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家创作转型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23 07:58:19

现代艺术家创作转型因素分析

摘要:围绕中国当代艺术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现状,学术界不断进行着分析和探讨。无论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艺术创作的转型,还是必须要面对的对于现代性的探讨,都是中国当代艺术目前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将以艺术家从传统到现代的创作转型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形成的主客观因素。

关键词:传统;现代;转型

1从形式和表现语言上看,传统已经成为经典,无法超越

走过辉煌灿烂的古典主义时期,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东方,艺术都曾创造了一个无法超越的巅峰状态。前辈艺术家们塑造了一座艺术的丰碑停留在曾走过的岁月中,永远地成为了一代经典。当我们提到雕塑,总无法将思绪从米开朗琪罗塑造的美妙的人体结构上转移;当我们提到经典,也无法将目光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上移走;当提及中国画,我们仍无法超越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站在当下,回眸过去,那些曾经灿烂的历史将成为我们丰厚的艺术积淀。那是多少艺术家们不断探索、不断质疑、不断创造、执着前行所走过来的路。我们今天,面对他们仍然无法抑制这穿越千年的艺术创作给内心带来的震撼;我们不断学习,顶礼膜拜。然而,驻足和回望不仅仅是让我们认识来时的路,历史的价值不仅存在于对过往的收藏,更在于其相对于现在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和导向性作用。如果总停留在对经典的不断复制和模仿上,那将意味着当代艺术意义的消减。因此,在形式和表现语言上,仍然停留在对经典的复制甚至模仿上,已经不足以支撑当代艺术继续前行。而当代艺术继续前行的动力将存在于意识形态中,作为艺术品的内在驱动力引导着当代艺术不断向前探索和发展。也就是说,思考要在创作之前,形式要与内涵融合。

2从历史的维度和社会价值上看,客观的再现已经成为过去

当代艺术从对形式的细致追求走向对内涵的反思与批判,又将思想上的反思与批判以更加夸张的表现形式物化为艺术作品。这些都与历史发展至今的多角度的客观因素密切相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实现的批量化生产推动了市场的进化,促进了当下社会大消费时代的到来。当消费辐射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它已经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于人类生活所发生的变革,可以用“现代化”一词来概括。当整个人类的社会走进现代化,人类生活中所衍生出来的艺术则不可避免地进行着现代化的演进。无法忽视的是,将艺术推向现代化的客观处境是矛盾而辩证的,这导致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艺术将不可避免地被推向这样一个结点,即面临着现代与反现代、当代与反当代的纠葛。从这一现象上看,中国当代艺术在大环境中的角色和职能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内心的复杂、焦虑、迷失和渴望,引导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人从盲目崇拜过于乐观、只看到光明的状态中逐渐走出来,开始关注人生的灰暗面。艺术作品也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转而出现了悲剧性的色彩。对于苦难的关注,引发了人们对苦难的思考。艺术家对于苦难源头的思索和追寻,让他们逐渐地走向了艺术的真实。艺术家们关注视角的转变形成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伤痕艺术”。经历了伤痕艺术的过渡,人们渴望新生活和新艺术的念头终于在1985年得到了逐步的印证,同时也引发了艺术领域的“85思潮”。自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实施改革开放重大举措,至此,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人们在思想上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渡阶段,对新事物及艺术等上层建筑领域有了一个逐渐接纳、开化的过程。但是,许多画家的创作构思,还在束缚中没有苏醒;直至1985年,其在艺术表现上的种种可能性才逐渐显露出来。“85思潮”打破了艺术刻板模式化的僵局,艺术家们提出“创作必须是自由的,作家必须用自己的头脑来思维,有选择题材、主题和艺术表现方法的充分自由。”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开始了对艺术形式的突破和创新,开启了对于传统和秩序的反思。他们以辨证的眼光思索艺术的现实;艺术的现实不应该是客观表象的现实,而客观的现实并不一定是真实。由此,艺术创作开始探讨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源于艺术家对客观现实生活的理解、思索和批判;艺术的真实不应该拘泥于对客观现实的刻画,而应该侧重于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洞察与真实感受的表现。“85思潮”引发了许多艺术家对自我存在的关注及其自我意识的觉醒。如袁庆一的油画作品《春天来了》,着实强调了画家的自我存在意识及其对存在的感受和领悟。艺术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分支,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迫使艺术以更加激进的方式或者说更具表现性的语言来阐释。这与曾经的经典、客观地再现过去,已经不再是一个时期的问题。

3艺术家批判意识的觉醒

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结点和艺术发展结点上的艺术家们,不得不对艺术进行现代性的思索。其中,若干艺术家出现了描绘现实却又以空虚的形象来表现当时人们对于问题的逃避态度。女画家喻红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同时赋予每一个人物形象以空虚的表情,以示人们内心的麻木和逃避。例如,其作品《烈日当空》中重复僵化的女人的脸。而在画家岳敏君的画面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是张着大嘴笑的脸。这种面部动作夸张的笑容反映出人物思考的停滞,以麻木的笑容获取情绪上的平复,实际在于掩盖内心的破碎,表现了人物逃避的心理动态。同时,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偶尔还能够看到其对政治上的讽刺,如其作品《处决》《自由引导人民》。而他们的思索将会受到他们作为一个社会人在社会中所感应到的力的影响,以及他们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应该有的艺术敏感,这种艺术敏感让他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思索人类最根本性的问题。艺术家们普遍遵循以“新人物”为创作主体,以“新思想”为创作题材的创作法则。这一时代,艺术创作的人物主体形象主要为高大的领袖形象以及工农兵的形象;而创作的思想则围绕着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的全面展开。艺术家对于艺术现代性的思索引发了当代艺术在思想上的批判和形式上的表现。可以说,现代化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引发了艺术家批判艺术的觉醒。当然从传统走向现代,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应该仅仅强调在意识上过于狂躁的批判和形式上过于夸张的表现。从传统走向现代不是对传统的遗弃和排斥,更不是对现代的单一批判。因此,艺术的现代性应该在于其对于当下的判断和思索。艺术无法逃避其现代化的出现,也无法排斥其进一步的发展;面对这样现代化,艺术家更应该进行的是对艺术现代性的思辨和对艺术表现语言的不断探索。

作者:文光锡 单位:黑龙江省美术馆

上一篇: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的应用 下一篇:公益广告在图书馆建设的作用