护和治理矿山环境,及时缴纳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凡是矿群矛盾、矿山纠纷突出的矿山一律停产整顿;凡是资金不到位的矿山一律停产整顿;凡是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坚决予以依法关闭。

2、源头上防范矿产资源开发中破坏环境的行为

在对新建项目的备案、核准、审批中,要把保护措施列为重要内容,一并审查、批准、审核,原有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相关保护措施不健全的,要按规定及时弥补。对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地带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和不能确保地质灾害预防治理的业主,不批准其项目实施;强化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评估成果的强制性运用。结合我县实际,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弱化对矿业经济的过分依赖,减少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加大执法力度,督促采矿权人认真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对造成地质灾害未进行治理和补偿群众损失、未认真履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的矿山,其采矿许可证不予通过年检或不予办理延续、变更登记。探矿权人在进行槽探、坑探、钻探作业时,不履行对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义务的,不予通过探矿权年检,不予办理探矿权延续、变更登记。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的监管,凡是不符合环评及审批要求的矿产资源开发建设项目不予审批并责令其停止生产。

3、以贵阳市*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开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以磷煤化工为主体,努力抓好部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坚持节能减排、再使用、再循环原则,引导和支持矿业权人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鼓励矿业开发的科研、设计、勘查、生产等部门多渠道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采选技术,综合利用共伴生矿,切实推广充填采矿方法,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减少废渣排放和环境破坏,加强对矿山“三率”指标的严格考核,切实提高矿石回采率和回收率、降低矿石贫化率,促进矿产资源开发技术进步。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矿产开发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推动我县矿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不断提高矿山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切实抓好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节能减排、清洁文明生产工作,对矿产资源开采中产生的污染、废弃物做好无害化处理,集中排放或用于充填采空区,实行全程污染预防、干预;支持企业探索煤矸石、矿渣的回收利用;规范矿山开采行为,杜绝新发灾害和环境破坏,从源头上消灭引发矿群矛盾的因素。逐步建成资源型、环保型、效益型、安全型”现代化企业。

4、深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建立退出淘汰机制,加大不合格矿山关闭力度。

全面推进非煤矿山的整合工作,对辖区内的矿山进行清理,通过编制整合方案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置。对生产规模达不到最低要求的矿山,通过整合提高生产规模;对不具备整合条件只能独立设置且资源条件可以满足技改扩能的矿山,限期进行技改提高生产规模;对不具备整合条件且资源接近枯竭的矿山,采矿许可证到期不再延续;对县内重要矿种,实行“总量控制,上大关小,调整结构,改善环境”等保护性开采措施,将优势资源配置给优势企业,逐步关闭只注重粗放型开采、无精细加工的矿山企业;加快全县矿山企业的整合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配置、小矿合并为大矿等方式,逐步提高矿山开采的科学化、节约化和规模化程度,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逐步化解矿山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对各类保护区设定的禁采区,定期向社会公告,凡在矿产资源规划和各类保护区设定的禁采区内开采的矿山,限期关闭;凡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违反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经整改仍不合格的矿山,一律关闭;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关闭的矿山企业,要及时注(吊)销相关证照,做到不留人员,不留采矿设备,不留建筑物,毁闭井筒,切断电源,停止供应并妥善处置爆炸物品。

5、切实解决矿区群众生产生活能源问题。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民用煤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工程,逐步实现以气代煤,节约用煤,降低群众生活成本,实现矿区农村能源生态化、多样化,推进煤矿瓦斯综合利用,有条件的矿区要及时做好瓦斯民用工作,解决好矿区群众的生活用能源问题。

6、认真执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缴存制度。根据《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贵州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力度,督促矿山企业按规定缴存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四)加强矿山环境治理

针对县内灾害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治理:一是对有责任单位的灾害,各部门要开展责任鉴定工作,严格要求矿山企业出资进行治理,落实好群众搬迁后的生产生活、子女入学等问题;二是对已经不能追溯企业责任的灾害,县政府将发改、民政、扶贫、水利等部门的项目资金给予倾斜,使矿山地质灾害得到及时治理。

1、工程措施

强化工程治理措施,每年都安排一些治理项目,如修筑拦渣坝和河堤、对矿区河道进行清淤、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等,减缓乃至遏制目前较为严重的矿山环境破坏,切实发挥治理工程固渣作用,防止矿区水土流失及现有地质灾害加剧。

2、搬迁措施

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开展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力争在3—5年的时间里将矿区灾害危及群众搬迁完毕,同时培训矿区农民群众,矿山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纳到企业就业,使矿区群众从农民转变为工人,消除零就业家庭,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对条件不符、不能进入矿山企业的,将其纳入乡(镇)或企业社会保障体系,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

3、生物措施

针对目前已经破坏的矿山环境,国土、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要严格要求矿山企业开展治理恢复工作,重点是露天开采地区和矿区内的荒坡,督促其按照《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等资料开展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做到开采一处,治理一处,绿化一处;在对地下开采矿区开展花园式矿山建设,绿化工人生活区、保护开采区植被,改变目前矿区环境“脏、乱、差”现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已闭坑且矿山环境有轻微破坏的矿区,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逐步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促使矿区生态良性发展。

(五)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开发整治力度

1、严厉打击矿产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继续打击非法采矿,严防非法采矿行为反弹,国土、安监、环保、煤炭等部门要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治工作方案,严厉打击越层越界、采富弃贫、非法开采等违法开采行为。对典型案件,公开查处过程和处理结果。进一步健全完善群众举报、社会监督和动态巡查制度,重点矿区要明确监管的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对监控不到位,有案不查或查处不力的,要依法追究有关政府和部门领导的责任。

2、实行矿产开采技术资料编制单位终身负责制。对在地质勘查设计、储量核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矿业权人、中介机构、技术专家,按国家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3、集中开展磷、煤、铝等重要矿种和重点矿区的专项整治。加强重点矿种和重点矿区开发利用管理,通过专项整治,使重点矿区、重要矿种实现开发有规划、矿业权设置基本合理、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发生率大幅下降。

(六)、建立矿产资源保护开发新机制

1、凡在群众较为集中居住的矿区新设采矿权,在批准划定矿区范围之前,对涉及矿区群众利益的问题,要采取听证方式,充分听取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意见,采取有效措施提前化解矛盾,合理设置矿业权;新设立矿山之前,必须征求林业、水利、环保、旅游等部门意见;已取得采矿许可证的矿山,在申办安全许可证之时,必须具备工商营业执照、环保手续、征占用林地手续并征求旅游部门意见才能签署意见上报。

2、制定资源开发补偿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同意从收取的矿产资源开发规费中,提取适当比例的资金,建立可持续发展基金,用于矿山开采造成对群众损失的补偿安置、改善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破坏的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3、矿山闭坑后,将闭坑后的矿区范围以承包或租赁方式出让给养殖企业或经果林企业开发,以产业发展来带动矿山环境恢复;或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将矿区土地按照相关规定整理合格后,交于当地群众使用管理,用整理合格后的土地争取县内建设用地指标。

4、探索矿区群众以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入股参与资源开发获得资源开发收益权,建立矿业权人由于采矿活动引起矿区群众房屋开裂、人员伤亡及相关财产损失强制投保制度。

5、对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与当地群众关系和睦、生产工艺先进、深加工发展良好的矿山企业,经县相关部门审查考核后,由政府给予适当奖励,并享受县内其他各项优惠政策。

6、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建设绿色和谐矿区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部署工作任务,确保绿色和谐矿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上一篇:安全保障义务研究论文 下一篇:县消防工作安排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