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化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4 06:05:58

情景化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情景化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主张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本文主要探究高中历史情景化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情景教学 学生主体 有效性

一、情景化教学的内涵分析

情景化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形象化场景,以此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教材的深层次理解。情境创设方法是多样化的,可以是语言描述、故事引导、猜谜语、视频、角色表演等,但是要注意把握两个关键。其一,情境的创设要有能激发学生不断思考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是为了渲染氛围,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其二,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处于最近发展区。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在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基础上实现的,是为学生新旧知识联系搭建支架,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问题情境教学要求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知识是在学生自主建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中心设置,没有更多关于学生活动的设计,没有以学生先前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设计教学,而是以学生理解能力为基础设计。这样的教学使课堂演变为一种教师中心的“演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二)高中历史在教学以讲授法为主。

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师将自我知识外化通过一定教学方法转化给学生的一种艺术。高中政治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学生数量庞大,大多采用大班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高中政治教学以传统讲授法为主体,教学手段还是采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方式。教师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上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状态。

(三)高中历史教学形式单一。

在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模式下,高中历史教学形式呈现出单一性的特征,主要以教师讲解、提问,学生接受、回答,教师作业分配、检查,学生机械模仿为主,学生学习主要以独自学习为主,小组建立只是为了方便课堂的管理和作业的检查,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简单地局限于作业的辅助。在这种单一形式下,教学的主动性、课堂的活跃性、思维的多维性都被剥夺,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效率低。

三、高中历史问题情境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传统教师中心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主动的建构,未有效激发学生新旧知识的链接,学会如何搜索资料,如何深入地分析教材内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因此,问题情境教学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课堂开展的核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

如《新航路的开辟》教学中,我首先播放视频“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拉开世界史,走向海洋时代前列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那么这两个国家是如何拉开世界史的?展示五位航海家的照片,通过简单介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梳理文章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疑问。是什么原因使得葡萄牙的航海家们开始梦想远航的?这些航海家们是通过什么样的理由换取王室支持的?航海家的路线是怎样的?这些航线的开辟对人类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学生自主产生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进行小组互助交流和讨论,利用小组整体力量促进学生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的产生,并确定本小组课余时间继续探究的问题主题。问题解决和问题产生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螺旋式思考产生新的问题。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知识自主建构。

(二)以问题为中心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并不是所有教学情景都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情景只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触发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但是要使生活化的内容成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现象和内容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如《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七子之歌带领学生走进香港澳门回归前,祖国人民两地分割的内心,港澳同胞对祖国的思念,然后结合学生现在到港澳旅游的方便,港澳通行证和护照办理的区别,并结合当下港澳旅游热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感性经验促进学生对港澳回归后人们生活的变化,促进学生产生对港澳回归过程的兴趣。学生纷纷开始思考,香港澳门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是谁通过怎样的方针促进港澳回归的?这个方针是内容是什么?在这个方针的基础上是通过怎样的谈判实现的?回归后的港澳经济发展怎么样?香港澳门的回归对的解决有什么借鉴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层次整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问题的产生是基于一定情境的,情境一方面促进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发展,促进学生问题意识产生,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不断产生新的疑问。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以教师中心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的呈现总是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学生通过机械地背诵教师讲解的重难点掌握知识;然后在大量试题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这样机械学习和单调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疲劳感,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断下降。因此,高中历史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将问题情境设计与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传统讲授制教学方式,采用学生主体的小学合作学习。教师在上课开始前,先引导学生开展三个社会实践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的家乡民生变迁”、“深圳、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我最感兴趣的上海世博会青年论坛主题”。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请一位学生代表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民生变迁”的调查结果,学生的展示从衣着到饮食、从饮食到住宅、从住宅到交通工具,人们的眼界在不断扩展,从而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建立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引导学生走进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导学问题的指导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图表法、结构图等方式使内容更清楚明了。学生还通过情境表演分析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条件。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教师通过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性,教师与内容相结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学习。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的发展是基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生理解历史的关键,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情境的创设。情景化教学的推广首先需要改变传统教师中心讲授制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其次不断地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保证。

参考文献:

[1]吴芳.高中历史课程情境化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论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147.

[2]常鹏军.新课改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3,05:27.

[3]孙纯芹.情景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7:88.

上一篇:实施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措施探析 下一篇: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