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10-24 02:27:26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来,责任意识已逐渐成为公民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及家庭都应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并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及自我意识得到不断增强,从而使他们得以更加健康地成长。

一、责任意识的含义与重要性

1.责任意识的含义。责任意识指的是一个人对他人及社会所承担的任务、职责及使命,是一种崇高的意志、情感及强烈的自觉意识,其主要特点是和人的理想及价值观高度统一。

2.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当其学会对自己、他人、集体及社会都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后,才会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才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才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

二、新课改下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创设情境,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及实际生活进行情感体验,以使他们能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所感悟,从而培养并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如上《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时,可先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主动锻炼个人的心理品质、磨砺自身意志,并在学习、生活及劳动方面培养良好习惯”;然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读;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进一步了解后,教师再给学生分析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成长的关爱,以使学生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最后向学生提出“当你在生活或学习上遇到问题时,你是如何解决的?如果妈妈生病了无法做家务,爸爸又不在家,你会怎么办?”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以使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及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在教学方法方面,应重在参与,旨在内化,使学生对承担责任有一定正确认识。思想品德课在学生思想及道德品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思想品德所形成的规律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内心的责任意识,并使学生树立“我要负责任”的意识。

如上《感受法律的尊严》一课时,可向学生介绍“药家鑫事件”,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模拟小法庭”活动。首先,让学生根据法庭审判药家鑫的情景进行角色表演;然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发表对表演情况的评价及感悟;接着,由老师对表演及“药家鑫事件”中所涉及的法律及责任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让每个学生以责任为主题写一篇思心得。

这样让学生通过参与对责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使他们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他人负责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3.把多种途径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可把其和实践进行有效联系。为了使学生能成为一个富有责任心的公民,教师应把思想品德课和整个学校和社会的德育教育进行巧妙结合,以在实践中突出责任所具有的时代感,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并从生活中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如上《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拟规定时,可结合时政热点――“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空巢老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结合语文诗词《难报三春晖》中的相关内容向学生详细讲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孝敬父母。如可为父母分担家务或当父母劳累的时候,主动为父母捶背等,这样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自身行动践行责任感教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在教学界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如安排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时,教师应先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并做相应记录,以便当学生有疑问时,可为其做出相应解答,这样也能体现出现教师的责任感;又如安排学生对社会中的某些形象进行调查时,教师应先对其进行认真调查,并把其写成调查报告,为学生提供参考。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对工作如此认真负责,他们也会向自己的老师学习,从而使他们主动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近几年来,责任意识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意识及自我意识都会有所增强。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重视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及责任意识,从而使他们将来能够成为品德高尚、理想坚定、责任心强以及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跃龙中学)

上一篇: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