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情景创设导入法的思索

时间:2022-10-24 02:18:02

新课程情景创设导入法的思索

【摘要】万事开头难,只有好的开端才能有好的过程与结果。教学工作更是这样,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导入新课是一门很深也是很重要的学问。在物理教学中,由情境创设引入课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主要包括故事导入法、生活实例法和实验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故事法 生活实例法 实验法 悬念法 以旧引新法

上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但是我认为如何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是首先要考虑好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前提。导入应该是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物理所讲的许多知识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如果能做到“导入从感悟生活中来,结尾回生活实践中去”,这节课一定会受到学生欢迎。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尽可能不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准备讲第×章第×节,请大家翻开书本第×页”这一类导入。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导入的内容要有趣味性,使学生能集中精力,积极求知。

一、故事导入法

物理课虽然不是语文课,但是如果能在导入时给学生讲一些有关物理的有趣小故事,也能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导入“运动的描述”时,给学生讲一讲二战时期法国飞行员在空中用手抓子弹的故事,学生听到这个故事后,都觉得很惊奇有趣,也很想知道其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于是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在导入“密度的应用”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前不久,我家邻居遇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一位外地人找上门来,说他在挖墙时挖到几个金元宝,按照市场价格至少可值上万元,但由于急需钱用,只要2000元即可出售,邻居听了心动就买了下来,现在请我鉴定一下是真是假?如何才能鉴定呢?带着这样的悬念,学生急欲找到答案,很快进入了角色。

在讲“压强”时,我讲述了抗日联军与日本鬼子打游击战时,有一次游击队与一股鬼子遇上了,游击队员撒腿就跑,日本鬼子在后面紧追,一会就跑到一片沼泽地 ,游击队员们躺下就地一滚,一个个都滚过去了,然后就站起来接着跑,日本鬼子跑到这儿可好,脚一踩进沼泽地就再也爬不出来了,而且越挣扎越往下陷,过一会儿就没影了,为什么体重大体相等的人,中国人就能过去,而日本人就过不去呢?话音刚落学生就议论纷纷,这样引入新课学生的求知欲望十分强烈。

二、生活实例导入法

生活中有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很多人并没有去想过其中的原因。在导入时将这些现象列举出来,问一问学生,效果十分明显。比如:我在导入“蒸发”时,列举下列现象:(1)夏天游泳的时候,从水中起来后会觉得有些冷?(2)狗在夏天时会经常吐舌头?(3)酒精擦在手上很快就不见了? 再比如讲“惯性”时,我列举了:(1)同学们百米赛跑时,当跑到终点时,能不能立即停下来?(2)骑自行车时,当需要停下来急刹车时,车为什么不能立刻停下而要滑行一段距离?这些现象都很常见,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问问学生该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通过列举和提问,大家兴致盎然,为新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三、实验导入法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它们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的基础。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新课教学的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小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碰到他们不能解释的现象,更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为新课讲解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悬念式导入法

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人的思维”,根据中学生强烈好奇心这一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设置悬念或创设疑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探索新知。

例如: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取一漏斗与一乒乓球,给学生说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下方,然后对着漏斗吹气,问:松开拿乒乓球的手,乒乓球会不会掉下来呢?请学生猜测,再与实验现象对比。

五、以旧引新法

用复习旧知识的方法引入新课,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方法,但它又是一种让学生及易接受的方法,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在讲“欧姆定律”时,复习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既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而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那么,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又怎样的关系呢?欧姆定律就是探索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这样的引入新课,很自然,顺理成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实践证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创设合理的情景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以前呆板地教条的做法一开始就使课堂丧失了吸引力,当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作者单位:开封八中)

上一篇:把握文章中心 触摸生命脉博 感悟生命真谛 下一篇: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